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头妈妈 当孩子当众发脾气的行为该不该纠正? 虽说孩子当众发脾气行为是正常发育现象,但父母也必须进行合理疏导和纠正。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还很小,不懂得社会规则很正常,就让他发吧,长大后自然就懂规矩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导致孩子错过很重要的培养社会规则的黄金期。美国杜克大学一项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懂得承诺和合作的意义了,也就是说已经可以发展出合作意识了。 所以,尽管孩子当众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发育现象,当父母的也应该进行合理疏导,帮孩子发展出社会规则意识。如果听之任之的话,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真正的“熊孩子”。 我们人类是群体性动物,我们自带社会属性。有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就有同情心和团队意识。并且随着年纪增长,发脾气的频率也会逐渐降低。从2岁半开始减弱,一直到孩子8岁左右,他们才能真正内化社会规则和礼貌的重要性。
这些都足以说明,孩子当众发脾气是正常的,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耐心、合理的疏导,就不难培养出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孩子。
如何正确疏导正在当众发脾气的孩子呢? 很多父母都觉得,没有什么比当着很多人的面和孩子争执不下更丢人的了。假设你们正在超市里购物,孩子却和你作对,要买这个又要买那个,不给买就撒泼打滚大哭大叫死活不肯妥协。 而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愤怒、尴尬,并且正在失去耐心时,你该怎么办? 立刻带孩子离开公共场所, 到没人的地方再对孩子进行行为修正。 在公共场合,众目睽睽之下管教孩子,会让孩子感到羞辱、难堪和更加愤怒。在这种情况下,和孩子针锋相对不是有效办法。你越是试图控制你的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高,而你自己也更容易情绪失控,最后场面越发难以收拾。而且,在一个公共场合两人大喊大叫互相发脾气也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所以尽快带孩子离开是首选。 把孩子带到没人的地方,双方都平静一些后 ,你可以开始温和的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和他讨论解决的方案。 你可以尝试: 1、把你的孩子带到无人的地方,蹲下来和他的视线保持平等,轻轻的解释为什么他的行为是不对的。 2、温柔的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三岁,他很可能说不出什么恰当的要求来,那么就请给予孩子同情、鼓励和建议。如果孩子已经超过4岁了,他也许就能提出具体的要求。 3、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让他知道你愿意帮助他,同时也让他知道你的心里期望是什么,互相商量,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出行前给孩子做预防工作, 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期望。 如果我们能事先告知孩子我们的预期是什么,他们往往会更合作。所以想要带着孩子愉快出游,关键是要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并且要把你所期望的条条框框转化成具象的行动。 指责和打骂显然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你需要做的是指导孩子的具体行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只是说“你做错了,为什么总是不听话”之类的话,要指出孩子具体错在哪里,什么行为不应该做,并且示范正确的行为。 要本着这三个原则来制定预防工作: 1、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2、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 3、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 比如,去餐厅吃饭,去之前就预先跟孩子讲你希望孩子做到的:“见到朋友,要先说‘你好’,要别人帮忙要说‘请’,不小心撞到别人了,要说‘对不起’。” 或者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去餐厅和朋友一起吃饭。你可以点你喜欢吃的东西,但是记住,点完要跟服务员说‘谢谢’。” 或者,“你不能乱跑或者太大声的吵闹,因为这样会干扰到别人吃饭,他们跟我们一样是来吃饭的,可不希望被打扰到哦。”等等,都是非常具体化的要求。 当孩子表现得好时,也要记得表扬孩子,正面强化他的行为。 “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在日常点滴中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你的孩子一直在看着你,学习你。很多人自己的社会规则意识也不强,比如在家里很随便,东西乱扔,得到家人的帮助也不说“谢谢”,请别人帮忙也不说“请”。出去餐厅吃饭,不注意餐桌礼仪,大声说话聊八卦侃大山等。却要求孩子懂礼貌,讲礼仪,守规则。这样的行为其实会给孩子混乱的信息,孩子不知道哪个行为是对的。 所以,想要你的孩子不做“熊孩子”,首先你自己不能做“熊”大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