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傅景华:中医入道三大门径(二)

 johnney908 2017-10-14


二、中医入道门径——“运意”的艺术

 

【编者摘要】运意是入医道的门径之一。通过忘掉自我,“是谓天成”,然后启发你的悟性、悟觉、悟思、悟识,使你达到一种与世俗潮流完全不同的、高屋建瓴的、慧然独悟的大智慧的境界中,“始入医道之真谛”。

 

寓义丰富的“运意”

首先我们交流一下什么是运意。要讲运意必须懂得什么是“意”。“医者意也,在人思虑”。意是什么?意不是现今所谓的意识。生命不是人体,而是过程。生命过程包括神、气、形。“神者生之制也,气者生之充也,形者生之舍也”。神是生命过程的主导方式,气是生命过程的实现方式,形是生命过程的运载方式。神、气、形皆为生命运动方式。

生命之神分为五类,即魂、神、意、魄、志。今天我们没有时间讲神,但是为了说明意,必须首先要涉及到神。魂、神、意、魄、志在五行归属中是:肝藏魂属木,心藏神属火,脾藏意属土,肺藏魄属金,肾藏志属水。肝、心、脾、肺、肾不是组织器官,不是人体结构,而是五类生命运动方式的五行归类。但是在翻译西医著作的时候他们借用了中医的名词,使其变成实体结构的概念,反过来又用西医的概念来理解中医、曲解中医。

志为神之本,神为志之用。此处的神指的是心神,是狭义的神,而非广义的生命之神。魂魄分别是志与神之使。神不是现今所谓的迷信之鬼神,而是生命运动的主导方式。生命运动的主导方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例如在实体器官层次各系统皆有神,而大脑发挥统摄作用;在细胞层次,DNA就是生命之神的动载方式;在生命空境域,虚实、开合、动静皆有生命之神。肾志在虚空,心神在合空,而意在开空。意为心神之显,心神就是神明。神明为志之用,而意为神明之用。而魂魄在虚实、开合往来出入,所以魂魄为之使。

“运意”的机锋——启发“人”的先天悟性

 “意”包括什么?意包括虚、隐、显。即虚意、隐意、显意。显意包括觉、思、识。觉有悟觉、感觉、知觉;思有悟思、感思、知思;识有悟识、感识、知识。觉、思、识均有“悟”、“感”、“知”。

印度洋海啸的时候,约有十五万人遇难。有大象吗?大象都跑山上了。有海鸟吗?海鸟全飞掉了。有个英国的小孩,他说海浪要来了,快跑!有近二百人跟他跑到山上。回到英国以后,泰晤士报头版头条说他是神童。什么原因?为什么动物能知道,小孩能知道?

人跟动物一样,都有灵性。而且人的灵性远远胜过于动物。但为什么现代人到了如此地步,却什么都依赖科学、依赖知识呢?如果不预报天气就不知道今天刮风下雨,如果不预报地震就不知道地震?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抑制了悟性,抑制了悟觉、抑制了悟思、抑制了悟识。从小用灌注的“知识”充斥了我们的头脑。

过去中国人教育孩子,比方说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有几只?这是典型的启发悟性的题。因为自然是个过程,是个无限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不是用数学、物理、化学所能验证,所能客观化,所能标准化,所能定量化的。所以,禅师问初入门的弟子,“父母生你以前你是什么?你死以后你是什么?两手能拍出声音,一个手的声音是什么。”这其实都是在启发人的悟性,开发人的悟觉,引发人的悟思,显现人的悟识。

“参禅悟道”、“禅思定慧”——达成运意的静谧境界

中医学校的学生,从小学的数理化课程。对于中华文化,对于参禅悟道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又有大量的政治、英语、西医课程。可怜的中医课程又用西方科学、西医知识、西医概念与理论进行解释,把一个西化了的、畸化了的、曲解了的中医知识教给学生。把一些高分考入中医大学的学生引入歧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如果这门都给引错了,就只能会越走越远,虽是大学五年,却不懂什么是中医,甚至学了一辈子的中医,都不知道什么是中医……

所以,必须要运意。运意的前提是忘念。忘念才能运意,运意才能识文,识文才能悟道,悟道才能知道,知道才能识医,识医才能行医。所以要想运意必须忘念。所谓忘念就是要忘掉意的知性部分,即知觉、知思和知识。也就是“知”和“悟”的差别。“知识”是所谓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悟”是没有主客的,不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是生命与自在同一。忘掉自我,才能显示自在。生命与自在同一才能够感悟自然和生命。

所以,想要运意必须忘念,暂时忘掉过去所学的知识,忘掉成见,忘掉旧习,忘掉一切私心杂念,忘掉一切忧愁苦闷,忘掉一切私欲,进入一个静谧的“参禅悟道”的“禅思定慧”的境界,然后才能够出神。

意乱则神迷,意静则神明。因为意是心神之用,心神就是神明。为了追求物质的利益,沉溺在世事的苦恼、烦闷、欺诈、竞争之中,就会导致神迷。只有排除杂念,清静入定,然后才能够启动悟觉,开发悟思,显现悟识。这种境界是一种无我、无物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生命与自在同一。在这种生命与自在同一的境界中,才能够感悟自然和生命之道。

所以,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庄子说:“忘我之境,是谓天成。”庄子说的“忘我”,就是忘掉自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个时候才能够与自在相合。什么是自我?知觉、感觉、知思、感思都属于自我。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但思维严格地来说只是知思之一,逻辑思维又是思维之一,而形式逻辑又是逻辑思维之一。从上属关系而言,思维只是知思之一。而知思又是思之一,思又是显意之一,显意又是意之一。现在人们经常说思维科学,动不动就说思维怎么样,思维其实是很小的一小部分。而现今所谓的意识,往往指的是感识和知识。识是显意之一,显意又是意之一。所以“意识”和思维根本不能代表意,只是意之一,而意又是生命神之一。所以,我们的自我是个非常局限的、非常狭隘的一小部分。只有忘掉自我,才能启动悟觉,引发悟思,显现悟识,最终与自在相合。生命、自然和社会都属于自在。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精神不是现在所谓的精神。现在的词汇都是在翻译西语时借用中国的文字,把它变成西语的概念,反过来用西语的概念解释、验证中华文化。“精”是精气,“神”是神明,精气和神明的主导作用,不在入静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发现的。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反观者照察之”。内景就是生命所藏的空时景象,它的空时隧道惟有反观内视、反观内照才能够感悟。

正如明代医学家汪昂所言,个中光景非亲临其境,绝难领悟一二。这里的景象,没有倾心于其间,根本不能知其皮毛。光听别人说,怎么能知道?在这无我、无物、与自在为一的、清净虚空的境界中是一种什么景象,不亲临其境根本不能领悟。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则不足以为道”。因为没有进入那种境界,不了解在那种境界中感悟到什么,领会到什么,什么是伟大的、光明的、辉煌的、灿烂的景象。如果只见过世俗的影视,喧嚣的环境。如果一味地只知盲目崇拜歌星,沉迷网络游戏,追求物欲享受,如何能知道生命内在的景象是什么?!

惟有通过忘念,才能出神,出神就能入化,神出则鬼没。神明一出,生命调和,各种疾病都没有了。所以,反观内照,潜心内视,禅思定慧,悟圣心法,始入医道之门径;见微知著,出神入化,以气化神,以神还虚,始得医道之真谛。

入静是一种门径,可以慧然独悟

感悟中医,感悟中华文化,第一门就进不去,那怎么能行。所以必须从小进入这种境界,然后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医道。有人会问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经历怎么办?现在如果没有这种条件,怎么办?还有一个疑问是,如果都在入静的状态下才能够悟道的话,我们平时怎么办?这些问题下面一一解答。禅思定慧,潜心内视,不是在这种境界下完全能懂得一切的,而是在这种境界下才能启动悟觉,引发悟思,显现悟识。一旦开发以后,你在平时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产问题、家庭问题,还有行医的问题都会跟别人有完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全可以充分的发挥悟觉、悟思和悟识。不是说非得在这个境界下才能悟道,而是说这个境界下是个入门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一旦启发悟性,你看一切问题都会慧然独悟。

所以,《黄帝内经素问》的“八正神明论”有“神乎神,耳不闻,口弗能言”。在这种情况下,却能“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就是心神洞开,肾志先行。于是,“三部九候”的诊法都不必珍存了。因为达到这种境界以后,你就可以对一切慧然独悟。所以并不是说只有在入静的情况下才能够悟道,而是说入静是一种门径。通过忘掉自我,“是谓天成”,然后启发你的悟觉、悟思、悟识,使你达到一种与世俗潮流完全不同的高屋建瓴的、慧然独悟的、大智慧的境界中,你对一切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过去既然没有经过这样的历程,从小没有受到这样文化熏陶,完全淹没在西学的海洋,我们现在怎么办?第一是现在年轻人要重新走进这样的境界来感思中华文化和中华医道。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别人进行指点。并不是说什么都要靠自己悟,正如一开始就站在高处,就有可能上升到更高的领域一样。所以别人给你的指点同样很重要,就像今天我给大家说的一样,通过我40年的潜心内视的感悟,我把我悟到的东西告诉你,你就不用再次重复这样艰难的旅程。

令人痛心的是,有时候悟道的人苦苦几十年悟到的东西,几分钟就被否定了。有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医道,就把别人几十年潜心内视,抛除一切杂念,耐得住饥寒、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悟到的东西几分钟就给你全部否定了。

所以,真正的感悟中华医道,有些病根本就不用那么多的医疗器械,不用那么多的药品。入静、调神、引导、按摩、针灸、太极拳……必要时还有几味中药,就可以把人调好的。张仲景用的药多则七八味,少则三五味,什么时候用过几十味?!而且是一服就是几个月?!谁说小柴胡汤能治肝炎?!谁说龙胆泻肝丸可以经常吃?!西医和假中医、庸医乱用中药导致的毒副作用能赖中医和中药吗?!一药治一病是西医思路,一药治百病必是谋财害命!超剂量终将杀人,大药包必是庸医!

今天简单地把运意给大家过了一下。运意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意,意绝对不是指意识,也不是指思维。意还包括虚、隐、显。虚、隐、显包括觉、思、识。觉、思、识包括悟、感、知。所以说忘念可以运意,运意可以出神。

 

《在北大学中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5)第五章(校正版)

(分类:医道论著)

 注:

1、本文为《在北大学中医》的编者根据2007.4.12北京大学中医讲座“感悟中华医道之三大门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对),文中的大小标题均由编者添加。此稿为校正版。

2早年所述甲文,沿用常规形解,着力追寻寓义,而不附会强牵。 庚寅忽然醒悟,符示秘诀突现,尔后乃从符释,真文名义重显。为免后学误读,斯作略有删节,留取苦心一片,只愿大道承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