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议:雇学生建居民健康档案,是否违规?

 渐近故乡时 2017-10-17




前几日,一则地方微博的爆料引发围观。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本来是一件学生“追讨欠款”的事件却意外引来医疗圈的热议。




据新浪微博“盐城攻略”,近日盐城某卫校的一名学生反映:去年6月,学校曾经停课一个星期,让卫校的学生们去社区写健康档案,每天补贴40块钱。然而,时隔一年多,学校却一直拖到现在不给钱。

请输入标题     bcdef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为了证实事情的真实性,博主还上传了去年的学生去社区见习的通知,而正是这份通知,引来医疗圈人士的关注,并质疑卫校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档案制作的合规性。

请输入标题     bcdef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其后又因为某医学媒体发表相关报道,用“乱象”一词评价此番事件,后经其他媒体转发、分享,遂引发广泛讨论,甚至有媒体用'荒唐'一词进行评价。


大家广泛质疑的问题主要聚集在3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健康档案的制作是否合规?第二:社区把建档补助发给学生是否合规?第三:健康档案应该由谁来负责?

 

带着这3个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地方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者以及地方卫计局的工作人员,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为了尊重受访者的意愿,我们隐去其姓名。

 

学生参与健康档案的制作是否合规?

 

安徽基层医务人员刘医生:按照规定学生参加建立健康档案是违规的,如果是在公卫人员的指导下工作,有检查和监督,也说的过去。不过现实中很多地方健康档案甚至有非医学专业的人来做。

 

济南某社区服务中心管理者张医生:由社区工作人员带队指导,学生只做些表单整理,填写,很难说不合规定。如有些社区医生进行查体,他们帮着录入,沒毛病。

 

潍坊某社区服务中心管理者王医生:如果只是协助基层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建档应该可以的。


江西某社区服务中心管理者李医生:居民健康档案是一种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性和专业性属性。无资质的专业人员须在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相关工作。非专业人员属非法。

 

陕西某地方卫计局工作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应该“由医务人员负责建立”,而不是卫校的在校学生,原则上来讲,这是不合规的。

 

江苏省某地方卫计局工作人员:如果是在健康档案信息还未完善的初期阶段,当地社区让这些见习的学生协助一些信息录入、填报的基础性工作,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涉及医疗方面的操作,例如测量血压、医学问诊、体检等等这一类的需要医务人员完成的工作。

 

总结:

 

根据以上大家的综合意见,此次让卫校学生以见习的名义参与社区健康档案的制作,是否合规,主要的一点评估依据是,其参与程度有多少,有没有进行医疗性的操作?这一点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我们无法做具体的评价。

 

所以,擅自用“荒唐”或者“乱象”来定性,或者引发舆论走向,小编认为也是不妥的。但,以此为契机,再次提醒大家,基层医务人员在建档时,一定要按照规定操作,应付检查“突击”数据要不得。

 

社区把建档补助发给学生是否合规?

 

几乎所有的受采人都认为,按照相关规定,可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放劳务经费,建立每一份档案都有补贴,学生的劳动价值也应该得到体现,他们完成了就应该拿钱,即使是数据录入或者填写工作。

 

总结:

 

居民健康档案属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因为政府购买公卫服务,所以每份健康档案的建立及管理都有经费补贴在支持,至于每份给多少钱,各地并不一样,而且在建档和档案后续管理方面的支出比例也不同。

 

而有业内人士认为,每份健康档案补贴应该至少在25元,我们从上面的那份通知上,表示给予学生建档补贴2元每人每份上,也可窥一斑。

 

2元钱是多是少,我们不好评价,但这让小编想起,近来有乡村医生反映,自己建立一份档案,仅拿到1.5元,多的能拿3元。对比一下,在工作参与量待定的情况下,一个卫校实习生都能拿到2元每人每份的补贴,专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看起来确实拿的有点寒酸。

 

小编认为购买服务的公平性,应该体现在让能做的、会做的人,拿到应得的钱,才能把服务做的更好。

 

健康档案应该由谁来负责?

 

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所以,建档服务当然应该由基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提供,这是无可争议的。

 

为什么学生“讨薪”,却引发医疗圈“着火”

 

现在,这件事的后续进展还仍待跟进,至于学校和当地社区服务中心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让卫校学生紧急参与居民建档一个星期,是学校实习也好,社区紧急突击建档也好,只有他们自己了解。但为何本来一件“讨薪”的事,却烧到了医疗圈,引发那么大的争议。小编认为,可能是“居民健康档案”这几个字触痛了大家的神经。

 

众所周知,这些年,关于健康档案“造假”,“闭门造数据”,“劳民伤财”,“死档”等现象屡屡见诸报端,也是基层人最常“吐槽”的一件事。国家费了那么大劲儿,花了那么多钱,基层人累死累活,却拿不到几个钱,最后还成了一堆落满灰尘的死数据,到底值不值?

 

所以,一提到居民健康档案,大家一肚子话要说。但小编认为,居民健康档案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就像是居民的一个健康信息登记表,便于医务人员掌握我们的健康信息,在今后将为居民提供连续、科学的健康服务。

 

但由于在前期很多地方一味追求建档率、目标率,导致出现了为数据而造档案的现象。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共享实现,健康档案应该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发生后,对当事社区服务中心的影响是不良的,在健康档案的规范性操作这方面,相信也已经给各地提了个醒,在信息传播一点门槛都没有的今天,不但“红线”不能踩,还要尽量躲远一点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