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死因成谜,《杜甫传》重新还原历史真相,破解千年谜团

 多收了三五斗68 2019-09-08

大历五年,江水滔滔。

一只残旧的小船顺着湘江往郴州的方向飘去,一个身着旧色青衫,身形佝偻的诗人站在船边叹着气,“不知还要漂泊多久才能是个尽头。”

他掩饰不住绝望,回头看着妻儿,安慰道,“等到了舅父那里,我们就不必挨饿了。”

谁知,船行之耒(lei)阳,遭遇了洪水袭击,小船停靠不到岸边,来回倾斜,船里还渗了些水,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

举目四望,皆无亲邻。

船上的食物皆已耗尽,杜甫被困水中,饥饿交加,身疲力竭,危在旦夕。

终于,有一条打渔的小船出现在暴水中,杜甫拼命的呼救着,那孩子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四处呼喊,大概在寻找他打渔的父亲吧。

孩子听到有人呼救,急忙将船靠近,由于洪水湍湍的缘故,孩子不敢冒险停靠,试了几次,没能成功,只好说,“你坚持一下,我找人马上来营救你。”

杜甫怕孩子走后再也不会回来,便说,“在下杜甫,因湖南兵马使臧玠起兵谋反,攻略舟城,这才摇舟去往郴州投靠舅父,途经耒阳阻水,时属江涨,泊于方田,被困五日,食不裹腹,若能救援,感激不尽!”

孩子一听,来了劲头,大声叫道,“您真的是大诗人杜甫?那首《卖炭翁》可是你写的?”

“正是。”

“你等着,我去去就回来。”

孩子走了,过了两柱香的功夫才带着一干人等把杜甫营救回来,聂县令一听大诗人来到了他们的家乡,特别兴奋。

耒阳这地方,穷乡僻野,也留不住什么名人佳士,好不容易来了个大诗人,聂县令激动啊,觉得无比荣耀,便差人送去本地最好的美酒和烤肉。

饿了几天的杜甫,不顾吃相,美美的大吃大喝了一顿,嘴里还念叨着,“吃饱喝足好上路,到了阴间也不怕。宁作撑死汉,不作饿死鬼!”

一语成谶。

杜甫死了,死的蹊跷哇!

他是被牛肉撑死的吗?

还是像李白一样死于潭岳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就在他吃饱喝足之后的不久,一个千年未解的谜团出现了,关于杜甫的死因,民间出现了很多种说法,到底哪种才是靠谱的呢?

《杜甫传》一书补充了一些重要文献,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的背景,本书的作者冯至,更是对杜甫的生平做了大量研究,也暗中指明了杜甫的真正死因。

根据民间传说,后人总结杜甫死因,为以下几点:

一、饫(yu)死耒阳:

这是一种从古到今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杜甫在耒阳被救后,由于过于饥饿,吃的太多太快,被撑死了。

这绝对有很大的可能,新唐书里的记载比较详细,“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吃饱喝足后,大醉,当夜死去?

若不是那首“吃饱喝足好上路,到了阴间也不怕。宁作撑死汉,不作饿死鬼!”的诗出现,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疑团。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这首诗是杜甫赴郴州途中所作,谢人饱食的诗,可见,此说站不住脚。

二、潭岳之间:

当时,有个说法是这样的,三贤同归为一水,三贤指就是屈原,李白,杜甫。屈原投江,不必多说,话说李白喜欢对月亮吟诗,一天喝醉,落于江中,杜甫亦然。

这种说法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毫无根据,早已被否定。

杜甫以“风疾卒于潭岳之间”,说他病死在江上,此观点便重刷了网文界的江湖。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情调低沉,似笼罩着一片绝望的阴影,明确指出了“潭岳之间”,诗里描写了他悲苦的生活,和细节,说他贫病交加,握笔写下此诗,寄呈湖南的亲友,以作交待。

潭岳之间,死于“风疾”,这种说法,比较靠谱,但死的具体地点,有待考证。

三、中毒而死

这是郭沫若郭大师提出的食物中毒而死的说法。

时令为夏天,食物容易变质,杜甫没有舍得把牛肉一次性吃完,放的有点发腐,再去吃的时候,经过肠胃发酵,烈酒加速了神经麻痹,与之发生作用,故而中毒死亡。

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却经不住推敲,站在医学角度来说,根本靠不住。

四、消渴而死

对于杜甫的死法,最新医学界提出,消渴症而死。

消渴症,指的是糖尿病。

《杜甫传》里也指出杜甫长期饮食不节,时而饥,时而饱,再加上精神过度压抑,很容易导致胰腺分泌紊乱,故而引发糖尿病。

杜甫诗中多有提自己常年患病,“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说他自己常年抱病过着流亡和水上漂泊的舟居生涯。

在751年,杜甫患上了严重的痢疾,他在给诗人高适的诗中写道:

“三年犹病疟,一鬼不消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诗人寥寥数语,便将疟疾的发病症状准确地记录下来。从杜诗中的描写来分析,诗圣患得是隔日而发的“间日疟”。

杜甫在给文学家元结的诗中提到:

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庭。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长卿是西汉时大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字,他也患有糖尿病,只是那时候古人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症。

到了晚年,他的诗歌中,屡屡言及自己的肺病:如“肺病久衰翁”、“高秋疏肺气”、“衰年肺病惟高枕”等,说明他常年咳嗽,可见他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

五十八岁那年,杜甫又写诗“右臂偏枯关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说自己双耳失聪。

有诗云:“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就是说杜甫吃野果子、搭窝棚,他和流亡的人们一起忍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吃不饱,穿不暖,精神长期压抑,一病成疾,他为了对抗这些病痛,就自己学着给自己开药方,咳嗽的时候挖点鱼腥草煮水喝,这些药如果不配伍,效果肯定没有那么好,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可见当时的杜甫多么穷困潦倒。

五十九岁那年,杜甫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风痹、糖尿病、疟疾、肺病等,以上种种病灶,随便哪一种都可以要了杜甫的命。

书上记载,杜甫于公元七七零年去世,那年杜甫正好是五十九岁,吃了县令送来的美酒牛肉,却无福消受,有些病是不能喝酒了,他常年咳嗽,更不该喝酒,但他长期饥饿,也顾不得那么多,肯定会喝了一些,这也就加速疾病发作,令他命陨星落。

《杜甫传》对杜甫的一生记载甚是详细,从他的这些经历推断,他并不是被牛肉撑死,也不是其他人说的被皇帝赐死,夭死,准确的说,他是病死的。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衰亡的唐朝,还看到了那个时期的人们生活,处处都是饥荒,处处都有瘟疫,通过对诗人经历的描写,也深表对那些穷苦百姓的同情。

杜甫的死因,之所以成为谜团,是因为很多人对杜甫生平经历不了解,把他当作一个健康的人来看待,殊不知他的流亡经历是造成他死因的罪魁祸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