分享

孙老学术经验概述

 txw40 2017-10-14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医理论源自《黄帝内经》《难经》《中藏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同时受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李东垣学术思想影响,其学术思想可以用“中和”二字概括。在“中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的方法,构建、创新了中医方剂处方模式的新体系——“三联药组”法。其治疗目标,是实现“上静-中和-下畅”。

     在“中和辨证”方面,提出了“二十元素表”,包括“时令”“男女”“天癸”“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裕涩”“旺晦”“神形”“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逆顺”“生死”。“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是:①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②谨守病机,以平为期;③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④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其组方用药注重“天人合一”“审辨燮和”,采用调气血、护脾胃、平升降、衡出入的治疗方法。

  在“护正防邪固中和、存正抗邪达中和、扶正祛邪畅中和”的治疗思想引导下,创制了用于调理气血的“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用于调理气机升降的“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用于治疗咳喘类疾病的“孙光荣化痰降逆汤”,用于治疗痰饮类疾病的“孙光荣涤痰镇眩汤”,用于调理脾胃的“孙光荣益气温中”“荣建中和胃汤”,用于清利下焦湿热的“孙光荣清热利肠汤”,用于补肾培精的“孙光荣益肾振阳汤”等。

  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注重“识病、断病”。凡病必审病因,在疾病的发病病机中,孙光荣教授不但重视环境和遗传的因素,还重视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倡导“审辨燮和”的辨证论治思想,重视“阴、阳”对立统一、调和平衡的思想。提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救死扶伤”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倡导人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

  在整理中医古籍《中藏经》的过程中,孙光荣教授提炼出了“寒热虚实生死逆顺”的新八纲辨证思想。通过“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之法,实现五行五脏的调和,即气血筋骨之间的平衡。同时注重气机升降,重视“阴阳否格”理论。阴阳否格,则气机不利,升降失常。通过运用中药“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对阴阳、五脏、气血筋骨肉的补益调和,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这种用药方法充分体现了其“中和”的学术思想。“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孙光荣教授临证用药,注重患者形神的调理。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津液来调理形神。其主要方法是 “扶正”和“祛邪”,通过“邪去正安”的方法,实现上静、中和、下畅”的健康状态。孙光荣教授认为,“中和用药”离不开调气血。调气血的实质,就是平衡阴阳,实现气血阴阳的“中和“状态。“中和用药”离不开升降出入,包括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中药本身的升降浮沉、通利汗泻药性。孙光荣教授认为,正气与邪气是对立平衡的统一。气血津液皆为守护之正,六郁、六淫皆为防治之邪。六郁为内邪,六淫为外邪。内邪为本,外邪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所指之邪包括内外之邪。其中“六郁”是导致人体生病的重要原因。“六郁”包括造成疾病的气、血、痰、火、湿、食等病因。欲去其邪,必顾其正。孙光荣教授在运用中药治疗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均注重顾护胃气、补益肾气。孙光荣教授认为,处方用药须按照君臣佐使进行排兵布阵,充分利用药物之间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进行药对配伍。并注重地道药材、药物炮制方法的选用,其目的在于调和药性,增强中药的疗效,减轻其毒副作用。其中药处方,皆以三个字命名,如“明党参、潞党参、西砂仁、云茯神、灵磁石”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产地、炮制等中药学信息。

  孙光荣教授倡导“天人相应为指导的基本观点,从顺其宜的治疗原则,贵阳贱阴的治疗思想”。认为方贵平和,法需严谨。用药虽多,不可杂乱。必须“胸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处方原则一是“扶正祛邪”,二是“补偏救弊”,参照经方模式进行创新。依照药物功效区分君臣佐使,将“三联药组”构成“三型组合”方剂结构,辨证用药做到“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常言道“用药如用兵”,孙光荣教授依照药物功效区分君臣佐使,将“三联药组”构成“三型组合”方剂结构进行辨证用药的新型处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单味药物的功效进行君臣佐使布局、排兵布阵的处方思想,使其处方变得更加严谨和规范。孙光荣教授认为,要想通过治疗使疾病的发展得到控制,就要以“中和”学术思想为指导,审辨燮和,“护正防邪、存正抗邪、扶正祛邪”,通过阴阳、五脏、气血津液的补益调和,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

  孙光荣教授运用“中和”学术思想进行“中和用药”,讲究五个原则——“清、平、轻、巧、灵”。清者,简约也;平者,平淡也;轻者,用药量轻也;巧者,结构严谨也;灵者,灵验也。处方用药,当以“王道”柔抚,不宜似“霸道”之峻猛药攻伐,用药不宜滋腻,为“清”;用药宜平淡、缓和,为“平”;用药适中,剂量不宜过大,为“轻”;胸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用药如用兵,四两拨千斤,为“巧”;用药效果灵验,为“灵”。“清、平、轻、巧、灵”成为孙光荣教授“中和用药”的显著特点。

     孙光荣教授运用“中和”学术思想进行辨证论治,在中医咳喘、中风、眩晕、胸痹心痛、胃脘痛、心悸病、妇科经带病、抑郁症、肾衰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咳喘病诊治方面,注重化痰、降逆、祛湿,提出了“治咳莫忘祛湿热”;在中风病诊治方面,采用益气化痰、活血通络法,善于运用藤类及虫类药物;在眩晕病诊治方面,注重益气活血、补肾、平肝息风;在胸痹心痛病诊治方面,注重益气活血、振奋心阳、开郁清热、化痰解毒、软坚散结;在不寐病诊治方面,以益气活血为主,清心、泻火为辅;在脾胃病诊治方面,注重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清泻肝火;在心悸病方面,主张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治其本,化痰逐瘀治其标;在抑郁症诊治方面,采用疏肝解郁、益气化痰、开郁益智方法;在肿瘤方面,注重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孙光荣教授归纳肿瘤的病因为十二个字:遗传、意郁、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提出癌症辨证应以各种辨证纲领为主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寒热虚实生死逆顺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精辨证等),无论用任何辨证纲领,都必须“明经晰纬”。就癌症本身而言,无论任何癌症都是以“正虚邪实”为经,以病因、病机、病位为纬;在妇科月经病方面,注重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其中和学术思想在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慢性疾病防治方面,同样广泛而有效。在糖尿病肾病方面,孙光荣教授注重补肾化瘀法的运用,同时针对患者的郁、热、湿、毒等兼证进行加减。孙光荣教授认为,单是见方抄方,就只能遇一病知一病,如果领悟到应用组方的原则与要点,就可以推而广之,创造性地继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