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强盛一时的魏国再次出兵攻打韩国,经过数次激战,韩国不敌,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营救。同样“围魏救赵”,直扑魏都大梁。庞涓愤怒,回军迎敌。孙膑利用庞涓轻敌的心态,使用“减灶计”造成齐军逃散的假象。庞涓信以为真,丢下步兵辎重,率领轻骑追杀至马陵。被埋伏在此的齐军打败,庞涓羞愤自杀。魏军被歼10余万,魏军主帅太子申也被俘。 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一次重要的战争。此战过后,中原地区形势大变。凭借魏武卒称霸中原的魏国夕阳西下,日渐衰落,此后也没有能抵抗秦国的实力。而齐国又开始在东方崛起,成为战国首屈一指的强国。 二、秦灭巴蜀巴蜀之地,物产富饶,自古以来便是天府之国。秦楚两国觊觎巴蜀已久,但秦国率先动手。公元前316年,蜀国与苴国相争,苴国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主张,派司马错、张仪等人出兵灭蜀。蜀国与秦军交战与剑阁东北,兵败,蜀王被杀,蜀国灭。秦军又趁势一鼓作气灭掉苴国、巴国,将整个巴蜀地区收入囊中。还派遣李冰修造了传承至今的都江堰。 秦国灭巴蜀,不仅阻抑了南方大国楚国的发展,同时为自己日后与各国争雄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半个世纪后的长平之战,正是秦国靠着微弱的物资优势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三、乐毅伐齐齐国自齐威王时代起便是东方首屈一指的强国,到了齐湣王时期,国势更加强盛,甚至与秦王分别称为东西二帝。齐国先后打败魏、楚、赵三国,拓地千里。甚至攻破燕国首都,大肆屠掠。公元284年,齐国贪图宋国财富,灭掉了宋国,引发诸国愤怒。以燕国为首,加上秦、韩、赵、魏四国,以乐毅为统帅,五国合力攻齐。双方交战与齐境济西,齐军大败。乐毅势如破竹,连克齐国72城,并且直入齐都临淄,大肆洗劫。齐国仅剩莒、即墨二城。 乐毅伐齐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战争。这次战役极大的消耗了齐国的国力,燕国国力达到鼎盛,赵国也随之发展,东方六国的态势再次发生改变。虽然齐国后来靠着田单复国,但实力大打折扣,再难重现昔日强盛。 四、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克韩国野王之后,上党与韩国本土被完全隔开,韩国大为震恐,决定割让上党以求和。上党郡守冯亭却将上党献给赵国。秦昭襄王震怒,这是秦国东出的要道,不能落入赵国之手,遂派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而赵国则派廉颇出兵,与秦军相持于长平。双方在此僵持三年,不断增兵,两国共投入兵力近百万。第三年,秦国使反间计,赵国换将,以赵括代替廉颇。而秦国偷偷用白起代替王龁为帅。赵军主动出击,被分割包围,逐个歼灭,断粮46天后降秦,随之被白起坑杀,仅剩下两百多未成年的小孩。 长平之战,这是一场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重要战役,在战国甚至是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意义重大。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没有实力抵抗秦国,格局已定,秦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