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里可怕的“虫影”之谜

 开心100mm05xkw 2017-10-15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规检测主要用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肺部寄生虫感染诊断和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


【案例经过】


2017年9月26


紧锣密鼓的检验工作快接近尾声,病人样本渐渐减少,做好一天报告的核对工作,正以为可以顺利下班。这时,窗口递进一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常规样本,我皱了皱眉头,接过标本开始检测。


颜色:白色。性状:浑浊有粘液。涂片镜检:白细胞(++++),红细胞3-5个/HPF,吞噬细胞2-3个/HPF。


“咦,这是什么?还会动,污染的?”


我又转动了两个高倍镜视野,又一个,还动的挺活跃。继续找,还有……




于是我重新涂了一张玻片,同样的景象重现:个体成椭圆形、柱形或是锥形,一端有一簇明显毛在不停地波动,从而带动个体不停波动。但是它一直在原地不停波动,不像阴道毛滴虫一样在液体里穿行。


我心理默想: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了。这到底是什么?寄生虫?但是肺泡灌洗液里寄生虫可能性非常小呀!


此时已经是下班时间,我立即找来科里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师一起观察,他们均表示不知道是什么,以前没见过。寄生虫吗?


我心理开始打鼓!到底是什么,这份报告怎么办?我查阅了病人入院检查血液常规样本,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赶紧接通了主管医生电话询问病史:病人男性,75岁,COPD呼吸困难入院,精神状态可!后续检查待补充!


此时已经是下班时间,夜班同事开始忙碌了。我咬了咬牙,把晾干的片子染了色,一分钟一分钟焦虑的等待,总算染好了。迫不及待拿到油镜下观察。我傻了,说好的“虫子”呢,怎么找不到,为什么会没有。


无计可施情况下,我只能保存样本。但是离开科室并不等于我停止工作,我用高倍镜拍摄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开始到处求助。



天津市胸科医院临检专家孟兆年、刘奕老师,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组教授李昕老师,还有我强大的亲友团同班同学。但是求助并没有让事情变的很容易,整个朋友圈炸开了锅。


结果分成了两组:一、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二、超鞭毛虫(又叫肺蠊缨滴虫)。因为没有拍到染色后油镜清晰的照片,仅凭模糊的视频和图片两种可能都无法确定。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我辗转反侧的躺下满脑子都是“细胞?虫?细胞?虫?……”如果是细胞,以前就看到过小鼠心肌细胞的节律运动。肺泡灌洗液那么多,为什么第一次见到。如果是滴虫,运动性又明显差。


2017年9月27日


早早来到科室,拿出保存的样本,立即涂片继续观察。“我惊呆了,居然还在波动,已经超过12h,活力太强大了。”这时我心里已经更加偏向细胞了。因为查阅了众多资料显示:超鞭毛虫离体后只能存活4h左右[1]。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可存活2-9h以上[2]。但是图呢,有图才有真相,我要怎么才能拍到染色放大1000倍的图片。


我开始了一系列解疑工作。


涂片、推片,厚片、薄片、生理盐水洗涤浓集涂片,然后染色观察。结果费尽心思,我只得到了几个不是特别清晰的细胞图片。



图片不够清晰,争论就不会停止。细胞和寄生虫之争仍旧不息。


百般无奈时,我拿起昨天染好后没有找到目标的片子继续寻找。忽然,一个清晰的目标跳入我的视野,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又一个,又一个…昨天为什么正好错过了这个区域。



凭借清晰的图片,脑子里“细胞小人”和“寄生虫小人”的拔河已经明显偏向细胞一侧。


再次向各方发出清晰图片确认,大家一致通过了: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可能!此时听同学说:西杨麦贵老师之前做过关于超鞭毛虫(肺蠊樱滴虫)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关研究。通过同学转发图片咨询到杨老师。他给出了确定的结果:支气管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重重迷雾终于完全散去,肺里可怕的“虫影”之谜也打开。


【资料】


1、超鞭毛虫


超鞭毛目原生动物。构造复杂,单核,多鞭毛,在白蚁、蟑螂以及木蜚蠊等的消化系统中寄生或共生。鞭毛成簇,螺旋状或成横列。靠寄生吸收作用摄食。通过体表吸收营养,或靠伪足摄取木屑、淀粉或其他食物。无性(分裂)或有性生殖,有时形成包囊。披发虫属在宿主木蜚蠊脱皮以前,即开始包囊形成和有性生殖。生活于白蚁体内的超鞭毛虫对白蚁的消化是必不可少的,其重量可占宿主总重量的一半。代表属为寄生在蟑螂中的缨滴虫属,以及白蚁中的全鞭毛虫属。某些超鞭毛虫则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白蚁体内[3]



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棱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组成。细胞高矮不等,细胞核的位置参差不齐,好似有多层,但每个细胞的基底部都附于基膜上,所以称假复层。柱状细胞可达游离面,细胞核的位置较高,细胞向基底部伸入时,胞体逐渐变细;锥体形细胞紧靠基膜,细胞核位置较低;梭形细胞位于柱状和锥体形细胞之间,细胞核位于中部,基底部附着于基膜。在柱状细胞的游离面附有能摆动的纤毛,故这种上皮称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内表面。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之间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能粘着并清除灰尘和细菌等异物,借助于纤毛有节律性的摆动,将含有灰尘、细菌的粘液排除至喉部。此外,粘液还有湿润干燥空气的作用[3]


【讨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具有活动性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大量脱落情况较为少见。近年国内时有关于肺蠊樱滴虫引起肺炎报道。因湿片下高倍镜观察形态不清晰,两者容易混淆。


反思整个检测过程,总结如下;


1.第一次染色片子未能找到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可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太粘稠太厚,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只有边缘部分保留,观察中出现遗漏。


2.第二天样本留存时间过长,再次涂片找到细胞形态不典型,有的纤毛脱落不利于辨认。细胞涂片染色应该尽量保证样本新鲜。


【参考文献】

[1]  朱云凤等,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1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2):130-131

[2]  苏震伦等,鼻粘膜细胞的分离及观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203-205

[3]  临床检验诊断学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下册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