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长学姐专业解读 | 临床医学

 黄晓东高考志愿 2017-10-15


最近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说想看医学专业的介绍,今天就挑选一篇中南大学蔡同学介绍自己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文章。本文集结了学姐的全部干货,篇幅稍长,但绝对值得你花10分钟来慢慢阅读。


作者简介:蔡同学,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专业是什么

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和实践活动。临床医学主要指医学中侧重实践活动的部分,需要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同时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临床医学有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和八年制 (本硕博连读),长学制是医学的一大特色,我重点介绍五年制的临床医学。


培养目标:学生应具有:(1)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3)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4)一定的群体健康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骨干医师。


简单来说,临床医学专业就是培养一个医技高超、医德高尚、自己问心无愧又让患者放心的医生。



基本课程介绍

大多数学校的大一学习的都是与医学不相关的数理化课程。专业相关课程是从大二开始的,学习方向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又称临床前科学,是指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实践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诸学科的总称。基础医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各种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规律的学科群。根据研究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形态学科和机能学科。临床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和诊治对象,根据疾病的特性、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手段再作相应的分科。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


1、形态学科的学习方向主要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主要介绍一下人体解剖学,这是形态学科的典型代表。在普通人和尚未入门的医学生眼里,人体解剖学是最神秘最重口的医学课程,它为我们通往医学新世界打开了闸门,揭开了人体结构和各器官形态位置及其基本功能的面纱。医学给人带来的“难学”、“辛苦”的体验就从这门学科开始。这门课给人的视觉和嗅觉带来的冲击比较大,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大的心理障碍和生理不适。学会用一种剖析的目光来看待人体是一项很实用的收获。


以下是收集到同学们学习人体解剖学后的体验:

——解剖楼下就是浸泡尸体的太平间,每到上课之前都由班上的男生下去找尸体运上来,脂肪少新鲜好辨认的尸体都是要靠抢的,每到下课还要自己运下去器官四肢物归原位。

——由于尸体太少所以实验课上经常能看到一个人紧抱着一些器官零件满实验室乱窜,后面一群人紧追不舍抢着看看摸摸。

——医学老师非常喜欢把任何事物都比喻成食物,还叫我们可以剥一剥晶状体,一层一层的像洋葱一样,摸一摸玻璃体,晶莹剔透弹指可破像果冻一样。

——有一次开胸,我把一个老太太的锁骨掰断了,画面令人震惊,从此再也不敢吃锁骨类食。

——刚接触课程时,大家进了食堂再也不敢吃肉,多看一眼都是罪过。后来渐渐地有人因起床太晚而把早餐带到教室啃,丝毫不为所动。


2.机能学科的学习方向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是机能学科的典型代表,主要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从生理学开始,医学书本越变越厚。。。


3.临床学科,主要分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


临床学科上课的方法比较独特,分为理论课和见习课两大块。所以我们大三上半学期结束后就要分医院,我们学校(中南大学)分三个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和湘雅三医院,每个院组成一个大班,大概150人,每个大班分7-8个小组。一般是半天上课,半天见习,晚上选修。理论课是大班上课。见习课是在医院的教室上的,以见习小组为单位,老师带领小组去病房看典型病例,学习体格检查、技能操作,学习病例的诊断分析,练习病历书写等。


4.实习:大四结课后紧接着便是为期一年的实习,我们学校的实习分为两站:基地医院和湘雅本院。湘雅的基地医院都是市级三甲医院,比如益阳市中心医院,每站实习半年。在这一年中,内外妇儿传都会轮到。当实习医生的一年大概是大学五年中最有趣的一年了,在这一年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会有机会自己管病人,有机会上台做手术,会感觉曾经啃过的砖都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但在你享受临床乐趣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因为漏诊、误诊而延误病情的情况,也会遇到病情瞬息万变让人措手不及的情况。


这些经历更加使人深刻理解到“行医需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道理,也使我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加胆大心细,严于律己,争取做到对自己管理的每一个病人都没有遗憾。


毕业去向

读研

改革之后,所有学历的医学生都要在国家认可的医院里经过“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医生。本科毕业后,要么规培找工作,要么读研后再找工作。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学硕)和专业型研究生(专硕)。


临床医学科研型硕士一般要求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为主,培养其一定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临床上实践学习为辅,跟着导师在自己专业科室里从事的临床实践,掌握临床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技能。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相对于专业型硕士,在毕业学术方面的要求(文章和答辩的水平)更高一些。适用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


专硕侧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践时间较学术学位的硕士时间相对长,除了在本专业科室跟随导师从事医疗实践活动之外往往还进行其他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轮转。如今已经走向“四证合一”《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即读研期间的轮转等价于规培的3年。因此,目前本科毕业急于工作的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考专硕,既能拿到硕士学位,又能拿到规培证书。适用于非一线城市的二级或三级医院。


出国(以美国为例)

美国医学教育是大学本科后,经MCAT(相当于GRE)和面试进入医学院,前两年基础,后考USMLE(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STEP 1(基础医学),进入3,4 年临床学习,第3年末考USMLE STEP 2(临床科学),第四年3月参加全国住院医生MATCH。然后开始3-5年不等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第一年末要考STEP 3(临床医学考试),拿当地的执照。最后考专科考试,成为可开业的普通医生,或再干3年FELLOWSHIP作专科。但中国受美国认可的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不用上美国医学院而直接考USMLE拿到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证,即承认你有和美国医学院毕业生一样的资格参加MATCH,竞争住院医生的职位。


以上的就业方向可以总结为下图:


学姐的话


如何选择医学高校和学制?

医学专业很重学历,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八大院校>211、985医学类名校>非211、985医学类名校>其他学校


八大院校有:协和,北医,华西,复旦,上交,中山,湘雅,同济。其中,协和是不设五年制本科专业的,只收八年制和研究生、博士生,同济医学院是隶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五年制重临床,八年制重科研,如果毕业之后定位在一线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八年制的学生显然更有优势,七年制相对来说比较折中,没有很大的优势,有些院校(如湘雅医学院)目前不设有七年制的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录取线相对来说大多高于其他专业,由于八年制比较有竞争力且培养时间相对缩短,录取分数线更高。我的建议是,能考八年制就不要考五年制,能考名校就不要考其他院校。


学医很累吗?医学生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问过周围很多同学对于专业的看法,得到的回答都是“累,别学!”医学生的大学生活的确很单调乏味,时常还要牺牲掉自己的一些爱好和自由,能回家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每到学期末都会听到每门课的老师讲一遍每一页书都是重点,这样的笑话。


医学虽然只能理科生报考,但在本科课程里背诵记忆是一个大头。期末考试前,大家要抱起五六本书开始背,小到选择填空,大至简答讨论。讨厌背诵的同学可要注意啦,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学习。期末考试前一个月,从早到晚一直在自习室复习是常态,学医苦,学医累真的不只是简单的六个字,都是学姐学长含着泪花流着泪水的亲身体验,下图就是佐证。

图为:大二到大四的专业书


课程以外,还可以和同学组队申请学院里的创新项目。找一个有兴趣的研究方向,看看有什么研究价值,再找相关老师指导,进一步确定课题、试验方法等。如果获批,就可以开始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有的动物实验,甚至需要自己喂养小动物。这些项目可以丰富自己的简历,培养科研思维,增加团队意识,提高实验能力,好处颇丰,不参加也无妨。

图为:大白兔和我


临床技能大赛也非常锻炼个人能力。比赛之前,科教科会安排涵盖比赛范围的各项内容的培训课程,会有各个科室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为我们上课。培训结束,我们基本能掌握临床各个科室的主要临床技能、操作,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机会啊。比赛分个人赛和团队赛。个人赛中,每7分钟就要完整且优质地完成一项临床操作,难度还是很大的。团队赛中,默契、信任至关重要,我们都很庆幸有机会能结识一群好队友。


实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临床常见疾病,以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体会到患者的焦躁忧虑以及治愈后的欣喜和感恩。实习中,我们能感受到医生的不易,也认识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和老师。


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会选择考研,考研的压力并不小。除了英语、政治这些公共科目(不用考数学),西医综合是考研所有专业课程考试中最难的一门。包括生化、生理、病理、诊断、内科、外科,六门课六本书(2017年改革新增“医学人文”),一本比一本厚,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多么不起眼的小知识点都可能会考。


医学生的培养周期很长,学费+宿舍费10000/年,本科5年+硕士3年,这就要八年,可能还要读博,还有专陪、规培(具体请见专业路径分析)。如果想早点挣钱或者不想给父母太大经济压力的不建议学医。热门科室的就业也很难,优秀学生众多,而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压力也不容小觑。但学医也有很多好处啦,比如增加自己对于健康的理解,及早发现大病,早诊断早治疗;会被很多亲朋好友咨询病情,提高自我存在价值;磨练耐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救死扶伤,提高社会价值等。


医学生的生活取决于你的态度。大一时,我们和其他专业学生没什么不同,一起上高数大物英语计算机这些大课。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参加。随着课程压力的增加、生活校区的变化,我们也慢慢退出这些社团。医学生的课程安排紧凑,我们还是常常在晚上、周末或者某个没课的下午约朋友玩玩桌游,唱唱k ……医学院也会组织歌唱大赛、跳绳比赛、运动会这类活动,我们同样可以把每日寝室、图书馆、教室、食堂四点一线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学医的前景怎么样?

临床医学是知识型专业与运用型专业的统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对人各方面,甚至是体力的要求都很高。医学知识更新非常快,我们学习的教科书上的知识大多都已经被淘汰了,这就要求从医人员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医学知识是不被淘汰的,也就是说要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临床上所运用的理论很多讲的都是概率,如果潜心研究,会发现它很大的魅力。


临床医学虽然是一个生命线最长、且会随着人类的发展一直发展的专业,但找工作来并不那么简单。科研能力和英语能力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中比较重要,次一级的医院只对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有要求。尽管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较多,刚开始住院医师的待遇也不会很好。如果30岁之前对经济方面有需求,不推荐学医。


当前政策变动频繁,类似规培政策和四证合一政策也是近几年出台的,今后大概还会面临一系列改革。当前的医疗环境也不是很稳定,医患关系不是很和谐。选专业之前这些因素都是要考虑在内的。


虽然大部分医生在医学生和底层医生阶段都会建议别人不要学医,不过客观来说,从医也是有很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从过医的你,一定是一个更强大,更厉害的你。对于从医人员来说,高考并不是人生的最后一次考试,而是走进医学领域的第一次考试,今后你在医学领域停留多久,考试就会相伴你多久,但是请不要害怕。


同时为母校宣传:欢迎报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内容原创,版权归高校专业指南针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请联系后台,

合作请接洽微信号:cao1044728164

原文作者 | 蔡同学

编辑 | Merica



根据读者们的选择,下期小编会优先为大家推送投票最高的专业文章。

如果这里有你特别想要了解的专业,请朋友帮忙投票可以增加选中的几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