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文阅读解题探究

 流水的足音 2011-01-04
 科技文阅读解题探究
一科学类文章选文特点:

1、选文时代感强

(1)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

(2)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2、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

(1)社科类论文,文章内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从几个方面分析。阅读时要求:弄清文章用什么结构分析什么问题,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

(2)科技类说明文,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弄清:

文章的概念,分析概念(导因、困难、用途、功能)

3、文章思路明晰(解决“问题”,说明“概念)

(1)社科论文:通过对一个问题多方面的分析,确定某一种解决方法。

 ①相关的几个方面是什么关系?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分析、比较、概括)

 ②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注意表程度表范围的副词。

(2)科技文:通过对一个新概念、新发现、新发明在纵向上的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说明,如发现过程、目的、所遇困难、其它相关原因等,重在因果推理、现象介绍、功能说明等。

二 科学类文章考查的重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考查的都是词语的语境义。近年来主要考查专业性词语的语境义,即能结合上下文,对选文中的有关概念特别是新概念、新观点作出具体的解释。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近年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是在理解句子本身含义的基础上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在选择题中,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解答选择题时,面对命题人设置的干扰和迷惑的“虚假信息”,要排除干扰,不为所惑。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或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或想象,首先,需要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摘取。其次,立足于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种推断和想象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因果、条件、对比、类比、取舍、承继、目的等等关系的推断与想象。考生解题时,重在分析推断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乎常理,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三 科学类文章考查的难点:

    一方面在于对考题信息的全面而准确的筛选,不要遗漏了一些关键信息;另一方面在于答题时既要结合我们的生活事理,即一些观点要符合我们现实生活的科学,又不能拘泥于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要完全依据选文中提供的信息来作出判断与选择。这也是做科技文阅读题目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就是:当你原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不相符时,应以选文的信息为准。

四 科技文阅读攻略。

    有人说现代文小阅读象一块刚出锅的烧饼,烫手又不能丢。其实,方法是最好的武器。掌握了方法,做现代文小阅读就这么简单,既把饼子吃进了肚子,又没被烫着。方法是什么呢?做此类题的方法简括六字真言:(通读)勾划——比照——分析。

    前提是:心静做题首先要心静,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心不静则神不凝。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题的最大障碍是浮躁。只有做到全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拔出一个宁静的空间,才能理解文意。读懂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做题过程中心态十分重要:冷静、放松、谨慎。放松和谨慎是相对的,就是说在做题时要摆好心态,心情轻松,不要急功近利。过于在乎结果,越想做对就越容易错。但在轻松的心情中要谨慎行事,这才是得分的法宝啊

五 科学类文章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划读原文找主题、找思路。(社科文找“问题”,科技文找“概念”)

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修饰语、限制语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目前、将会、已经、最……、除……之外、大概、也许、可能、其、这、与此相反、如此等)

3、关联词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第二步: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题目提示)

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第三步: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做到比照与分析相结合。

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

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支、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支。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支对应的相关内容,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意思变了没有,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相合。怎么比照呢?要领可用5个字概括:“替妈妈找针”。其中的含义其一是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有关就在哪里找,你得明确妈妈在什么地方丢的针,这样就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并且比照准确。其二是仔细、严谨。科学类文章一般是学术性文章,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因此在比较时要逐字逐句比较,要咬文嚼字地比照。比照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题做出答案来,当你比照后,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当然要想达到顶峰则必须进行“分析”。

    之所以要分析,是因为如果只是用比照的方法去解题有时是无法完成,做不出答案的。比如ABCD四个题支都在原文中可以找到依据,那该选谁呢?那就必须分析了。分析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分析文章中心、分析题干题支、分析设题陷阱。具体地说:

1、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指向。

2、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病人看病,医生须对症下药,方可达到治疗效果,做题也同样如此,首先要明确病因。

3、分析邻里题目和题支间的相互联系,相邻题支往往是有联系的有时就是根据同一句设题的,它们或者相互对应或者相互排除,有时往往能够从邻里间得到暗示,使你豁然开朗,或者从邻里间寻求到解题钥匙,因为有时前面某题的题支正确的话,那么后面某题的相同内容题支也就是正确的了,这就叫做“互证”。分析,更重要的是对题干进行分析,这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题意,做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在分析题干时要做到分要点分析。

    需要特别补充的是:现代文小阅读一共是3个小题,每一题的命题特点是有区别的。必须对症下药。第1题多为概念定义(词语理解),常见错误是要么不符合概念定义的基本格式(A是B),要么不属于概念定义的范畴或者不全面,比如是仅仅举例仅仅是“作用”仅仅是“起因”等等。第2题多为“符合(或者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在原文中抽出一些句子或增或减或偷梁换柱,把原句改造一番叫你识别,你只需细心地咬文嚼字地比照即可,无须分析就可以做出答案。或者是选出对某一主干句意思的理解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这就要求务必把题干咬文嚼字地分出几个题意要点来,再将题支先在原文中比照再与题干意思进行比照分析,双合了才是正确选项。第3题是找出推断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命题者一般是把原文中一两个句子引下来做成一个题支,将题支的后半部分做一番改造。既然是推断,那么错误往往在后半部分,你也按照双合为原则就可以找出答案。尤其是题支中有片面绝对性的词语的,往往是错误所在。

    总之,“勾划——比照——分析”这三者步步相扣,环环重要,可依次进行。前两者是为了第三步的更好操作,从而让分析时找到相应的依据。

六 科学类文章常见的设题陷阱主要有:

(1)偷换概念。也叫“偷梁换柱”。它表面上并没有将两个对象或概念进行调换,但暗中却将二者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或调换、或混淆等处理。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念不统一,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如2005年湖南卷第10题A选项“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原文提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婴儿阶段,本选项将它改成“幼年生长期”,偷换了概念,造成前提无据。

(2)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命题人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 );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3)颠倒主次,也称“轻重错位”。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即该重点突出的却变成了轻描淡写,本是非常次要的东西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如对概念的理解,常将一些属于大众化的共性的东西变成了概念的本质属性。

(4)改变范围。“夸大其词”,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命题技巧,它往往表现为故意夸大某方面的内容,如对优点、作用、前景等的评价。“故意缩小”,这是与第一种方式相对而言的,即人为地对某些内容故意往小处说。部分与整体;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此时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

(5)改换性质,也叫“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将本属于甲事物的特性、用途等“移植”到乙事物身上,让考生形成一种错觉,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句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6)胡编乱造。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推断和想象”一类题中,故意不顾文中信息,借“推断和想象”之名胡乱编造一些若有若无的信息,以此干扰考生答题。

(7)以偏概全。或“断章取义”。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如

  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 “全部”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8)答非所问。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答与问游离,完全没有内在联系,纯属命题者有意提出来混淆视听。可立即把选项当作干扰项排除。

(9)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注意:A、选项句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无法在原文找到依据。B、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却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C、选项句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观点。

(10)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混淆已然、未然的情况。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来”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的混淆。

(11)逻辑错误。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方式有两种。一是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

(12)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 与此相反”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13)信息遗漏。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题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4)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15)误划类别。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一类。此时注意选项的修饰语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