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的悲哀:饿死儿子,撑死自己

 飓风居主人 2017-10-17
 

 

    杜甫一生境遇凄凉,命途多舛,虽在历史上赢得“诗圣”的不朽光环,但现实的世界对他却没有太多的眷顾,尤其是后半生,几乎是日日与饥饿为伴。

    一位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的公子,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生忠君恤民,何以落得饿死爱子,撑死自己的结局。

    这一切恐怕都要归咎于杜甫头脑中忠君的顽固思想。

    三十五岁以前,因为家境较好,杜甫长期游览于名山大川之间,饮酒做诗,人生快意。天宝五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来到长安,但仕途上却一再受挫。他开始体会到朝廷腐败、民生疾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让他痛心的是,此时他的儿子却因饥饿而过早的夭折了,“入门闻嚎啕,有子饥已卒”。作为父亲,儿子因饥饿辞世而束手无策,简直是愧为人父。但杜甫就是杜甫,他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他的诗,更因为他心系万民。他由儿子的饿死想到家境的贫寒,想到远征戍边的战士更为不幸,“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但现实却未能让这位落魄的旅人醒悟,忠君之情更加强烈。安史之乱,皇帝仓皇奔蜀后,杜甫抛弃妻儿,只身奔赴蜀地寻找“组织”,以求忠君之义。历尽艰辛,多次虎口脱险,最终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皇帝见状,甚为感动,于是授官左拾遗,至此,杜甫这也算得偿所愿。

    但好景不长,杜甫被疏远,再次过上投亲靠友的生活。生活的潦倒未能让他隐居乡野、不问世事,反而更加忠君和哀恤民生:“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就连自己仅能栖身的茅屋被大风吹得破烂不堪时,他想到的都是何时能建得万间广厦,让饱受饥寒的黎民能够享受温饱。但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和无法实现的梦想。

    大历五年,杜甫思家念归,乘舟辗转漂泊于湖南湖北之间。这一天,他在耒阳游览岳祠,突然被洪水围困,连续饿了半个月。当地县令闻听此事,即派人迎接,并用牛肉白酒招待他,“甫饮过多,一夕而卒”。可以相见杜甫并非单纯的饮酒过度而亡,那一天,他一定也吃了很多牛肉。

    千古文豪,一代诗圣,竟被这白酒牛肉撑死,似乎有点儿晚节不保的感觉。但这不仅丝毫无损他的伟大形象与崇高的品格,反而更见其可爱的一面。

    杜甫一生凄苦,这是他的选择造成的。他求仕不成之后,若能安心归隐,在亲友的资助下,守得几亩薄田、半顷果园,过上小康生活亦非难事。但那样就不是杜甫了,杜甫一生可以忍受离妻之愁,丧子之痛,但无法视万民于水火而不顾,奔走呼告,恨不能杀身济时。他愧对老妻,愧对爱子,却无愧苍生。也许杜甫一生的悲剧正因为他把自己许给了天下,而时代却漠视了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