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便秘,按支沟穴效果佳

 凡凡人人人 2017-10-16

【症状】:中老年人便秘

【偏方】:每天选一个固定时间上厕所,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按摩时,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感肠蠕动开始加强,有便意产生,则尝试排便。如不成功,则第二天再行尝试。10次为一疗程。

讲讲偏方的故事

        便秘对于某些年轻人来说,尚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一个中老人来说,更是充满无力感。我接诊过的一个老患者林大妈,便秘有七八年了,一般是四五天才大解一次,大解时很费劲,在马桶上坐半小时才算慢慢拉出来,实在排不出便,还得靠开塞露来帮忙。


        今年年初,林大妈因为两个星期没排便,难受得很,还到医院里洗了肠,洗完肠后大便仍然难排,最后只好一点一点抠出来,抠到后来不小心损伤了直肠黏膜,还流了血,她的儿女们看了很是心疼。她女儿后来在我这里看过病,于是就带她母亲来找我,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她母亲长期便秘的问题。


        我询问了一下,得知患者为治这个便秘,倒是花费了不少工夫。比如平时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经常运动,注意定期揉肚子,还坚持吃过一段时间的通便药,但后来别人告诉她通便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反而会加重便秘,于是她就没再吃了。


        鉴于患者便秘病程很久,估计难以一下改变,于是我教她一个偏方回家试用一下。首先,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例如清晨或晚上进厕所蹲马桶,尝试排便。这是为了让患者渐渐养成一个排便的固定习惯,以纠正以往长期排便无时间规律的情况。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感肠蠕动开始加强,有便意产生,则尝试排便。如不成功,则第二天再行尝试。10次为一疗程。


        两周后,林大妈来复诊。她说按这个方法按摩四天后,就已经成功排便了一次。这两周天天都自己按摩支沟穴,两周内共排便四次,情况比以前好转了不少。我嘱咐她继续进行。两周后她再复诊,说已经可以每1~2天大便一次,感觉真是舒畅。


        老年人便秘,如果排除药物性、食物性,或如肠癌等器质性病变原因的话,一般都是因为脏腑功能亏虚,肠道蠕动减慢所致。那么按支沟穴为什么能治疗便秘呢?


        支沟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中线上。这个穴治疗便秘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针灸名典《玉龙歌》中就有记载:“大便闭结不能通……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中医认为便秘病因虽然复杂,但总由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相关。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正常,大肠传导就会变得有序,如果失常,大肠的传导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排便就会有困难。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关乎全身气机的调畅,脾之升运对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很有帮助,胃气的通降也有利于大肠对糟粕的排泄。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饮食就会停滞在中焦,壅塞胃肠。肝居下焦,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则木郁土壅,糟粕就会停留在体内。肾主管二便,主要通过肾气的蒸化和固摄来主管二便的排泄。由此可见,大肠传导的正常,是与五脏气机关系甚大的。


        为什么按摩支沟穴就能调节五脏气机呢?因为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调节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脏腑功能的功效。通过调理三焦气机,就能达到调节大肠功能,大便自然就通畅了。


        但从现代医学上说,支沟穴缓解便秘的机制还不清楚。但临床研究表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果的,有效率最高可达八九成,读者在面对便秘时,如果其他常规方法效果不佳的话,不妨试一下这个方案,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过了几天,老人家就和家人一起到我们医院做体检来了,检查结果最后显示老人家冠状动脉轻微的粥样硬化,主治医师就为老人家开了一些药,嘱咐他回去安心服药。


  老人家的家人不太放心,又找到我咨询。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老人家一旦发现心脏有不适,就要尽快到医院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现在老人家的情况和我估计的差不多,只是老年人常见的轻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医生开了药让他坚持服用。但老人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又专门找我询问,问我只吃那些药管不管用,会不会恶化。我看了医生给他开的药方,告诉他这都是很规范的用药方案,疗效是肯定的。我还教给了他一个自我保健的“扯耳朵”方法,以加强疗效。


  1. 搓弹耳垂: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连做20下。


  2. 掏耳窝:把食指伸入耳窝,来回转动地掏,尽量使手指接触到耳窝的任何一个部位。每次掏约五分钟,至耳窝发热为止。注意掏耳窝之前,要先剪指甲,以免划伤皮肤。(注意,耳窝不是指耳洞,而是指耳洞外面的区域)


  3. 全耳按摩: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将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动作每天进行一次。


  老人家听完比较疑惑,说这不是小孩子在玩耳朵吗?我笑着摆摆手,说这可是对心脏有益的保健方法呢。


  中医认为,耳朵与心脏有密切的联系,早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里就记载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意思是心的形态功能和耳的形态功能密切相关,故后世有“耳为心之司”的观点。另外,耳朵与人体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因此,心脏有病时,往往在耳部有一定的反映。


  现代医学近年也发现心脏与耳确实存着相互联系。上世纪70年代,弗兰克(Frank)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发表论文,认为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在耳垂处出现一些皱纹,后面又有许多西医学家进行了验证,发现确实如此,并认为大概有8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会在耳垂上表现出皱纹,并将其命名为“耳垂冠状沟”。西医对此的解释,目前认为是因为耳垂局部的血管较为丰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硬化时,虽然病变以冠状动脉为主,但不仅局限于此,耳垂的细血管也因硬化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衰老,使耳垂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退化、萎缩甚至断裂,从而形成耳垂皱纹。应该说这个解释并不太理想,随便举个反例:像手指、脚趾这些地方一样血管分布密集,为什么这里不会出现皱纹呢?但不管怎么样,耳朵与心脏有关系,这个中医理论的观点,毕竟也已经被西医学所承认了。


  既然耳朵与心脏确有联系,那么在耳朵处刺激,就应该对心脏有益。现代关于耳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耳穴能够良性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血脂等,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调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胸闷、心脏不适等效果。


  老人听完后很是信服,后来他一直坚持服药,并每天扯耳朵,现在都快七十岁了,心脏还一直很健康,没有再出现胸闷不适的症状,血压也挺稳定,每年去医院体检,体检医生都会啧啧称赞他身体很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