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金色年华554 2017-10-16

隆兴和议

采石之战后,宋金互有攻守,互有胜负。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双方进行谈判,重订和议,主要条款有:南宋不再向金称臣,世为叔侄之国;原来向金缴纳的“岁贡”改称“岁币”,年额减为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金疆界与绍兴和议相同,宋放弃新收复的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泗、唐(今河南唐河县)、邓、商、秦六州。宋金这项新的和约,史称“隆兴和议”。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隆兴和议

庆元党禁

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韩佗胄执政,积极筹划北伐。朱熹等道学家与宗室赵汝愚、吏部侍郎彭龟年等,利用进讲和上书言事的机会,抨击韩“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为宁宗所斥,首先免去朱熹的侍讲职务,接着彭龟年被贬官出朝,赵汝愚也被罢相出朝。韩佗胄也趁势反击,斥道学为伪学,下令加以禁止。庆元四年(1198年)订立伪学逆党集,列赵汝愚、留正、周必大、朱熹、彭龟年等五十九人为逆党,全部罢斥。此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庆元党禁”。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庆元党禁

开禧北伐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韩佗胄乘金王朝渐衰之机,分兵北伐。以郭倪从东路指挥渡淮,其部将毕再遇、陈孝庆等收复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继克虹县(今安徽泗县);西路由赵淳、皇甫斌等率领,准备出击唐、邓。但这次北伐,在军事上准备不足,用人和部署也不当,再加上吴曦据蜀叛变,形势逆转,宋军被迫退守江淮,主和派乘机大肆活动。次年十二月,韩上朝议事,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礼部侍郎史弥远设伏袭击,韩佗胄被杀,并被函首金廷请和。开禧北伐遂告失败。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开禧北伐

嘉定和议

韩佗胄被杀后,宋金双方于嘉定元年(1208年)重订和约,史称嘉定和议。其主要内容有:宋金改称侄伯之国;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另交纳犒军银三百万两;宋金疆界与绍兴和议同(金放弃新占的大散关及濠州等地)。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嘉定和议

红袄军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山东、河北等地人民纷纷起义,以反抗金王朝的统治,其中较重要的义军有三支:鲁东有杨安儿部,以益都为根据地,活动于青、潍、莒、密诸州;鲁南有刘二祖部,活动于泰安、临沂一带,刘二祖牺牲后,其部由彭义斌领导;鲁中有李全部,活动于安丘、临淄一带。这些起义军一度由杨安儿统—领导,众达数十万人。为了便于识别,义军均身穿红袄,故名红袄军。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红袄军

合州之战

南宋末年抗击蒙古军的著名战役。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在完成了对南宋的战略包围后,分兵三路大举攻宋。蒙哥汗亲率蒙军主力进攻四川,计划三路会师鄂州(今湖北武昌),顺流东取临安。蒙哥在攻占成都后,于开庆元年(1259年)春进围合州(今四川合川)。知州王坚与副将张钰,凭籍前任四川安抚使余玠所修筑的钓鱼城天险,拒绝招降,顽强地进行抵抗,从二月至七月,多次挫败了蒙军的进攻。蒙哥既不接纳改变进军路线的建议,又不听诸将劝阻,亲自上阵督战,结果为宋军炮石重伤,不久死于军中。蒙军主力被迫北撤,合州之围遂解。蒙哥定下的会师鄂州、东取临安的计划便未能实现。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合州之战

驱口

又称驱奴、驱户,元代对奴婢的称呼。其主要来源是在战争中被掠夺的民户,或因“犯罪”被罚为奴,或因“欠债”被逼为奴,人数约达百万以上,要另立户籍。驱奴不能与“良人”通婚,所生子女称“家生孩子”,仍为奴隶。驱奴本身属于主人的私产,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随意买卖和赠送。驱奴主要用于农业生产,除对蒙古贵族。将官贡纳外,还要向元朝政府纳税服役。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驱口

四等级制

元朝统治者对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按照各族人民归附的先后,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人和西夏人、回回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北方的汉人和契丹、女真、渤海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汉人和西南各族人民。这种民族等级的划分,使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蒙古人、色目人的上层分子都拥有种种特权,处于统治地位。南人地位最低,最受歧视。蒙古人、色目人中的劳动人民虽享有等级特权,并没有改变他们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处境。因此,元朝社会矛盾日见尖锐、复杂。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四等级制

红巾军

在元朝统治者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下,各族劳动人民的反元斗争此伏彼起,从未停息,终于汇成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至正十一年(1351年),顺帝派贾鲁修治黄河,强征河南、北民佚十五万,派军二万监督。这个地区连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又负担治河繁重劳役,更加激起人民怨恨。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趁机在河北永年县白鹿庄策动起义。不料事机不密,被县官发觉,山童被杀,福通突围至颍州(今安徽阜阳),与当地教首杜遵道会合,举行起义,南方红巾军纷起响应。红巾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是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其主要活动区域在北方,故称北方红巾军。另一支是徐寿辉、彭莹玉起义于蕲(今湖北浠水)、黄(今湖北黄冈)。其他红巾军有邳州(今江苏邳县)的芝麻李、赵君用起兵于丰(今江苏丰县)、沛(今江苏沛县)、布王三、盂海马起兵于襄(今湖北襄阳)、汉(今湖北樊城),郭子兴、孙德崖起兵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其主要活动区域都在南方,故称南方红巾军。以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或红军。又因信奉弥勒佛,烧香聚众,又称香军。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性质,实质是广大贫苦农农民反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农民战争。

国兆文化——历史事件精编之宋、元(三)

红巾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