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究曹操《短歌行》,竟与《诗经》渊源颇深

 松林阅读 2017-10-15

今日,偶尔在网上看到一段《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结尾的视频,曹操死前与将士同唱《短歌行》, 慷慨顿挫,沉稳激越,眼前仿佛又回到了三国纷争的激荡岁月。曹操,作为我最喜欢,推崇的历史人物,“魏武挥鞭,横槊赋诗”当属最佳评价,影视及小说往往有带偏之嫌。从曹操诗词作品《短歌行》,先一览曹公二三事,与三国诸雄立分高下。

细究曹操《短歌行》,竟与《诗经》渊源颇深

奸雄乎?非也

奸雄乎?非也

先附上《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的地位无须赘述,相信中学时期都曾读过,个人很是欣赏。却未曾深究过。只是机械式的记住了老师的点评:诗人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其实,哪还记得,大概是这么回事)。

先看这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原谅我的才疏学浅,现在才知道这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原意讲的是一个姑娘思念心爱的人,说自己不能去找他,他为什么不主动回音信。(其实当你读诗经的时候,你会发现在三千年的古人思想是很开放的,淳朴,自由,而后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儒家的学说部分扭曲,导致宋以来的种种封建荼毒,扯远了)。但是作者并没有表露“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句的意思,不得不说确实体现了曹操的高超手法,引而不发,用心深细婉转,尺寸拿捏恰到好处。

再看这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引用自《诗经·小雅·鹿鸣》,这句简单,就是说你来了也会如同野鹿和睦群处,相呼共食一样,甚是诚恳。相信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

单从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没啥特殊的,引用在古人作品中很是常见。深入了解引用的诗经相关背景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曹操当年亦有周公之豪情,并非什么乱世奸雄,只是后人扣上的帽子罢了。匡扶汉室,固然正统,但扶不扶是个人选择,更何况扶不起。不然刘邦项羽改朝换代,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诸如此类岂非都为乱世奸雄(当然,不否认曹操的一些污点)

《诗经·小雅·鹿鸣》,这篇文章是以周王在宴会上祝酒的口气抒写,为周代贵族宴会时所唱的一首乐歌。强调为君者需以诚意对待贤臣嘉宾,君臣融洽,国运才能兴隆的道理。古人多智慧,在周朝就有如此开明的政治态度,确实了不起,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后代的统治者的思想有一定的启发,曹操不外乎如此。可以看出曹操在建功立业的之时,也很推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愿景。历代名臣,士子往往以《鹿鸣》中礼遇臣宾的周王为榜样,要求历代君王礼贤下士,谴责专制统治。

有人说,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为谋取天下,取代汉帝而故作弥彰,着实小看曹操的格局。还有说,曹操未称帝乃掩人耳目,怕舆论对自己不利。有史料记载,当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