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体能专家面对面:马克·劳伦自重功能性训练!

 阿金大大 2017-10-14


1个机会

马克·劳伦团队将于10月再次空降北京开始自重训练2.0(中国)第三期课程,在为期三天的培训过称中,马克·劳伦会和每位学员进行沟通交流,因人而异的指导每位学员的动作训练,保证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不仅能自己实践自重训练2.0,还能用此体系训练其他人。

2个问题

马克·劳伦是谁?

马克·劳伦作为自重健身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已有27年的教学经验。是美国特种部队前体能教官,曾指导过美国“绿色贝雷帽”“海豹突击队”“空降营救组”“战斗控制组”的体能训练。他的两本全球畅销书《无器械健身》《无器械健身(女性版)》出版以来,自重训练在全球范围内渐成热潮。创新自重功能性训练课程后,在德国、瑞典、奥地利、美国、中国、泰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举办培训班,收到一致好评!

什么是自重训练2.0

自重训练2.0是马克·劳伦自主开发的功能性训练体系。当今健身产业中使用的“功能性”一词,发源于康复理疗和职业治疗领域,意指一项练习是否能最优化地达到其想要的目标。能达到的就是“功能性”的,否则就是“非功能性”的。在这个定义下,一种训练要想是“功能性”的,也必须有个清晰定义的目标,并能令人满意地达到这个目标。

由此,自重训练2.0的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尽可能高地提升综合身体素

质。


3个原则

特定性原则与综合身体素质

在运动领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特定性原则”,说的是:为了把某事做好,就要用此事本身来训练;你训练什么,你能做好的就是什么。比如:要想爬楼好,就要练爬楼,而不是深蹲、腿举、髋屈伸之类的;要想长跑好,就要去练长跑,而不是深蹲、腿举、髋屈伸之类的。而你用杠铃深蹲来训练,你能做好的就是杠铃深蹲,不是单腿深蹲,也不是爬楼跑步什么的;你经常训练短距离跑步,结果就是短跑会越来越好,而不是长跑什么的。

既然有此原则,那么怎么可能能提升人的“综合身体素质”呢?

原来,人的身体活动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中有共通的影响因素——姿势控制能力,也就是让身体进入并保持理想的关节排列状态的能力。而各种日常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其中需要的各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和平衡力,都依赖于有效的关节排列状态。关节排列得越合理,以上各种能力、活动就能有越好的表现——因为好的姿势,能够剔除不必要的身体动作,让人能更有效地利用体能资源和时间资源,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简单来说,本应在一个运动面内完成的动作,不要(或尽可能少地)牵涉到另外两个运动面。


自重训练2.0的练习设计原则

自重训练2.0通过让人做出越来越难的练习,来逐渐提升其姿势控制能力。所谓“越来越难”,是指在练习中越来越难以保持理想的关节排列状态。因此,自重训练2.0种的练习设计,不是为了让人更有效地练习;而是让人养成实用的姿势习惯,获得更好的姿势控制能力,从而能在不练习时更有效地运动!

而高效的关节排列状态,有着非常多的讲究和大量的细节——只有最有经验的人才能发现常人完全注意不来的姿势问题,只有最严谨且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系才能帮人解决这些问题,并使之成为训练有素的“姿势问题发现者”——这就是自重训练2.0。

自重训练2.0的练习共分为两大范畴:

孤立动作——涉及是关节的单一功能,比如旋转、倾斜、绕转、弯曲、伸展等;

复合动作——综合并协调性地使用孤立动作,比如下蹲、折髋和提步。

具体些说,自重训练2.0种的练习共分4大类:孤立地面练习、复合地面练习、跪姿转换练习、复合站姿练习;每一大类又可分为4小类,每一小类包含4种动作——共64种动作。

这些练习会提升的方面:完成孤立动作的效率、安全的动作范围、在不同姿势转换时的力量和柔韧性以及进行复合活动的能力。


自重训练2.0的训练计划设计原则

以上所提到的自重训练2.0中的64种练习都不能单独被使用,而是要与其他练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序列,才能用来训练。组合的基本原则是:选出1个孤立地面练习(随机或有针对性的)、1个复合地面练习(每次训练只用一个小类,由最简单的开始)、1个跪姿转换练习(每次训练只用一个小类,可以变换手臂姿势)、1个复合站姿练习(每次训练只用一个小类,由最简单的开始)。在训练时,要将这些练习按此顺序、连贯地完成。根据这套练习,总共可以组合出65536(16×16×16×16)种动作序列用来训练,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各种具体的体能需求!

课程内容

具体应该怎样选择练习来满足特定的目标?

怎样安排热身?

怎样调整训练量和强度?

怎样安排休息时间、超量恢复以及主动恢复期?

怎么可以最佳的速度、长期地获得其想要的进步?

自重训练2.0培训课程的内容

课程时间及课程安排

三天的培训课程中,前1.5天学习理论和基础练习;后1.5天学习训练计划的设计,培训课程为期3天,其中:

第一天(10月27日):

09:00- 11:00 课程介绍,功能性自重训练理论

11:00- 13:00 发展式动作与动作转换

13:00- 14:00 午饭

14:00- 17:00 孤立地面练习和灵活地面练习

 

第二天(10月28日):

09:00- 13:00 复习,复合站立练习

13:00- 14:00 午饭

14:00- 17:00 理论和实践——训练结构,如何设计计划,带领团队

 

第三天(10月29日):

09:00- 10:00 复习,训练

10:00- 11:00 适应性理论——长期练习计划的设计

11:00- 13:00 增力与增肌的训练工具

13:00- 14:00 午饭

14:00- 17:00 理论和实践——设置与带领循环训练


(整个课程中,会穿插一些10分钟休息;培训课程外,马克·劳伦还会讲解全球最受欢迎的其他训练方式辅助训练,包括TRX、高阶自重训练动作、壶铃等。)

毕业考核

★在下蹲、弯身、弓步、提步中展示出正确的姿势;

★用正确的练习设计出短期和长期的训练计划,带有变通和进阶;

★能带领团队做训练。

考核证书

考核通过后会收到相应的Lever1与Lever2的证书(国际证书全球通用),获得证书后,便能以马克·劳伦的名义教导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