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寄生虫系列】探秘“蠊缨滴虫”(一)

 Miss神棍 2019-10-25

作者:曹兴午 袁长巍


临床生物医学研究有一条规律:一般从形态学发现、认识开始,逐渐深入改进方法、探索与追究病因,千锤百炼、时间磨砺,终究证明了病因学, 尤其是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方面,这个规律性更加明显。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洞察力,除了洞察形态学的重要性,还要透过形态学的现象看到病因学本质,判断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历史已经证明,以蠊缨滴虫感染为例,从形态学认识开始,到病因学认识的过程。读者耐心读毕本文,可能受到启迪。本文分4期发布。

一、 概 述

蠊缨滴虫(Lophomomas blattarum)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该虫主要是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包括森林、树木中的蟑螂)肠道内的单细胞原虫[1]。

过去认为该虫不能感染人体,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人体感染该虫的病例后[2]广东、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河北、 湖南、新疆、上海、天津和重庆等 10 余省(区、市)陆续出现人体感染蠊缨滴虫的病例报告,且逐年增多,至 2012 年国内累计报道近 200 例[3,4]。

近年秘鲁也有人体感染的报道[5],故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寄生虫病。由于该虫与蜚蠊有关,据报道,美国纽约家庭中德国小蠊的蠊缨滴虫感染率达 47.6%[6]。目前研究表明,蠊缨滴虫主要侵袭人体的呼吸系统,以支气管、气管和肺等组织多见[7,8],但亦有咽喉 、鼻窦、泌尿道和宫内感染的报道[9,10]。感染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2]。

顾剑飞老师供图

对近年检出率高的原因分析[11]:20 世纪 90 年代前,由于检查手段落后和人们认识不够,检出率极低。90 年代后期,随着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这一新型检测手段的应用,使肺部蠊缨滴虫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该滴虫除寄生在一般人群外,更容易感染器官移植患者,以及艾滋病患者和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11]。

另一方面检验人员的认识水平提高,密切配合临床,检查及时、仔细、认真,不放过显微镜下的蛛丝马迹,发现疑问及时提出会诊帮助,千方百计请求解答与鉴定,微信会诊就是最好的例证,为此提高了检出率。现就蠊缨滴虫的形态特征、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二、分类、形态特征、检查

蠊缨滴虫的分类[11]:蠊缨滴虫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动鞭亚纲,超鞭毛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科,缨滴虫属的一种昆虫体内的寄生原虫,主要寄生在白蚁及蟑螂(蜚蠊)的消化道的单细胞原虫[12]。

国内发现人呼吸道中的蠊缨滴虫。姚杰煦报告[13]已检出在蟑螂体内寄生的报道。目前认为蠊缨滴虫可能随蟑螂的粪便及呕吐物排泄而污染食物或空气,被人食入或吸入导致感染。

蠊缨滴虫的形态:杨麦贵对该虫形态学进行了详细报告[11]。 肺泡灌洗液涂片镜检,活蠊缨滴虫多为梨形、圆形或椭圆形,虫体长 20~30μm,宽 7~10μm(约 2~3 个红细胞大小),后端较透明圆滑,前端顶部布满很多绒鞭毛(类似胡须样),呈环状丛束排列、长短不一约 5~10μm(图1,图2)。

图 1. 二分裂繁殖期 未染色 ×1000[11]

图 2. 蠊缨滴虫椭圆形,前端呈绒毛状(取自蜚蠊体内)[13]

活虫体前端的绒鞭毛左右不停地摆动,且摆动的方向和幅度都较一致。有为数不少的虫体以自身为中心不停地原地打转,转速较快,每分钟约数十次至百余次不等,多见于虫体呈圆形的蠊缨滴虫,有的为晃动或泳动。有些还正处于二分裂繁殖期(图1)或分裂前期的虫体在新鲜涂片中可看到虫体两侧都有鞭毛,边缘较多,中间较少,上下两端向中心略微凹陷,包膜仍连成一个整体,两侧鞭毛摆动幅度较小,周边还存有明显的外质,疑为滋养体(图 3)。

图 3. 滋养体期未染色 ×1000[11]

该虫的另一特点是显微镜下呈聚集状,肺泡灌洗液中的蠊缨滴虫多与白色黏液絮状物及细胞黏附在一起,活体形态看不清楚,只能看见鞭毛活跃摆动,提示该虫可能具有嗜好寄生在黏性液体中的特性[11]。

图 4. 来源微信会诊标本:虫体聚集为一簇,黏附一起,可见形成微纤毛向外环绕(注意如果观察放大倍率低,鉴定有困难,建议在油镜下观察为宜)。

图 5. 来源微信会诊标本:单一虫体和一个红细胞,虫体显示微纤毛。

国外文献图片欣赏

图 6. 巴氏染色:a 为蠊缨滴虫:前部不规则的长鞭毛(fl),细胞核不明显,只见影核(ns),细胞质内可见液泡(v);b 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规则的短纤毛(ci),细胞腔边缘的终极板(tb),细胞核(nc)位于细胞底部,视野里还有些红细胞(r)。(×1000)

图 7. Giemsa 染色:a 为蠊缨滴虫:前部不规则的长鞭毛(fl),细胞核不明显;b 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腔边缘的终极板(tb)上有短纤毛(ci),细胞核(nc)位于细胞底部。(×1000)

图 8. H-E 染色:a 为蠊缨滴虫:前部不规则的长鞭毛(fl),细胞核不明显,只见影核(ns),视野里还有些红细胞(r);b 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腔边缘的终极板(tb)上有短纤毛(ci),细胞核(nc)位于细胞底部;c 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簇的纤毛(ci);d 为退化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核(dn)和带纤毛终极板(tb)的细胞质分离;视野里还有些红细胞(r)。(×1000)

图 9. 三色染色:a 为蠊缨滴虫:前部不规则的长鞭毛(fl),中间长,两边短,细胞核(nc)明显,颗粒状细胞质中有液泡(v);b 为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细胞腔边缘的终极板(tb)上有短纤毛(ci),细胞核(nc)位于细胞底部。(×1000)

图 10. a 为革兰染色:蠊缨滴虫:染粉红色与残留的鞭毛(fl);b 为 Diff-Quik 染色:蠊缨滴虫染紫罗兰色,可见不明显液泡。(×1000)

-----

-----

参考文献

[1]Levine ND,Corliss JO,Cox FEG,et al.A newly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protozoa[J].Protozool.1980,27(1):37-58.

[2]陈树鑫,孟昭霞.人呼吸道发现蠊缨滴虫一例报道[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 11(1):28.

[3]王婷,李雍龙. 一种由蠊缨滴虫感染引起的新现寄生虫病[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2, 19(4):256-260.

[4]吴中兴,刘宜升. 新发现寄生虫病——蠊缨滴虫病[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7):547-548.

[5]Zerpa R, Ore E, Patifio L, et al. Lophomonas sp. in respiratory tract secretion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severe lung disease[J]. Rev Peru Med Exp Salud Publica.2010,27(4):575-577.(in Spanish)

[6]Tsai YH, Cahill KM. Parasite of the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germanica L.)in New York City[J]. J Parasitol. 1970, 56 (2):375-377.

[7]夏英勤. 哮喘患者痰液中找到超鞭毛虫[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7, 15(6): 417.

[8]石玉玲,李林海,廖扬,等. 26例肺部疾病患者合并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5): 430.

[9]卢致民,林彦涛,张秀昌,等.上颌窦蠊缨滴虫感染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28(6): 421.

[10]陈羽. 妊娠合并生殖系统蠊缨滴虫感染一例[J].天津医药.2013, 41(1):93.

[11] 杨麦贵,杨铮,杨阳,等. 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311-313.

[12]FarmerJN.Theprotozoa:introduction to protozoology[M].Michigan:Mosbyincorporporated,1980:270-271.

[13] 杨杰熙,唐悠远,方正明,等. 武汉市美洲大蠊体内蠊缨滴虫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32(2):161-162.

特别致谢:

上海华山医院顾剑飞老师为本文提供宝贵精美图片!

下期预告:标本选择、观察与形态区别(二)

编务:茹进伟--乐昌市人民医院

责编:周玉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