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干货!识破10大陷阱,掌握设错规律,不再畏惧卷首这道题!迅速准确拿下这三个选择题!

 天下小粮仓 2017-10-17

论述类文本阅读,有时颇有点文字游戏的意味,不少考生对此心存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必须掌握命题者的设错规律,也就是命题者怎样设错误选项,都有哪些陷阱,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快速准确做出判断。

设错的六种方法: 

(1)删:删减。就是是删减定语、状语,补语,改变语义,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补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 

(4)换:改换。改换词语,曲解文意,造成似是而非。

(5)漏:遗漏。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重要信息,断章取义。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干扰判断。 

十类陷阱(错误选项干扰类型) 

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

混淆时态、混淆程度(如过于绝对)、混淆范围(如以偏概全)、混淆关系(如强加因果)、混淆对象(如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混淆是非(如自相矛盾)、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答非所问、引文或事例与观点不符等。

尤其下面几种陷阱更是常见,要格外注意。

(1)以偏概全 

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   

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 

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4)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造成自相矛盾。 

(5)偷换概念 

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6)张冠李戴 

在表述对象上故意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是乙的。 

(7)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8)断章取义

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重要信息,断章取义。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9)答非所问

题干所问为“含义”、“原因”、“作用”等,而选项与此无关。

(10)事例或引文与观点不符合。要关注引文或事例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知道了出题陷阱,该如何读文章?欢迎关注金榜夺冠高中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