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流感,中国人是全世界的老师!这话不夸张,有好方为证

 中医药拾掇 2017-10-16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流行性感冒

说起流行性感冒,这可是一种常见病。发作起来,患者成片病倒,来势凶猛。

说起来,人类和流感之间的斗争,一直就没消停过。西方医学为了治疗流感,千方百计地分析出各类流感病毒,然后一一消灭之。但令人尴尬的是,这流感病毒,到今天为止也没有被消灭干净。

正在难解难分之时,列位看官,您不妨看看我们祖国传统医学对流感的治疗之法。

其实,在治疗流行性感冒这个领域,祖国传统医学曾经独步世界。它所蕴含的独特治疗理念和思想内涵,是令人深深叹服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治疗流感方面,中国人是全世界的老师。

一切都要从清代的一部医学巨著温病条辨说起。它的作者,乃是著名医家吴鞠通在这部书里,吴鞠通记载了一个方子。吴鞠通因为这个方子,在中医发展史上牢牢占据了一个位置。这就是名扬华夏的银翘散。组方如下——

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研末成散,每次服用18克,新鲜的芦根汤,香气大出的时候就服用,千万不要煎煮过头了。

这就是充满了中国人智慧的银翘散。虽然具体应用的时候,会稍有化裁,但是基本的组方,就是这些。这个简单的方剂背后,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原来,在吴鞠通的年代,即公元1758年到1836年,中国人并不知道流感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对于此类疾病,中医取名“温病”谓之。敌人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中医的智慧,就是转向患者本身。从患者身体所体现出来的阴阳失衡变化,总结规律,然后千万百计地改变患者身体的偏颇,使之重新恢复阴阳平衡。如此一来,病不就好了吗?

那么,患上流感的人,身上到底怎么了?这些症状,我们人人经历过。

首先是发热。在中医的眼中,温病病邪首先会侵犯人体的肺卫之气。卫气被病邪所郁遏,就会发热。

其次是身上有一点轻微的怕冷,或者根本不怕冷。古人认为,引起温病的病邪属阳,而卫气也属阳。二者相争,身体出现阳盛的变化,所以患者不会特别怕冷,或者只是微微怕冷。

再次,患者有一点点汗,或者干脆没有汗。古人认为,这病邪停留在身体肌表,那么腠理紧闭,患者就没有汗。如果温邪来到身体里面,热邪渐甚,那么津液也就被迫外出,就会有一点汗了,但是终究不会太多。

接下来,这温邪伤人,常常是从鼻子进入人体。肺开窍于鼻,所以患者会肺气失于宣降,导致咳嗽

事情还没完。因为我们肺的门户是咽喉,所以当风热之毒蕴藉于肺的时候,咽喉会有很强烈的表现,所以患者会咽喉疼痛红肿。

最后,也是最典型的,就是患者口渴。这是温热之邪灼伤津液所致。但是在患病初期,由于病邪还没形成太大的气候,所以伤阴的威力还不算太大,因此纵使患者口渴,舌苔也只是薄白或者微黄,舌尖有一点发红。

看官,这些症状,你可能再熟悉不过了吧。

好了,就是这些,我们的银翘散要出手治疗了。为了您看着方便,我们再把组方赘述如下: 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话说这致病的温邪,袭击人体肌表,病在卫分,同时又稍稍入里化热。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要一方面疏解卫分的风热,一方面解毒。同时,由于病在上焦,肺为娇脏,所以用药还得专注于肺,性轻灵。用什么呢?想来想去,我们的祖先用上了金银花和连翘。金银花性味甘,寒,入肺经,可以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符合我们的要求。再看那连翘,性味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专著于清热解毒。两者配合,既能够解表,又能清热解毒,属于药性辛凉之属,而且都轻清宣散,十分轻灵,因此特别好用。

接下来,针对患者常常出现的头痛、咽痛等症状,我们用了两味药继续疏风清热,清利咽喉和头目。用什么?用薄荷、牛蒡子。其中的薄荷,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可以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其中的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经,可以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这两味药也符合我们的要求。

病邪在表,担心前面的金银花解表之力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强一点解表的能力。但是,解表药大多辛温,贸然应用恐怕会加重温燥之性,对风热有助长气焰的不良影响。怎么办?我们在诸多解表药里面,选择了荆芥穗和淡豆豉这两味药相对不是那么燥烈,而且在前面这些凉性药物的配合下,安全性又大大提高了。

最后,温热之邪伤了津液,我们还要滋阴津而清热。用什么?用芦根和竹叶。那个芦根,性味甘,寒,入归肺、胃经,功在清热生津,除烦。那竹叶,功在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因此我们随手取来用于治疗。

最后,我们用甘草来调和诸药,同时配合桔梗来利咽喉。如此,患者因为流感(温病)所致的各种症状,也就消失了。

其实,这银翘散的问世,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中医治疗温病,其方法和理念逃不开《伤寒论》里的部分条条框框。只是到了吴鞠通手里,他对前人的治法产生了强烈怀疑,于是拟制了这辛凉平剂来别开天地,使得温病的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而言之,这张好方足以证明,中医在不少方面,凭借其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对生命的理解,走在世界医学的前面。其中的宝贵之处,值得我们好好继承。

文中方剂,看官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以求万全。

全文完。不知您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