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李文江XJ 2017-10-15


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B.长期摄入肉、蛋、鱼偏多易导致血液偏酸性

C.碘酒中的碘因有还原性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碘盐、铁强化酱油等营养强化剂适合所有人食用

【考点】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碳酸钠的腐蚀性过强;

B.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被称为酸性食物;

C.碘单质有氧化性;

D.甲亢病人不能食用碘盐.

【解答】解:A.碳酸钠的腐蚀性过强,对胃的刺激性过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错误;

B.鱼、肉、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被称为酸性食品,过多摄入易导致血液偏酸性,故B正确;

C.碘单质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故C错误;

D.甲亢病人不能食用碘盐,血色病患者不能食用铁强化酱油,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仅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分苯和甲苯

B.仅用氯化铁溶液可区分苯酚稀溶液和甘油

C.仅用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可验证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

D.仅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区别液态的植物油和动物油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A.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苯不能;

B.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C.卤代烃不能与硝酸银反应;

D.植物油含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而动物油不含碳碳双键.

【解答】解:A.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苯不能,则高锰酸钾能鉴别,故A正确;

B.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则利于氯化铁可鉴别,故B正确;

C.卤代烃不能与硝酸银反应,则用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不能验证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故C错误;

D.植物油含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而动物油不含碳碳双键,则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C.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镀件油污

Na2CO3可直接和油污反应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K2CO3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氨肥肥效

D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FeCl3能从含有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分析】A.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加热促进水解;

B.漂白粉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含有的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

C.碳酸钾和氯化铵在溶液中水解促进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D.三价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二价铁离子.

【解答】解:A.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加热促进水解,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故A错误;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因为漂白粉中含有的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钾和氯化铵在溶液中水解促进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故C正确;

D.三价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二价铁离子,为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电化学装置的分析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2

A.若X为直流电源,Y为铜棒接正极,则Fe棒上镀铜

B.若X为直流电源,Y为碳棒接负极,则Fe棒被保护

C.若X为电流计,Y为锌棒,则SO42 移向Fe棒

D.若X为导线,Y为铜棒,则Fe棒发生还原反应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若X为直流电源,装置为电解池,接正极的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若X为直流电源,装置为电解池,接正极的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C、若X为电流计,装置为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

D、若X为导线,装置为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解:A、若X为直流电源,装置为电解池,Y为铜棒接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池,Fe棒上镀铜,故A正确;

B、若X为直流电源,装置为电解池,Fe接正极的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故B错误;

C、若X为电流计,装置为原电池,活泼金属Zn作负极,阴离子SO42 移向负极Zn,故C错误;

D、若X为导线,装置为原电池,活泼金属Fe作负极,Fe棒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5.若往20mL 0.01mol·Ll HNO2(弱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4

A.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c点>b点

B.b点混合溶液显酸性:c(Na+)>c(NO2)>c(H+)>c(OH

C.c点混合溶液中:c(OH)>c(HNO2

D.d点混合溶液中:c(Na+)>c(OH)>c(NO2)>c(H+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HNO2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B、b点得到HNO2,和NaNO2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大于水解,由此分析解答,也可能结合电荷守恒分析;

C、a→c温度升高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而c→d温度降低,所水解为主;

D、d点混合溶液中当c(NaOH)较大时,得到NaOH和NaNO2混合溶液.

【解答】解:A、HNO2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而c高于b,所以电离平衡常数:c点>b点,故A正确;

B、b点得到HNO2,和NaNO2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大于水解,所以离子浓度大小为:c(NO2)>c(Na+)>c(H+)>c(OH),故B错误;

C、a→c温度升高说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而c→d温度降低,所水解为主,所以c点得到NaNO2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c(OH)>c(HNO2),故C正确;

D、d点混合溶液中当c(NaOH)较大时,得到NaOH和NaNO2混合溶液,所以离子的浓度为:c(Na+)>c(OH)>c(NO2)>c(H+),故D正确;

故选B.

6.下列化合物的俗称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A.绿矾一FeSO4·7H2O B.芒硝一Na2SO4·10H2O

C.明矾一Al(SO43·12H2O D.胆矾一CuSO4·5H2O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绿矾为硫酸亚铁晶体,含有7个结晶水;

B.十水硫酸钠的俗名为芒硝;

C.明矾为十二水硫酸铝钾的俗名,其化学式中含有钾元素;

D.胆矾为硫酸铜晶体,为含有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

【解答】解:A.绿矾为含有7个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SO4·7H2O,故A不选;

B.芒硝为硫酸钠晶体,含有10个结晶水,其化学式为:Na2SO4·10H2O,故B不选;

C.明矾的十二水硫酸铝钾,其正确的化学为:KAl(SO42·12H2O,故C选;

D.胆矾为五水硫酸铜,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故D不选;

故选C.

7.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其反应为:2CuFeS2+O2=Cu2S+2FeS+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CuFeS2仅作还原剂,硫元素被氧化

C.每生成1mol Cu2S,有4 mol硫被氧化

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3 mol硫被氧化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2CuFeS2+O2→Cu2S+2FeS+SO2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O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则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

B.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uFeS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S元素被氧化,故B错误;

C.由反应可知,生成1 molCu2S,有1mol硫被氧化,故C错误;

D.由反应可知,1molS被氧化转移6mol电子,则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2mol硫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A.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S;

B.漏写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

C.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生成亚硫酸根离子;

D.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S,因此产物应该是硝酸铁、硫酸和一氧化氮,故A错误;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除了生成碳酸钠外还有一水合氨生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H2O+NH3.H2O,故B错误;

C.SO2不足产物应该是SO3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C6H5O+SO2+H2O=2C6H5OH+SO32,故C错误;

D.碳酸钙和醋酸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大理石溶于醋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故D正确;

故选D.

9.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 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 NA

C.5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 NA

D.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 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标况下HF为液态;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

C、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

D、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答】解:A、标况下HF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7.0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含有氢原子为NA个,故B正确;

C、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浓硫酸不能反应完全,故生成二氧化硫分子个数小于0.46NA个,故C错误;

D、氮气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NA个,故D错误.

故选B.

10.有关NaHCO3与Na2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a2CO3和NaHCO3粉末与同浓度的盐酸时,Na2CO3因为碱性强,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速度快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Na2CO3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是 NaHCO3的两倍

C.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人过量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D.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和BaCl2溶液反应,现象不同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Na2CO3和NaHCO3都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常温下相同的溶剂时,Na2CO3较NaHCO3易溶,与酸反应时,碳酸氢钠反应较剧烈,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Na2CO3的物质的量较小,等物质的量时,生成二氧化碳相同,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该题.

【解答】解:A.分别滴加H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HCO3+H+═H2O+CO2↑,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剧烈,故A错误;

B.由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故B正确;

C.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常温下相同的溶剂时,Na2CO3较NaHCO3易溶,所以析出的是碳酸氢钠,故C正确;

D.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和BaCl2溶液反应,只有碳酸钠生成沉淀,二者现象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1.1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的浓度都为0.1mol·L1,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0.1mol·L1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

clip_image006

A.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若Z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图象中生成沉淀消耗的体积计算分析判断,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时沉淀物质的量和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不符合,不能是铝盐;

所以z是硫酸溶液,根据图象分析.

【解答】解:从图象趋势和沉淀于消耗Z的量,可知溶液中有偏铝酸钠,无铝盐溶液,故所加Z为硫酸溶液,从生成沉淀质量增加知含Ba2+;故AB错误;

若为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开始滴入硫酸时会生成沉淀氢氧化铝和硫酸钡沉淀,生成最大量沉淀氢氧化铝0.1mol,需要硫酸0.05mol;生成硫酸钡沉淀0.1mol,需要硫酸0.1mol,同时生成盐酸氯化氢0.2mol,所以溶液不能为中性,并且不符合第一个拐点,故D不符合;

按图象拐点分成三个阶段.

1:硫酸和氢氧化钡分别是二元强酸强碱,因此一开始氢氧化钡的OH和硫酸里的H+1:1中和.同时Ba2+和SO42,1: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2:氢氧化钡消耗完,硫酸继续滴加,氢离子开始和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由于H+和AlO2是1:1反应,但硫酸是两元酸,因此硫酸的消耗量和沉淀的生成量是1:2.

3:硫酸进一步过量,开始消耗沉淀,3份H+消耗一份Al(OH)3,因此硫酸和沉淀消耗量应为1.5:1直到把氢氧化铝完全溶解,只剩下不溶于酸的BaSO4.符合图象的数值变化;故C符合;

故选C.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08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0.01mol·L1r溶液的pH为2,则r为HCl,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l与q,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q为HCl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n为Cl2,Z为Cl,氯气与p在光照条件下生成r与s,0.01mol·L1r溶液的pH为2,则r为HCl,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为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HCl与q,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m为H2O,q为HClO,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

A.所以元素中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W(H)<Y(O)<X(C),故A错误;

B.氯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氧元素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碳的强,故非金属性Y(O)>Z(Cl)>X(C),故B错误;

C.氧元素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C正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碳酸,碳酸属于弱酸,故D错误.

故选:C.

13.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则2Fe(s)+O2(g)═Fe2O3(s)的△H是( )

A.﹣824.4 kJ·mol1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D.﹣168.4kJ·mol1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运用盖斯定律,用已知化学反应通过相互加减得到待求反应,相应的△H也同时相互加减即可.

【解答】解:已知①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

②C(s)+O2(g)=CO2(g)△H=﹣393.5kJ·mol1

据盖斯定律,②﹣①得:2Fe(s)+O2(g)═Fe2O3(s)△H=627.6KJ/mol,

故选A.

14.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A、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B、阳极失电子的有Fe、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C、精炼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一定含有Ni2+

D、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做阳极,铜和鉑不失电子沉降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解答】解:A、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e=Ni2+,Fe﹣2e=Fe2+;Zn﹣2e=Zn2+;故A错误;

B、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Fe、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依据电子守恒,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故B错误;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Fe2+、Zn2+、Ni2+;故C错误;

D、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做阳极,铜和鉑不失电子沉降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故D正确;

故选D.

15.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10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 O2,有44g 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

【分析】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

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clip_image012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由此分析解答;

D、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负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

【解答】解: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H+从阳极b极区向阴极a极区迁移,故B正确;

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6CO2+8H2Oclip_image012[1]2C3H8O+9O2,即生成9mol的氧气,阴极有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1mol的氧气,阴极有clip_image014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29.3g,故C错误;

D、a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a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故D错误;

故选B.

16.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3C(g)+4D(s),若经 2s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9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mol·L1·s1

②用物质 D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mol·L1·s1

③2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30%

④用A、B、C来表示反应速率,其速率之比=2:1:3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9mol·L1·s1 ,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分别计算即可.

【解答】解: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9mol·L1·s1 ,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A(g)+B(g)⇌3C(g)+4D(g)

起始量(mol) 4 2 0 0

变化量(mol) 1.2 0.6 1.8 2.4

2s末(mol) 2.8 1.4 2L×0.9mol/L=1.8mol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clip_image016=0.3mol/L·s,故①正确;

②用物质D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clip_image018mol/L·s=0.4mol/L·s,故②错误;

③2s末物质A的转化率=clip_image020×100%=30%,故③正确;

④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A.

17.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22

A.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c(CO32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

C.随着CO2的通入,clip_image024不断增大

D.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

【考点】真题集萃;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根据pH=9时,图象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分析;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

C.根据Kb=clip_image026分析;

D.根据图象可知开始没有NH2COO,后来也不存在NH2COO

【解答】解:A.pH=9时,图象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NH4+)>c(HCO3)>c(NH2COO)>c(CO32),故A正确;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正电荷的总浓度等于负电荷的总浓度,则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为: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故B正确;

C.已知Kb=clip_image027,温度一定时,Kb为常数,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CO2的通入,c(NH4+)逐渐增大,则clip_image029不断减小,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开始没有NH2COO,后来也不存在NH2COO,所以NH2COO为中间产物,即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故D正确.

故选C.

18.常温时向20mL 0.1mol·L1 HA溶液中不断滴入0.1mol·L1 NaOH溶液,pH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lip_image031

A.HA的电离方程式:HA═H++A

B.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

C.c点溶液:c(H+)+c(Na+)═c(A)+c(HA)

D.d点溶液:c(Na+)>c(A)>c(OH)>c(H+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A.c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单一的NaA,溶液呈碱性,说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HA是弱酸;

B.a点溶液为HA和NaA的混合物,溶液呈酸性,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

C.c点时,溶液呈碱性,得到单一的NaA,根据物料守恒;

D.d点为NaOH和NaA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A.c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单一的NaA,溶液呈碱性,说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HA是弱酸,HA的电离方程式:HA⇌H++A,故A错误;

B.a点溶液为HA和NaA的混合物,溶液呈酸性,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水的电离程度:a点<b点,故B错误;

C.c点时,溶液呈碱性,得到单一的NaA,根据物料守恒c(Na+)═c(A)+c(HA),故C错误;

D.d点为NaOH和NaA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溶液呈碱性,故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A)>c(OH)>c(H+),故D正确;

故选D.

19.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4(s)⇌Ba2+(aq)+SO42(aq)的平衡常数Ksp=[Ba2+]·[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clip_image033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该图中的是平衡曲线,线上的任意点都是平衡状态,b和d不是平衡状态,

A、加入Na2SO4后平衡逆向移动,但仍在线上移动;

B、蒸发使离子浓度增大,d点不可能到c点;

C、d点表示Qc<Ksp,溶液不饱和;

D、Ksp与温度有关,a和c的Ksp相等.

【解答】解:A、硫酸钡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a点在平衡曲线上,加入Na2SO4,会增大c(SO42),平衡左移,c(Ba2+)应降低,故A错误;

B、d点时溶液不饱和,蒸发溶剂水,c(SO42)、c(Ba2+)均增大,故B错误;

C、d点表示Qc<Ksp,溶液不饱和,不会有沉淀析出,故C正确;

D、Ksp是一常数,温度不变Ksp不变,在曲线上的任意一点Ksp都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20.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0.1

0.1

9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clip_image035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室温下,将等体积等浓度的HA和KOH混合(忽略体积变化),溶液呈碱性,说明该酸是弱酸,

A.根据盐的类型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

B.根据电荷守恒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

C.当等物质的量的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要使等体积的酸和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酸的浓度应大于碱的浓度;

D.根据电荷守恒确定离子浓度关系.

【解答】解:室温下,将等体积等浓度的HA和KOH混合(忽略体积变化),溶液呈碱性,说明该酸是弱酸,

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K+)+c(H+)=c(A)+c(OH),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c(OH)>c(H+),水的电离较微弱,所以c(A)>c(OH),故A正确;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K+)+c(H+)=c(A)+c(OH),c(OH)﹣c(H+)=c(K+)﹣c(A)=clip_image035[1]mol/L﹣109 mol/L,故B错误;

C.当等物质的量的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溶液呈碱性,要使等体积的酸和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酸的浓度应大于碱,

根据物料守恒得c(A)+c(HA)>0.1 mol/L,故C正确;

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K+)+c(H+)=c(A)+c(OH),溶液呈中性,即c(OH)=c(H+),则c(K+)=c(A),中性溶液中水的电离较微弱,所以c(A)>c(OH),故D正确;

故选B.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2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clip_image037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 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 ③反应结束后, 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上述步骤①中通入N2﹣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原因是 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可以防止钙与装置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水等反应 ,装置中干燥管后的U形管的作用是 防倒吸

(5)数据记录如表:

空瓷舟质量m0/g

瓷舟与钙的质量m1/g

瓷舟与产物的质量m2/g

14.80

15.08

15.15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CaxN2,其中x= clip_image039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 O2和N2分别与等量的Ca反应,生成CaO的质量高于Ca3N2.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的O2,会导致计算出n(N)偏大,所以clip_image041clip_image043,即x<3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常用方法;

(2)要保证整个装置不能混入其他气体;

(3)一定要使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气流;

(4)钙是活泼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反应,装置中干燥管后的U形管可防倒吸,据此答题;

(5)要确定X值必须求出钙和氮的原子个数比,根据题目给的数据可做如下计算

①m(Ca)=(15.08﹣14.80)g=0.28g,m(N)=(15.15﹣15.08)g=0.07g,则n(Ca):n(N)=clip_image045clip_image047 =7:5,据此计算x;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则产物中就有可能混有了CaO,而Ca3N2中钙的质量分数为81.08%,CaO中钙的质量分数为71.43%,所以产物中混有了CaO会导致钙的质量分数减小,x的值偏小.

【解答】解:(1)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故答案为:防止反应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管;

(3)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N2,并关闭活塞K,故答案为: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N2,并关闭活塞K;

(4)钙是活泼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所以在通入N2﹣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用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可以防止钙与装置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水等反应,装置中干燥管后的U形管可防倒吸,

故答案为: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可以防止钙与装置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水等反应;防倒吸;

(5)①m(Ca)=(15.08﹣14.80)g=0.28g,m(N)=(15.15﹣15.08)g=0.07g,则n(Ca):n(N)=clip_image049clip_image051 =7:5,则x=clip_image053

故答案为:clip_image053[1]

②O2和N2分别与等量的Ca反应,生成CaO的质量高于Ca3N2.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的O2,会导致计算出n(N)偏大,所以clip_image055clip_image057,即x<3,

故答案为:O2和N2分别与等量的Ca反应,生成CaO的质量高于Ca3N2.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的O2,会导致计算出n(N)偏大,所以clip_image058clip_image059,即x<3.

22.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欲用图所示实验来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该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原因是 因为没有确认MnO2的质量和性质是否改变

(2)为探究MnO2的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乙同学分别量取50mL 1% H2O2加入容器中,

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加入不同质量的MnO2,测量所得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MnO2的质量/g

0.1

0.2

0.4

40s末O2体积/mL

49

61

86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在一定质量范围内,MnO2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原因是 固体质量越大,其表面积也越大,故反应速率加快,催化效果更好

(3)为分析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三支试管中均盛有10mL 5% H2O2 ):

试管

滴加试剂

5滴0.1mol·L1FeCl3

5滴0.1mol·L1 CuCl2

5滴0.3mol·L1 NaCl

产生气泡情况

较快产生细小气泡

缓慢产生细小气泡

无气泡产生

结论是 Fe3+和Cu2+对H2O2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且Fe3+比Cu2+催化效果好 ,实验Ⅲ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证明Cl对H2O2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4)①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FeCl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H2O2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FeCl3+H2O2=2FeCl2+O2+2HCl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按反应发生的顺序写).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分别检测出溶液中有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由此得出选择作为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具有氧化性,且其氧化性强于H2O2;催化剂被还原后所得物质又能被H2O2氧化生成催化剂

clip_image061

【考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分析】(1)要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必须证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性质和质量不改变;

(2)根据表格中数据,二氧化锰质量的增加,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也相应增加,说明反应速率加快,从而得出结论;

(3)从所给的数据可知:试管Ⅰ、试管Ⅱ所用试剂的浓度、用量完全一样,产生气泡的快慢不一样,说明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一样,要对比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必须排除溶液中的阴离子是否有催化作用,试管Ⅲ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4)①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催化剂会参加反应,但最终性质和质量不改变写出反应方程式;

②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都是化合价降低得到的,说明二氧化锰、Fe3+、Cu2+得到电子,作氧化剂,将双氧水氧化,还原得到的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又被双氧水氧化成二氧化锰、Fe3+、Cu2+

【解答】解:(1)要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必须证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性质和质量不改变,而甲同学没有做这方面的实验,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没有确认MnO2的质量和性质是否改变;

(2)根据表格中数据,在一定质量范围内,二氧化锰质量的增加,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也相应增加,说明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在一定质量范围内,固体质量越大,其表面积也越大,故反应速率加快,催化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在一定质量范围内,MnO2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固体质量越大,其表面积也越大,故反应速率加快,催化效果更好;

(3)从所给的数据可知:试管Ⅰ、试管Ⅱ所用试剂的浓度、用量完全一样,产生气泡是试管Ⅰ快,试管Ⅱ慢,试管Ⅲ无气泡产生,试管Ⅲ是一个对比实验,说明Cl对H2O2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从而得到Fe3+和Cu2+对H2O2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且Fe3+比Cu2+催化效果好的结论,

故答案为:Fe3+和Cu2+对H2O2的分解均有催化作用,且Fe3+比Cu2+催化效果好;对比实验,证明Cl对H2O2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4)①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和催化剂会参加反应,但最终性质和质量不改变写出反应方程式,FeCl3和H2O2反应,FeCl3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氯化亚铁,双氧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氧气,方程式为:2FeCl3+H2O2=2FeCl2+O2↑+2HCl;FeCl3作催化剂,在第二个反应中重新生成,氯化亚铁又被双氧水氧化成氯化铁,方程式为: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故答案为:2FeCl3+H2O2=2FeCl2+O2↑+2HCl 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②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都是化合价降低得到的,说明二氧化锰、Fe3+、Cu2+得到电子,作氧化剂,将双氧水氧化,还原得到的二价锰、二价铁和一价铜又被双氧水氧化成二氧化锰、Fe3+、Cu2+,由此得出选择作为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具有氧化性,且其氧化性强于H2O2;催化剂被还原后所得物质又能被H2O2氧化生成催化剂,

故答案为: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具有氧化性,且其氧化性强于H2O2;催化剂被还原后所得物质又能被H2O2氧化生成催化剂.

23.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的主要方法,其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clip_image063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iHCl3+H2clip_image065Si+3HCl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高温下,H2遇O2发生爆炸

(2)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其产生原因: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SiO32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氨气和硅酸沉淀

①2O2(g)+N2(g)=N2O4,(l)△H1

②N2(g)+2H2(g)=N2H4(l)△H2

③O2(g)+2H2(g)=2H2O(g)△H3

④2N2 H4 (1)+N2O4 (1)=3N2 (g)+4H2O(g)△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 2△H3﹣2△H2△H1 ,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助推剂,折算在标准状况下的数据,燃爆后气体的体积与燃爆前的体积之比为: 1228.6

 

N2H4

N2O4

密度/g/cm3

1.004

1.44

(4)联氨为二元弱減,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W=1.0×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 N2H6(HSO42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联氨可用于处理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 1 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反应产物为N2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分析】(1)二氧化硅和焦炭反应制取粗硅SiO2+2Cclip_image067Si+2CO↑,粗硅和氯化氢反应Si+3HClclip_image069SiHCl3+H2,生成三氯硅烷,氢气在高温下与三氯硅烷反应提纯粗硅,反应为SiHCl3+H2clip_image071Si+3HCl,得到纯硅.①SiHCl3与氢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②写出反应物和给出的生成物H2SiO3和HCl,用原子守恒法找出另一种生成物为H2,并配平;氢气遇氧气易爆炸;

(2)SiO32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氨气和硅酸沉淀;

(3)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③×2﹣②×2﹣①得目标方程式,据此计算△H4,同一条件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2N2 H4 (1)+N2O4 (1)=3N2 (g)+4H2O(g)以及N2H4、N2O4的密度计算;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平衡常数Kb=clip_image073=clip_image073[1]×clip_image075=K×Kw,由于是二元碱,因此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为N2H6(HSO42

(5)联胺被银离子氧化,银离子被还原生成单质银,联胺被氧化失电子N2H4~N2﹣4e,O2~4e,依据守恒计算判断,依据锅炉的质地以及反应产物性质解答.

【解答】解;(1)①在1357K的条件下,氢气和纯SiHCl3反应生成高纯硅和氯化氢:SiHCl3+H2clip_image077Si+3HCl,

故答案为:SiHCl3+H2clip_image077[1]Si+3HCl;

②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氢气:SiHCl3+3H2O═H2SiO3↓+H2↑+3HCl↑,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高温下,可能引起爆炸,

故答案为:SiHCl3+3H2O═H2SiO3↓+3HCl↑+H2↑;高温下,H2遇O2发生爆炸;

(2)SiO32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方程式为:SiO32+2NH4++2H2O═2NH3·H2O+H2SiO3↓,

故答案为: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SiO32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氨气和硅酸沉淀;

(3)①2O2(g)+N2(g)═N2O4(l)△H1

②N2(g)+2H2(g)═N2H4(l)△H2

③O2(g)+2H2(g)═2H2O(g)△H3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③×2﹣②×2﹣①得到④2N2H4(l)+N2O4(l)═3N2(g)+4H2O(g)△H4=2△H3﹣2△H2﹣△H1,根据反应④可知,折算在标准状况下的数据,燃爆后气体的体积与燃爆前的体积之比为:clip_image079 =clip_image081=1228.6,

故答案为:2△H3﹣2△H2﹣△H1;1228.6;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平衡常数Kb=clip_image083=clip_image083[1],×clip_image085=K×Kw=8.7×107×1.0×1014=8.7×107,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N2H5++H2O⇌N2H62++OH,因此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为N2H6(HSO42

故答案为:8.7×107;N2H6(HSO42

(5)联胺被银离子氧化,银离子被还原生成单质银,﹣2价的N元素被氧化为N2,反应方程式为:N2H4+4AgBr=4Ag↓+N2↑+4HBr,因此反应出现现象为: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由于肼的氧化产物是氮气,不会对锅炉造成腐蚀,而亚硫酸钠被氧化产物为硫酸钠,易生成硫酸盐沉淀影响锅炉的安全使用,联胺被氧化失电子N2H4→N2失去4e,O2→O2得到4e,联胺和氧气摩尔质量都是32g/mol,则等质量联胺和氧气物质的量相同,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1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反应产物为N2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

故答案为: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1;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反应产物为N2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

2016年11月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