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晚副刊 | 又见桂花开 - 吴 丹

 老鄧子 2017-10-16


又见桂花开

吴 丹

 

  桂花,总是先闻其香方识其容,星星点点,不妖不艳。我喜欢桂花,大抵是桂花的属性与我意气相投。于是,在前庭后院,总要栽上几株。甚至于几年前,索性迁到以遍种桂花树闻名的公园旁居住,与之日夜厮守。

  近日杂务缠身,归家已过午夜,刚一打开车门,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又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望着天空的一轮清月,好一个良辰美景!在守门人的鼾声中,我一头溜进了公园。

  月光下,桂花盛开,这被秋天与幸福恒久浇灌的花朵,此刻正如精灵舞蹈在闪闪发光的墨绿润泽的叶片间。

  暗香浮动,浸润着我的肺腑。那是一种期望已久而又姗姗来迟的清香,纯净而透明,如一片淡黄色的羽绒轻盈划过我的心上。

  娇柔的桂花,静若止水。

  我不由得想起了宋朝诗人赞桂花的诗句:“人间植物月中根,碧树分敷散宝熏。自是庄严等金粟,不将妖艳比红裙。”而李清照也偏爱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此刻,桂花的风韵,让我联想到少女、联想到神话以及月宫、联想到所有我曾爱过的人。她们满是典雅温柔,从一首首唐诗中袅袅走过,留天香云外飘;又袅袅如画般走入另一阕宋词,香韵两清绝。她们歌唱,她们舞蹈,步步生莲,盈盈浅笑,婉约得让我永远以爱恋与诗歌的方式,奉之为神。

  此时,浮想联翩。

  曾经桂花盛开的时节,呼朋唤友,月下把酒,醉中吟唱。那是何等的快意江湖,何等的年少轻狂!也曾经和夫人雨夜赏花,留下浪漫诗句:

  素月小径寻秋色,

  桂花如金又如雪。

  忽来一席风和雨,

  香附流水醉远客。

  还有天气晴好的日子,阳光攀窗而来,推窗半隙,让风徐来,清香做伴,心情添彩,在明亮的光影里演绎岁月静好。受用浮生半日闲,泡开一味茶,对坐间,目光清宁,呼吸清澈,充实丰盈而又安静,是心无旁骛的好!

  一朵桂花,又一朵桂花,哪一朵是为我盛开的呢?其实,只需半朵宁馨的花瓣,就足以让我骚动不安的灵魂安静下来。但是每一朵,每一枝,都开得近乎完美,每一朵都需要以灵性和幻想滋养,每一朵都是天地造化之杰作,让我深深敬畏而不忍远去。

  悠悠甜甜的花香迎面过来,有花香温润的时刻,总是富有诗意的。我伸手去摘了些快败落的桂花穗朵,放到衣兜里,暗香频袭,竟然横生罗曼蒂克般奇妙的小心境,感觉一下子精致了平凡如尘子的庸常时光。

  恍惚间,又有一种灿烂,一些活泼,和着月色一样朦胧的年少时光,缓缓回放。

  奶奶正躺在椅上看着院子里桂花,微风拂过,桂花纷纷散落下来。她伸出枯枝般瘦弱的手,接住了一些桂花,阳光柔柔地洒在她的身上,看上去很安详。

  “奶奶。”我喊她。“啊,你回来啦?”她侧过头瞥见我,眼里满是惊喜。我跑过去搀扶着她,她高兴地牵起我的手,咧开没有牙的嘴说:“给我把晒在那儿的干桂花拿来,奶奶给你做糖,做一点桂花糖,就可以保存住桂花的香味啦!”我连连点头,跑去把装桂花的簸箕拿起,只见金黄的桂花经太阳晒过之后褪成淡黄,失去水分的花瓣脆脆的,但依旧香气袭人。

  那时天真的我总以为可以一直吃奶奶做的桂花糖,总会让我记起年迈的奶奶在灶台边在氤氲的热气中熬桂花糖的模样。等冷却成块的桂花糖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抓起来啃。桂花糖好香,甜甜的,暖暖的,酥酥的。

  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如此喜欢桂花,是小时候奶奶篮子里捡拾到的桂花芬芳,永远存放在了我灵魂的深处。每一朵都是奶奶慈爱的面容,每一朵都让我的心永留其中。

  花开好心境,花谢叶生趣。

  此时的花香,和着淡淡的月光,满世界地倾泻。几声夜莺啼叫,划过耳际,先是清脆,以后便是余音袅袅——这正合了眼前的花香之韵。而充满花香的故事里,我们安放着彼此。在“觉”与“不觉”之间,朦胧的美感生成,可以珍藏于心,亦可假得外物,让人浮想联翩,心旌摇动……


(作者系大渡口区作协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