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书画艺术品收藏之道(三十)

 微风中的绿叶 2017-10-17



作者/林永恒 编辑/郑涵


       中国书法历代知名20位大家(上)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书写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在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众多书法大家,其中二十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和理论的独立风格,既推动了中国书法发展,又树立起中国文化的丰碑。本期“艺缘”专栏就为大家介绍这二十位成就卓越的历代书法大家。

1、秦代书法大家李斯——成功借势统一书法形式

身为秦始皇战略谋士的李斯,追随秦始皇拥有了成功的人生,政治方面的登峰造极,也使他在文化里赢取英雄造时势的机遇。秦始皇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李斯促成中国文字拥有了小篆的新的统一形式。自商代甲骨文以来,六国在六种造字法引导下创得的“同字异形”文字,自此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效遏制了春秋战国以来“文字异形”的现象。中国文字的 “构字法”即笔画构成基本定型,他也终结了中国书法的“造字时代”,使中国书法顺利进入“造形”时代。历史给予了李斯极高殊荣,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对李斯的书法就有美誉,称之“画若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



李斯《峄山刻石》

 

2、东汉书法大家张芝——让书法学界都为之倾倒
       

中国书法在东汉时期,从单一的实用艺术开始向实用兼抒情表现两栖艺术发展,这一时期也极为关键,中国书法笔法革命——“隶变”始于秦汉之交,文人手中的毛笔,知识阶层的心灵均得到了解放。敦煌书法大家张芝,“学杜(操)、崔(瑗)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后人尊称他为“草圣”。文献记载: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他让当时的书法学界都为之倾倒,可谓当时名副其实的偶像。东汉文献《非草书》对张芝的草书风靡盛况有记载,“余郡士有姜孟颖、梁孔达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子、颜回焉。”可见当时世人痴迷张芝书法近乎癫狂,书法就是以这样传奇的故事,在中国纯艺术舞台上绽放魅力。



草圣张芝书法

        
3、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潇洒出风尘书法第一人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几乎从古至今就等同于中国书法的代名词,堪称无论学术界还是民间都备受推崇,知名度极高的中国书法第一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可说是无人能及,他对中国书法的意义绝非仅是创造了汉字书写样式,亦非仅是在书写技巧上集时代大成,创造了雅观的正书、行书和草书。更为重要的是在价值观、人格品行上,王羲之以万人景仰的超级贵族子弟的身份潇洒出风尘,在文人精神品格和艺术形式之间,创造了幻影般超然独立的理想人格,很好的诠释了儒道思想大师阐述的中国文人名士理想。因而历代文人尊其为书圣”。王羲之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4、唐代书法大家兼理论家孙过庭——人生际遇既悲情又辉煌
     

孙过庭少有大才,无奈一生悲情不得志,官位仅做到八、九品,且不幸中年夭亡,给历史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他的草书深得“二王”笔法精髓,又敢于独创另辟蹊径,风格自成一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过庭在书法理论上造诣极高,在当时达到最高水平,在整个中国书法史里少见,无人匹敌。其传世名作《书谱》既为草书名帖,又是知名书法理论著作之一,全文三千七百余言,洋洋洒洒,叙书体源流,析书道妙谛,有理有据,读来常令人意犹未尽。清人王文治曾作诗赞誉曰:“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此诗绝妙,可谓道出了后来历代许多书家共同心声。



孙过庭《书谱》

  
5、帝王书家李世民——擅文功精武略英名盖世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书法艺术名家辈出。中国书法史流行的“楷书五体”——褚体、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前四家皆出现于唐代。“狂草”作为草书的最高形式,将唐人的浪漫情怀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唐代书法理论也达到历史高峰。有理由认为,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发展最辉煌,成就最高的时代,这和明君李世民都分不开。李世民既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是才华出众的文人。他在繁忙理政之余,仍不忘点染翰墨;并为推动书法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他对唐代书法高峰的出现影响不可估量。



李世民《温泉铭》

 
6、唐代书法大家兼理论家张怀瓘——书论深识书者唯观神采
       

张怀瓘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奠基性人物,他和孙过庭一样,也是唐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张怀瓘对书法艺术的探讨阐释,有更广阔的艺术理论视野背景。他在著作《文字论》中将书法与文学相比,“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定已见其心”。亦在著作中提出:一流书法家应该“直师自然”,“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真正的书法鉴赏应超越功利——“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张怀瓘以“自然本体论”为中心,从艺术哲学高度较为系统阐述了书法艺术本源、人生价值、社会意义。同时从技术标准、审美标准、历史评价标准等多角度提出相应理论,极富思辨性。在整个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成就可说超越前人。因此学书法的人必读张怀瓘书论,才能更好理解中国文人的书法理想。



张怀瓘《书论》(节选)

  
7、唐代狂草书法大家张旭——书法奇人喜怒皆寓于书
       

唐代的草书在东晋“今草”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草书字形被打开,汉字实用信息传递功能被消减,书法抒情性进一步加强。“狂草”作为通过汉字书写表现情感的纯艺术由此诞生。而推动草书艺术走向巅峰的正是中国书法史的奇人书法大家张旭。唐代大文豪韩愈对其赞誉有加,唐人好以书饰壁,相传张旭常常狂饮大醉,举笔“呼叫狂走,乃下笔”。甚至不可思议地“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因而张旭又得外号“张颠”。张旭的草书气势凌厉,纵横奔放,一如诗仙李白的诗,弥漫着一股盛唐时期特有的浪漫气息。这里凝聚着他一生的喜怒悲欢,也融合着他一生的愤懑忧郁。时人将裴旻之剑、李白之诗,张旭之草书誉为盛唐“三绝”。



张旭《步虚词》

      
8、唐代楷书大家颜真卿——变法出新风格自成一家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在唐前期的书坛里,多以“二王”妍美书风为宗。至盛唐时期出了颜真卿,“鲁公变法出新意”,书坛风气始统一。颜真卿早年师承张旭学书,得笔法真传,因他善于学习民间书法,终于变法出新,风格自成一家。他的楷书,体势宽博,点画浑劲,被誉为“颜体”。不但融入士大夫积极入世的理性精神,还凝聚了有史以来书法笔法的各种美(如隶之美,篆之圆),在艺术形式和传统理想人格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形式。他的行书字势奇逸,线条质朴自然,《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悼念其在安禄山叛乱中牺牲的侄子季明而写,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9、北宋书法大家苏轼——风格创新不践古人书意
       

北宋的苏轼多才多艺,身兼宋代大文豪,文艺理论家、文学家,书画家数种身份,早年凭科举入仕途,一生忠君爱国,却屡遭小人陷害,遭贬斥流放。胸中郁闷发为翰墨,溢为文章,为历代文人衷心敬仰。苏轼书法风格自成一家。他的楷书出于颜体,骨丰肉匀,丰满宽博,个性特征明显,史称“苏字”。他的行书上承晋唐诸贤,变化出新,而笔势跳宕,率情而运,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合称“宋四大家”。苏轼在书法理论上同样也很有建树。他认为:“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又称:“书必有骨、肉、神、气,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黄庭坚夸赞苏轼:“晚年挟有海外风涛之势,胸襟、学问,识见处处过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黄州寒食诗帖》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10、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大器晚成书法卓然独立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宋代文坛享有盛名的“江西诗派”领袖,“苏门四学士”之一。和苏轼一样,黄庭坚也是诗、文、书法冠绝一时,因而在历史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著称。行书借鉴南朝名刻《瘗鹤铭》,用笔笔意跌宕,骨力内藏,体势雄健,一波三折”,他的草书借鉴怀素而纵横开合、自出机杼、潇洒流落、擒纵有度,气势磅礴,开创了中国草书新境界。黄庭坚一生都在回忆自己在书法的悟道过程,并在书法创作中探索、创造。他曾自称:早年学书,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又称: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年被贬入僰,舟中见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悟笔法。稍能用笔,但仍不能尽意。至元符二、三年,五十五、六岁时方才彻悟,可谓大器晚成,作书也逐渐摆落俗气。在书法史上卓然独立成家。



黄庭坚《徐纯中墓志铭》

        
本期“艺缘”专栏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关注与支持,下期专栏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其他十位对中国书法发展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家,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