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是怎么死的?正史记载的奇葩死法,是他毕生最大的污点

 小白兔日记 2020-11-15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诗圣杜甫是唐朝乃至于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没有之一。李白的诗,写酒,写剑,写月光,无不快意人生,而杜甫的诗,则是写国家兴亡,写生灵涂炭,也写百姓疾苦,充斥着凄风苦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的诗,总给人一种“苦哈哈”的感觉。

诚然,杜甫的人生,整体上确实是很穷、很苦的,以至于他的小儿子被活活饿死,那首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便是他在儿子死后写下的啼血诗篇,其中有“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等言。

但是,你能想象吗?杜甫他本人,竟然是撑死的!没错,不是饿死,是撑死!

(杜甫像,现代人物画家蒋兆和绘)

读到此处,想必很多读者会发出如是质疑:什么?杜甫是撑死的?这是野史胡编乱造的吧?

错错错,杜甫撑死的记载,出自《旧唐书》和《新唐书》,恰恰是最根正苗红的正史。

《旧唐书》记载:“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新唐书》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如上可知,《旧唐书》与《新唐书》对杜甫之死的记载是基本相同的,大意是说: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为了避乱,打算沿水路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结果在途经耒阳时遭遇大水,所乘孤舟被困于江上,一连十天没吃上饭。后来耒阳县令得知此事,将杜甫从洪水之困中解救了出来。

杜甫获救之后,县令好心送去牛肉和白酒,没想到杜甫因为饿得时间实在太久,结果由于一次性吃得太多、喝得太醉,第二天就不幸去世了,年仅59虚岁。

从《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来看,杜甫的确是死于酒肉过度,撑死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如果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读,也可以称之为暴饮暴食引发的胰腺炎发作,进而导致的死亡。杜甫生前确实身体不好,有可能患有严重的胰腺炎。

(杜子美戴笠像)

儿子饿死,自己撑死,虽然是事出有因,但这种死法确实有损杜甫的诗圣形象,其真实性也有待商榷。因为《旧唐书》和《新唐书》虽然是正史,却也都是隔代修史,关于杜甫之死的记载主要沿袭了唐人郑处晦在《明皇杂录》中的说法,而《明皇杂录》的体裁是笔记小说,里面的故事有很大的杜撰成分,不可全信。

 

近代学者郭沫若在考证文学《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杜甫并不是撑死的,而是因为当时正值酷夏,县令赠送的牛肉很多,一次吃不完,他不舍得扔又没有好的储存方法,所以最终是吃了变质牛肉,食物中毒而死的。

另外,根据元稹撰写的杜甫墓志铭(《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所言,杜甫之死则压根与酒肉无关,而是由于穷困潦倒,长期生病,最终病死在了舟中。

笔者偏向于认为,杜甫之死的主要原因是积郁成疾,多病并发。这一点在他晚年的诗作中有诸多佐证。

(杜甫草堂)

比如,《过南岳入洞庭湖》中有言:“病渴身去何,春生力更无。”说明杜甫晚年可能患有糖尿病。

比如,《寄赞上人》中有言:“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说明杜甫晚年可能患有风湿病。

比如,《秋峡》中有言:“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说明杜甫晚年可能患有肺病。

比如,《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有言:“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说明杜甫晚年可能患有温疟病。

而在杜甫的绝命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更是有“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等言,这首写于杜甫死前不久的诗,足以证明他当时确实是风病发作,半身偏枯,不仅仅是撑死那么简单。

(本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