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恒夫:钱南扬先生的民间文学研究方法

 許學仁 2017-10-15

朱恒夫

1959年9月出生。江苏滨海人。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与艺术学博士学位。师从钱南扬先生。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论丛》主编、中宣部国家统编教材 《中国戏曲史》首席专家等学术职务。长期致力于戏曲学、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作者简介


钱南扬先生纪念特辑


钱南扬先生在戏曲研究上的成绩,为世人公认,然早年致力研究的却不是戏曲,而是民间文学,且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出版的民间文学、民俗学志书或辞典,在“人物”目中都有专门介绍钱先生的词条,这可见他在民间文学界的地位了。也确实,他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在研究方法上为同行与后学树立了楷模。今天,探讨他的民间文学研究方法,对于民间文学研究的深入,仍不无益处。

 

他的研究方法最具借鉴意义的有三点。

 

一是他能根据民间文学口耳相传、同一故事异文多、流传广的特点,发动大家集体攻克一个课题。他在一九二五年之前就萌发了研究梁祝故事的念头,但接触了一些材料后,脑子中出现了三个问题:梁祝故事是怎样的起源?后来是怎样的增饰附会?又怎样的流传各地?就他个人所掌握的材料而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他在《民俗》期刊上登出收集梁祝故事、歌谣、唱本等各种民间文学形式的启事,诚恳地请求各地民间文学爱好者与学者帮助收集古今的、各地的关于梁祝资料。几年间,获取了许多光凭他个人而无法获得的材料。一九二九年,他在《民俗》九十二期上刊出《关于收集祝英台故事材料的报告和征求》,先把四年来各地汇来的材料与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一报告,然后再次请求大家帮助搜集。结果梁祝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六十年后的今天,研究界关于梁祝的研究亦未超过他的研究水平。他凭借大家搜集的资料,连续撰写并发表了《祝英台故事叙论》、《祝英台唱本叙录》、《词曲中的祝英台曲名》、《关于祝英台的戏曲》、《宁波梁祝庙墓的现状》等多篇论文,后又编辑了《梁祝戏剧辑存》。多是从客观上去考察梁祝故事与把握它的文化内涵。当然,他没有掩没他人的劳动,在论文中都注明资料的来源。

 

他不仅仅只是一个发动者,只想别人为他收集资料,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响应者。当别人研究某一课题时,他都无私地千方百计地为别人搜集资料。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专题时,他向顾提供了黄世康的《秦孟姜碑文》、《南曲谱》中的孟姜女资料、孟姜女鼓词、目连戏与四明文戏中孟姜女资料等等。顾颉刚在他编写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中由衷的说:“钱南扬先生搜集的材料非常多,真是感激极了。”又说:“我非常的快乐,竟得到这一位注意民众文艺的朋友。”

 

   二是能对民间文学中的一些课题作纵横结合的立体研究。在二十年代,文人对民间文学多持轻视的态度,很少有人专心致志地进行研究,对民间文学热心进行研究的,大都是些不太熟悉古籍的小知识分子,因而研究也只局限在现存的民间文学现象上,而没有探索流传至今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民间文学的历史根源与发展线索。钱先生看到了这一点,甘愿厕身于被正统文人鄙薄的民间文学研究队伍中,利用自己对古籍熟悉的条件,对一些课题作纵横结合的立体研究。如对谜语的研究就是这样。他搜检了难以计数的书籍,进行长时间爬罗剔决的劳动,所得资料之冷僻之丰富,令人骇叹。由于他作纵横立体的研究,因而解决了谜语这一课题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他据《金楼子》一书,得知我国至迟到战国时,就有了说谜语的现象;他钩出古籍中关于说谜语的数千条的材料,使人们了解到谜语的发展状况;他几乎网尽历代的谜语作品集,对他们细加研讨,得出谜语的种类、猜谜的方式、谜语的制造方法等等,顾颉刚称他的《谜史》一书,为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开山之作”。

 

   三是亲身做调查工作。民间文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而资料的珍贵与否,又决定着研究成果价值的大小。若这些资料是别人从未接触过或从未注意到的,研究的成绩必然会大。钱先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不满足于在书海里寻觅资料,走出书房,做调查工作。他到宁波,考察了梁祝庙墓的现状,纠正了明清两代的《宁波府志》关于梁祝庙墓位置的错误,描述了梁祝庙墓的现状与当地民众对梁祝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篇调查报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价值。他为了收集更多的孟姜女资料,特地约订一昆班吹手,以度曲为名,着手调查。

 

钱先生在三十年代后在戏曲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与他早年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是分不开的。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宋元戏文辑佚》所勾勒出的戏文本事,许多就是靠用民间故事考证出来的;他精于对戏曲剧本作注释,那也是因为他熟悉宋元民间语言的缘故。


本文原载《钱南扬先生纪念集》(南戏学会、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民间文艺家协会1989年印),转载请注明出处

俞门再传赵哲群编辑


转自:吴俞萃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