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铜仁一中2017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李文江XJ 2017-10-14

2016-2017学年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

1.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细胞可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B.乳酸菌能在核糖体上合成其膜蛋白

C.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糖类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2、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糖类等光合产物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解答】解:A、mRNA是转录的产物,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人体胰岛细胞在细胞核中可通过转录合成mRNA,A正确;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乳酸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膜蛋白,B正确;

C、细菌没有细胞核,C错误;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合成糖类,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一部分

B.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均在膜上完成

C.线粒体在有氧的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彻底的氧化分解

D.甲状腺激素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入靶细胞促进新陈代谢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可做一种半透膜,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和细胞外液之间若存在浓度梯度,便会发生渗透作用,会引起出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解答】解:A、原生质层是成熟植物细胞液泡膜、细胞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一部分,A正确;

B、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ATP,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完成,B错误;

C、线粒体在有氧的条件下可以将丙酮酸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C错误;

D、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靶细胞的新陈代谢,不能进入靶细胞,D错误.

故选:A.

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但无法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B.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核膜是双层膜,其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错误;

B、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为分泌蛋白,故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B正确;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C正确;

D、核膜具有双层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4.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协助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ATP供能

B.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D.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

【解答】解:A、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是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

B、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ATP供能,B错误;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溶剂相对增多,渗透压降低.C正确;

D、胰岛素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B.

5.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2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①和③

C.a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钙离子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分析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b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②决定,A错误;

B、①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的功能,B错误;

C、①只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所以Ⅰ代表细胞外,Ⅱ代表细胞内,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钙离子是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图中a是主动运输进入细胞,C正确;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蛋白质、③磷脂双分子层有关,D错误.

故选:C.

6.用机械方法分离某细胞器的各种成分,对分离的成分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毗罗红试剂检测.发现能够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使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则该细胞器最可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根据出现的颜色反应判断细胞结构的题目,先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细胞结构的组成物质,然后根据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细胞器的各种成分中,能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呈现紫色反应,说明该细胞器含有蛋白质,使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没有出现绿色反应说明该细胞器含有RNA而不含DNA,因此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含有蛋白质和RNA,而不含DNA.

A、细胞核中含有蛋白质和RNA,但细胞核中还有DNA,也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线粒体中含有DNA,B错误;

C、高尔基体含有蛋白质,不含RNA,C错误;

D、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不含DNA,D正确.

故选:D.

7.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溶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对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考查.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分析题干可知,在各种适宜的条件下,乳清蛋白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但是当PH调至2.0后,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

【解答】解:A、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当PH调至2.0后,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B错误;

C、由C项分析可知,容器内剩余的物质不应有唾液淀粉酶,应含有淀粉,C错误;

D、容器内剩余的物质不应有唾液淀粉酶,应该含有多肽,D错误.

故选:A.

8.某生物兴趣小组把新鲜黄瓜研磨获得提取液在最适温度30℃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按一定比例稀释提取液后重复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lip_image004

A.曲线B是稀释提取液的实验结果

B.若在室温25℃时重复实验,当PH=5时,曲线下移

C.当黄瓜研磨液把PH从11降到5时,过氧化氢含量不断降低

D.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过氧化氢浓度、黄瓜新鲜程度等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如果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则另一个自变量是酶的数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剩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

【解答】解:A、稀释提取液后过氧化氢酶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下降,反应物含量增加,曲线A是稀释提取液的实验结果,A错误;

B、由于本实验数据的获得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故温度改变时酶的活性降低,故在不同PH值下,反应底物的剩余量都增加,曲线上移,B错误;

C、读图可知,黄瓜研磨液的PH为11时酶活性已经丧失,故再改变PH,过氧化氢含量不再降低,C错误;

D、无关变量是控制在相同情况下使之与实验结果无关的变量,读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无关变量有温度、过氧化氢浓度、黄瓜新鲜程度等,D正确.

故选:D.

9.图中甲、乙为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6

A.甲、乙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甲膜中的色素分子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中的[H]来自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的分解

D.甲、乙上生化反应由各自不同的酶催化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乙是线粒体内膜;叶绿体中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H]来自葡萄糖和丙酮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不同.

【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化学反应可知,甲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乙是线粒体内膜,故A正确;

B、叶绿体中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故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的[H]来自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的分解和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分解,故C错;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塞会导致滤液颜色变深

B.若发现菠菜严重缺乏Mg会导致叶绿素的含量降低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的是该色素的含量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解答】解:A、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时,所用乙醇为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后,试管不加棉赛会导致乙醇挥发,则滤液颜色变深,A正确;

B、Mg是形成叶绿素的组成的元素,当菠菜严重缺乏时,提取的叶绿素的含量降低,B正确;

C、菠菜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叶绿素a,而在层析中溶液度最小的色素是叶绿素b,C错误;

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的是该色素的含量,其中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D正确.

故选:C.

11.如图是洋葱根尖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8

A.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区1细胞中

B.高度分化的区3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C.高尔基体在区2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D.该根尖细胞分裂是膜向内凹陷形成的

【考点】细胞的分化;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形:图示是洋葱根尖结构模式图,其中区1为分生区,该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区2为伸长区;区3为成熟区,该区根毛细胞含有大液泡,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据此答题.

【解答】解:A、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图中只有区1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区1细胞中,A正确;

B、区3的细胞高度分化,但细胞中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仍具有全能性,B错误;

C、图中只有区1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高尔基体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在区1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C错误;

D、根尖细胞的胞质分裂是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向两边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1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与四分体

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II后期

【解答】解: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A错误;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B错误;

C、两者后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C正确;

D、两者末期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②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

④观察线粒体时,可用新鲜的藓类叶片代替口腔上皮细胞.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此题可从各种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切入思考解答.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蛋白质的鉴定需要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在使用时要先加NaOH溶液然后再加CuSO4溶液,①错误;

②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斐林试剂,该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②正确;

③淀粉的鉴定需要碘液,不需要加热,可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液中,③正确;

④观察线粒体须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蓝绿色,新鲜的藓类叶片含有色素,影响观察效果,④错误.

故选:A.

14.2016年1月全面放开二胎,但高龄产妇生出21三体综合征概率大大增加,流产率也在增加,据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往往智力低下

B.21三体综合征体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了一个染色体组

C.高龄父母形成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概率较高

D.染色体变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很多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夭折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是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即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5条常染色体+XX或+XY.

【解答】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往往智力低下,A正确;

B、21三体综合征体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条21号染色体,B错误;

C、高龄父母形成生殖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概率较高,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很多患者在胚胎时期就死亡了,D正确.

故选:B.

15.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aaBB 3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其中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是( )

A.clip_image010 B.clip_image012 C.clip_image014 D.clip_image016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题中涉及两对基因的遗传,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为连锁,如果不发生交换,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答】解:A、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应出现3×3=9种基因型,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一般为等位基因,不可能为非等位基因,B错误;

C、如果两对基因连锁,并且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AABB:AaBb:aabb=1:2:1,C错误;

D、A和b基因连锁,则AaBb能产生Ab和aB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后代有AAbb、AaBb和aaBB3种基因型,比例为1:2:1,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成功,是因为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研究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遗传物质探索历程包括两个实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培养时间太短,DNA还为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去了,也可能是培养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使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中去,A错误;

B、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所有的培养基中均有R型菌出现,而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有S菌出现,B正确;

C、艾弗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但是后者提取的DNA上仍然有0.02%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17.某植物体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它们独立遗传并共同决定此植物的高度.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2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现在让AABBCC(14cm)×aabbcc(2cm)产生F1,F1自交产生的后代植株中高度为8cm的基因型有多少种()

A.3 B.4 C.6 D.7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时可以先将自由组合定律分解成若干个分离定律进行解答,然后再进行组合.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AABBCC×aabbcc→AaBbCc,由于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高度增加2cm,与aabbcc相比,AaBbCc增加了3个显性基因,因此高度是2+2×3=8cm.F1自交后,子代中高度为4cm的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分别是Aabbcc、aaBbcc、aabbCc共3种,高度为6cm的含由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6种;高度为8cm的含有三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7种.

故选:D.

18.某自花授粉植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时发现: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为1:1:4: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

A.50% B.25% C.66% D.34%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纯合体是指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为1:1:4:4,则其中Ab配子的比例为clip_image018、aB配子的比例为clip_image018[1]、AB配子的比例为clip_image020、ab配子的比例为clip_image020[1]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且Ab占clip_image018[2]、aB占clip_image018[3]、AB占clip_image020[2]、ab占clip_image020[3].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clip_image022=,即34%,则杂合子的概率为1﹣34%=66%.

故选:C.

19.下列据图所作的推测,错误的是( )

clip_image024

A.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AaBB后代的概率为clip_image026

B.如果乙图表示细胞中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则②表示氧元素

C.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相同基因型概率为clip_image028

D.从丁图DNA复制可看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细胞中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基因的分离定律和DNA复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BB的概率为clip_image030=clip_image031,A正确;

B、细胞中元素的鲜重含量依次为O、C、H、N,故②为最多的元素O,B正确;

C、丙图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为Aa的概率为clip_image033×clip_image033[1]=clip_image034,都为AA的概率为clip_image036×clip_image036[1]=clip_image038,所以3、4号相同的概率为clip_image040,C错误;

D、丁图中所描述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了亲代的各一条链,体现了半保留复制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20.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A正确;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C错误;

D、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该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D错误.

故选:A.

21.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四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 )

clip_image042

A.图1、图3 B.图3、图4 C.图2、图3 D.图1、图2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后代出现4种表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表现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也产生两种表现型;后代出现6种基因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基因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三种基因型.

【解答】解:图1能产生4种配子,图2能产生2种配子,图3能产生2种配子,图4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

A、图1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2×2=4种表现型、3×2=6种基因型,A正确;

B、图3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2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1和图2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A.

22.一条双链DNA分子,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20%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A.28%和22% B.30%和24% C.26%和20% D.24%和3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T+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已知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即C+G=44%,则C=G=22%、A=T=50%﹣22%=28%.又已知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26%,C占20%,即A1=26%、C1=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30%,同理C2=24%.

故选:B.

23.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A.clip_image044 B.clip_image046 C.clip_image048 D.clip_image050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某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60%+clip_image052×40%=80%,a的基因频率=clip_image052[1]×40%=20%.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80%×80%=64%,Aa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aa的基因型频率=20%×20%=4%,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clip_image054=clip_image044[1]

故选:A.

24.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700个,该DNA分子不含15N标记的溶液中复制2次,则()

A.复制完成后,具有15N的腺嘌呤共有1400个

B.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

C.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500个

D.含有15N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有15N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clip_image056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已知DNA分子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700个,所以胸腺嘧啶T=700个,鸟嘌呤G=胞嘧啶C=500个.

【解答】解:A、复制2次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仍是700个,A错误;

B、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2个,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也是2个,两者之比为1:1,B错误;

C、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00×(22﹣1)=1500个,C正确;

D、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放射性的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2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在家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通常表现为隔代遗传现象

C.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婆不一定是该病患者

D.人类遗传病的发生都是致病基因导致的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在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和女儿一定正常,女患者的儿子和父亲都是患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性患病,女儿和母亲一定是患者,女性正常,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方或母方,也可能来自父方和母方.

【解答】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A错误;

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表现为世代相传,B错误;

C、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一个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婆或外公,因此外婆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C正确;

D、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不一定是致病基因导致的,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可以没有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C.

26.一个含有m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有腺嘌呤n个,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因交替排列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在第4次复制时需要4(m﹣2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C.在该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clip_image058

D.在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N碱基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且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据此答题.

【解答】解:A、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因交替排列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n1clip_image060﹣n)个,因此在第4次复制时需要4(m﹣2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4(m﹣2n),B正确;

C、在该DNA分子中,由于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之间的氢键数=2n+3(clip_image060[1]﹣n)=clip_image058[1],C正确;

D、在该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和1个含N碱基,D错误.

故选:D.

27.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62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clip_image064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及遗传病的判断方法.

1.判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若系谱中,遗传具有“父传子,子传孙”的特点,即患者都是男性且有“父→子→孙”的传递规律,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否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2.判定是否为母系遗传:若系谱中,女性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女性正常的子女全部正常,即子女的性状总是与母方一致,则为母系遗传;否则不是母系遗传.

3.判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1)若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若患病的双亲生有正常后代,则此单基因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为显性”).如果没有上述明显特征,则采用假设法,即先假设为显性或隐性遗传,如果与遗传图谱相符,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4.判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1)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的前提下: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在确定是显性遗传的前提下: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A、II﹣5和II﹣6均正常,但他们却有一个患此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5肯定是携带者;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所生儿子III﹣11患病,II﹣5肯定是携带者,B正确;

C、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和II﹣6均为杂合子,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clip_image066×clip_image067=clip_image069;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为携带者,II﹣6正常,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clip_image067[1]×clip_image067[2]=clip_image071,C错误;

D、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男孩女孩发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III﹣9的X染色体上含1个致病基因而Y上没有,则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男孩女孩发病概率也相同,D错误.

故选:B.

28.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clip_image073

A.MMNNPP B.MmNnPP C.MmNNpp D.MmNnpp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当只有M基因时,为白色;只有MN基因时,为红色;同时有MNP基因时,为紫色.

【解答】解:根据题干“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可推测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有M和N.由于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没有紫色,所以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为pp.又自交后代红色:白色=3:1,所以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为MmNN.因此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MmNNpp.

故选C.

29.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为主要特征,受多个基因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下表是3种致病基因、基因位置和临床表现.请作答: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临床表现

A

第14号

β﹣肌球蛋白重链

轻度至重度,发病早

B

第11号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

轻度至重度,发病晚

C

第1号

肌钙蛋白T2

轻度肥厚,易猝死

一对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夫妇所生育的后代,出现的临床表现至少有( )

A.6种 B.6种 C.12种 D.16种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A基因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C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即三对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夫妇所生育的后代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会出现显性个体和隐形个体,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AA、Aa的临床表现为轻度至重度而不同,所以出现的临床表现至少有3×2×2=12种.

故选:C.

30.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A.clip_image075 B.clip_image077 C.clip_image079 D.clip_image08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杂交,得到的F1是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情形.现在只有4种,说明有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本题可以四幅图中基因逐项分析,考虑产生配子的种类,或根据四种后代的基因型确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进而判断连锁的基因.

【解答】解:测交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aabbcc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abc,因此F1(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bc、ABC、aBc、AbC,并且四种配子比例相等,四种配子可以看出,A和C基因、a和c基因连锁,即对应图中B.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图2为大棚中番茄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clip_image083

(1)图1甲过程中“Ⅰ”是 O2 ,其在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答具体结构)上产生;该物质用于乙过程的 第三 阶段,该阶段所发生的场所是 线粒体内膜 (答具体结构).

(2)图2中细胞器a是 液泡 ,物质④是 丙酮酸、[H] .光照充足条件下理论上可以完成的过程有 c、d、e、f、(b (用字母表示).

(3)以测定CO2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项目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2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①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

②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4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 19 mg.

③将该植物放在常温下暗处理2h,质量减少2mg,再用适当光照射2h,测其质量比暗处理前增加6mg,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 5 mg/h.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其中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其中①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②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乙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其中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

分析图2:其中三种细胞器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其中①是水,a是液泡,能为光合作用提供水;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和[H].

分析表格:表格中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并且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甲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因此图中I为氧气,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将应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

(2)植物细胞中液泡能够吸收水分,图2中细胞器a是液泡.物质④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生成的丙酮酸和[H].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将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所以会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即c、d,同时呼吸作用照常进行与叶绿体之间有气体交换会发生e、f.

(3)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光合作用总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5℃时总光合速率=3.7+2.3=6;30℃时总光合速率=3.5+3=6.5,故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

②假设呼吸速率不变,植物在30℃时,一昼夜中植物积累量为净量(可用CO2净量表示),吸收的CO2净量=3.5×14﹣3×10=19mg.

③暗处理2h,重量减少2mg,呼吸速率为1 mg/h.再用适当光照射2 h,测其重量比暗处理前增加6 mg,则比暗处理后增加6+2=8 mg,故净光合速率为4 mg/h,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1=5mg/h.

故答案为:

(1)O2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第三 线粒体内膜

(2)液泡 丙酮酸、[H]c、d、e、f、(b)

(3)①增加 ②19 ③5

32.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clip_image085

(1)图1中含有 16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 1 个染色体组.

(2)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 6 (填数字),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1~4、9~13 (用图中数字表示),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 受精作用

(4)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图1:图1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1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3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4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6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7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8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9表示有丝分裂间期;10表示有丝分裂前期;11表示有丝分裂中期;1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13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解答】解:(1)图1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其中每个DNA分子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因此该细胞中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只有1个染色体组.

(2)图1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2的6时期;根据图1无法判断该生物的性别,因此图1细胞的名称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3)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1~4、9~13;a点表示受精作用.

(4)图2中的时期11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时期C为有丝分裂中期,时期D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因此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故答案为:

(1)16 1

(2)6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3)1~4、9~13 受精作用

(4)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

33.为了研究果蝇眼色(由基因E、e 控制)和翅形(由基因B、b 控制)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clip_image087

(1)由实验一可推测出翅形中显性性状是 卷翅 .F1卷翅自交后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接近2:1 的原因最可能是 卷翅纯合子为致死个体 赤眼卷翅:赤眼长翅=1:1 .对F1赤眼卷翅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赤眼卷翅:赤眼长翅=1:1

(2)实验二中F1 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 EeBb .F2 赤眼长翅自交所得F3 表现型比例是 5:1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研究者指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 和d2 不属于 (属于,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 d1d2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②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 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实验一: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赤眼卷翅和赤眼长翅,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卷翅相对于长翅为显性.

实验二: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赤眼卷翅、赤眼长翅、紫眼卷翅、紫眼长翅,说明赤眼对紫眼显性,卷翅对长翅显性,且F1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EeBb.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由实验一中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赤眼卷翅和赤眼长翅,出现性状分离,可推测出翅形中显性性状是卷翅.F1卷翅自交后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卷翅纯合子为致死个体.对F1赤眼卷翅EEBb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赤眼卷翅:赤眼长翅=1:1.

(2)实验二的F1赤眼卷翅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说明F1的赤眼卷翅的基因型为EeBb.F1赤眼卷翅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赤眼卷翅(E_B_):赤眼长翅(E_bb):紫眼卷翅(eeB_):紫眼长翅(eebb)=9:3:3:1,但由于基因型为BB的卷翅个体致死,即F2中1EEBB、2EeBB、1eeBB个体死亡,因此,F1赤眼卷翅自交所得F2表现型比例是6:3:2:1.F2赤眼长翅(E_bb)自交所得F3表现型比例是:赤眼长翅(clip_image089+clip_image091×clip_image093):紫眼长翅(clip_image091[1]×clip_image095)=5:1.

(3)①图中d1、d2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属于等位基因.

②若紫眼卷翅品系(Bbd1)和赤眼卷翅品系(Bbd2)杂交,由于B和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紫眼)卷翅品系(Bbd1)产生的配子是Bd1:b=1:1,(赤眼)卷翅品系(Bbd2)产生的配子是Bd2: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由于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则后代卷翅(BBd1d2、Bbd1、Bbd2)与长翅(bb)的比例为3:1.

故答案为:

(1)卷翅 卷翅纯合子为致死个体 赤眼卷翅:赤眼长翅=1:1

(2)EeBb 5:1

(3)①不属于 d1d2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②2:1

34.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限.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BXB ,F1代雌果蝇能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2:1 ,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clip_image097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T、t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ttAAXbY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 8 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clip_image099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 2 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 4 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又因为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则红眼是A_XB_,粉红眼aaXB_,其余基因型是白眼.果蝇另一对染色体上的t基因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

【解答】解:(1)①分析题干可知,控制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A、a就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是粉红眼,该亲代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F1代全为红眼果蝇,故亲代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能产生AXB、AXb、aXB和aXb共4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F1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基因型为aa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占clip_image101,雄果蝇有两种aaXBY和aaXbY,各占clip_image103,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clip_image105

(2)①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t与性别无关,只是隐性纯合时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因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杂交,F2代无粉红眼出现,且雌雄比例为3:5(正常应该为1:1,),所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纯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应为TTAAXBXB

②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纯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应为TTAAXBXB,因此F1代果蝇基因型为TtAAXBXb、TtAAXBY,F2代中有少数雌性个体发生性反转,F2代雄果蝇基因型为TTAAXBY(clip_image107),TTAAXbY(clip_image107[1]),TtAAXBY(clip_image109),TtAAXbY(clip_image109[1]),ttAAXBY(clip_image107[2]),ttAAXbY(clip_image107[3])和ttAAXBXBclip_image107[4]),ttAAXBXbclip_image107[5]),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clip_image111

③用含Bb基因的序列做探针,有丝分裂后期有两个荧光点即说明该细胞含两个x染色体,说明该细胞是正常的细胞,若含四个荧光点说明该细胞含四个x染色体,细胞一极两个,说明该个体是性反转个体,是雄性不育个体.

故答案为:

(1)①aaXBXB 4

②2:1 clip_image113

(2)①常 ttAAXbY

②8 clip_image111[1]

③2 4

2016年12月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