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昵称535749 2017-10-18

2017-10-18 00:00 | 豆瓣 

2017-10-18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一位朋友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推理小说,看到第十页的时候,发现有人在一个名字旁边做了标记,写着“凶手”二字。借书的朋友当时就气晕了,很是绝望。因为推理的核心是谜团,推理的过程就是解谜的过程。正是悬疑、猜测和推理带着读者一步步走近真相,最终获得解谜后的恍然大悟。这是阅读推理小说的根本享受。

看悬疑推理类影视剧也是如此,谁也不想在体验解谜快感之前被告知人是谁杀的。就拿最近热播的网剧《白夜追凶》来说吧,贯穿全剧的大谜题就一个:究竟是谁犯下了灭门案?而这部剧的过瘾之处还在于,大谜题像一根线串联了一系列小谜题,所有小谜题的解开都为大谜题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大小谜题像藤蔓纠葛缠绕在一起,使整部剧情节复杂、耐人琢磨。

剧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非破案王关宏峰莫属,他的推理能力之强令人叹服。他能从一些极易被常人所忽视的细节中找到线索,也能用自己强大的专业知识逼近真相。类似这样的探案高手,在推理小说和相关影视剧中不乏其例。

如果一个“原生态”案件放在你面前,你有足够的推理能力让真相水落石出吗?

神探代表:夏洛克·福尔摩斯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福尔摩斯与华生

一桩命案发生了,现场留下的唯一证物,是一副眼镜。你怎么破?想必一条绕不开的思路是,先识别这副眼镜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鼻梁宽窄,两眼间距大小……如果是有度数的眼镜,需要验出度数。如果是没有度数的墨镜,则又需要考虑别的可能。类似这样的推理,在推理小说中十分常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系列作品。

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他简直就是一个推理机器。无论破案还是日常生活,他基本上只看逻辑和道理,将一切情感干扰过滤掉。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是华生。每次华生讲出一些自认为很有道理的话时,总会被福尔摩斯嘲笑,因为在福尔摩斯看来,华生的推理要么漏洞百出,要么感情用事。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英剧《神探夏洛克》中的夏洛克与华生

以下是百科对福尔摩斯某些方面的总结:

爱好:

思考,小提琴,拳击,击剑,化学实验,在报纸上发表一些论文。就他本人说:“我好动不好静,我非常憎恶平淡的生活,我追求精神上的兴奋”。

习惯:

穿着宽松睡衣,穿拖鞋,在家里练射击。烟叶放在波斯拖鞋上,来信用一把小折刀插在木制壁炉的正中央。在华生来之前常注射可卡因(百分之七溶液),在家做一些化学实验。

性格:

性情冷漠、孤僻(不愿意透漏自己的丰功伟绩),坚持已见,有点骄傲和自负(不过随着年纪的变化性格也有变化)。

天赋:

观察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属于理性思维。还有超出常人的指力腕力与天才般的化妆才能。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小提琴家。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福尔摩斯系列的作者阿瑟·伊格纳修斯·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小说中设计了很多小细节,让性情冷漠、孤僻的福尔摩斯不小心地流露出柔软的内在,我们由此看到了一个冰冷的推理机器心灵深处令人珍惜的温度。恰恰是他内心的柔软,需要让他有过人的冷静与理性。他很清楚,感情用事无法引领一个人走向真相,唯有理性的逻辑推理,才能让案件水落石出。

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的写法,就是在华生与福尔摩斯这两类人的互相推动下展开的。他们越是不一样,小说就越好看。而他们对人性善的持守,构成了整个系列作品的基础。

柯南·道尔在天才福尔摩斯身边设置华生这样的人物,并以华生的角度记录下福尔摩斯的一言一行,使二者形象构成落差,从而带来小说非同一般的戏剧性乐趣。这种叙述手法被很多小说家借鉴,一个有名的例子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也是用了既非纯客观又非盖茨比主观的角度,由一个盖茨比身边的年轻小伙子,带着各种复杂情绪来记录盖茨比,才使得这小说如此好看,又如此耐人寻味,树立了其经典地位。(杨照《推理之门由此进》)

硬汉派代表:马洛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马洛的塑造者 作家雷德蒙·钱德勒

与福尔摩斯这类聪明绝顶的侦探不太一样,有一类擅于推理的侦探属于硬汉派。其中以雷德蒙·钱德勒笔下的马洛为典型。

谈马洛这个人物之前,需要解释什么是硬汉。这就不得不提到一种美国文化了。常见的美式早餐

一定要有吐司、要有奶油、要有柳橙汁、要有培根或火腿,更重要的,一定要有两颗蛋。服务生来点菜时,一定要问:蛋要怎么做?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单面煎、双面煎、炒蛋、煮蛋,而煮蛋又分七分蛋、九分蛋,这都是蛋黄没有全熟的,煮七分钟的蛋黄还有点流动,煮九分钟的蛋黄嫩软嫩软的,最后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hard-boiled ,全熟、煮老的蛋。(杨照《推理之门由此进》)

有这样一类侦探,他们就像全熟、煮老了的蛋,被称作Hard-boiled Detective,也就是“硬汉侦探”。

说起Hard-boiled,还有两位作家不得不提。一位是村上春树。他的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英文书名中,冷酷仙境被表达为hard-boiled wonderland,而他在那次题为《高墙与鸡蛋》的著名演讲中也说了,“对。不管墙是何等正确,蛋有多么错误,我仍会站在蛋一边。”这里突出了蛋的另一个特性,它再硬,也是蛋,它的生命基底是柔软的。而高墙,永远是冰冷的高墙。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文坛硬汉海明威

另一位与“硬汉”密切相关的作家是海明威。读过海明威小说的人,尤其是读过原著的人,应该能够感受到他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他从不重复任何一句话,也绝不写冗长委顿的句子。这样的语言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地亚哥,永远有强劲的一面。“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的硬汉连王小波都佩服不已:

他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是强悍的人类的一员。我喜欢这样的人,也喜欢这样的人性。我发现,人们常常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人性最可贵的表露:七尺男子汉坐在厨房里和三姑六婆磨嘴皮子,或者衣装笔挺的男女们坐在海滨,谈论着高尚的、别人不能理解的感情。我不喜欢人们像这样沉溺在人性软弱的部分之中,更不喜欢人们总是这样描写人性。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样,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他们是人中的强者。 (王小波《海明威的》)

有了村上春树和海明威这两位大作家对“硬汉”的诠释,想必就不难理解“硬汉侦探”这类人物了。

硬汉侦探属于不完美侦探,就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桑地亚哥,在与鲨鱼和大海搏斗时,往往受到伤害,甚至以失败告终。同样的,雷德蒙·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生活中处处不如意,在州检察官办公室工作被炒鱿鱼,其原因不得而知。而他对于过去的感情生活等也都守口如瓶。他对私事一直奉行不言不语的原则,但我们就是能从他身上看到沧桑感,也深信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一定经历过许多各式各样的大风大浪,但他不愿意讲,再奇特的遭遇,他的态度始终是:“这有什么值得讲的呢?”没有什么好多说的。这是从海明威传给哈米特、传给钱德勒的一种硬汉笔法。我们只能,我们也必然,从这没有什么好多说的态度里,去想象、去猜测他不愿意张扬和不愿意炫耀的过去,藏了多少轰轰烈烈,多少可歌可泣。(杨照《推理之门由此进》)

马洛没有福尔摩斯那么聪明,他没有贝克街 221B 的房子供他推理案情,他也无法站在高于罪犯和警察的位置来眺望整个案件。他所能做的,只是东奔西跑,靠细心的观察和调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探案解谜。他们会经历常人所遇到的难题和内心挣扎、情感纠葛。从这个角度上说,“国内首部硬汉派悬疑罪案剧”《白夜追凶》里的破案王关宏峰以及他的弟弟关宏宇都属于这类。

在被美国推理协会认证的“史上百部最佳推理小说”之一的《漫长的告别》中,马洛的形象更加丰满。村上春树在不止一遍读这本书之后,还一直追问:“为什么我会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漫长的告别》这部小说呢?或许反过来能说得更清楚些。为什么我反复阅读了这么多次,还是读不腻这部小说呢?”

不止一个侦探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宫部美雪

很难想象一部推理小说里没有一个侦探作为主角会是什么样子。一般来说,推理小说理应有一位进行推理解谜的人作为主角才对,他可以像福尔摩斯那样比普通人智商高出许多倍的人,或者像马洛那样比普通人倒霉一百倍却又能无数次爬起来的人,再或者,他可以是一个普通刑警,可以是一名法医。然而,有一位名为宫部美雪的日本推理小说家却十分大胆地在小说《模仿犯》里没有设定任何推理主角。那么,案件的推进如何实现呢?

其实,没有任何一位推理主角还意味着,书中众多人物都可能为推理做出努力,只是有时候他们并不自知。宫部美雪在小说《模仿犯》中动用43个角色,每一个都血肉丰满。她没有写丢任何一个人物,而是让每一个人物都有展开诉说的机会。

勉强要在《模仿犯》里找主角,那么最接近主角的,是凶手。凶手取代了侦探,在小说里占据了最接近主角的地位。可不可以让凶手当主角,让我们得不到侦探的保护?(杨照《推理之门由此进》)

杨照先生所谓“让我得不到侦探的保护”指的是把读者从侦探视角“解放”出来,不再站在侦探视角去识破罪犯、胜过罪犯、压过罪犯,而是去思考更为深刻的问题。

宫部美雪增添了小说,而非推理的一个主题,不只探讨罪与罚,她还要带着我们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罪与罚已经是很沉重的主题了,而宫部美雪的野心还要更大一点,她要去碰触人与人的彼此理解,或不可理解。(杨照《推理之门由此进》)

《模仿犯》一共三部,第一部铺陈谜团,铺陈一个凶手和警察捉迷藏的谜团。照理说,第二部应该写警察如何解开谜团,掀开凶手真面目,揭露其犯罪动机。但宫部美雪没这么做,她笔锋一转,在第二部一开始就让凶手上场,以全知视角,让凶手将案件讲述一遍。

第二部开头的第一句话是:

栗桥浩美第一次杀人是在他十岁生日那天,当时“和平”就在他身边,是和平教他杀人的方法。(宫部美雪《模仿犯》)

这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凶手有两个人,一个是栗桥浩美,另一个是和平。直截了当。但这丝毫不影响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兴致,读者恰恰会沿着作者布下的线索打开第三部,直到读完。当你从这《模仿犯》三部曲中走出来后,所获得的,不只是由推理而来的思维快感,还有对“恶”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

凶手成为故事主线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有一部推理小说与《白夜追凶》在形式上有些相似,那就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有亲密关系,前者是双胞胎兄弟,后者是恋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因为案件的原因在主动避免同时出现,总有一个“见不得光”。

稍有不同的是,《白夜追凶》中,一个是有冤案在身的弟弟,一个是想办法为弟弟洗脱罪名的哥哥,而《白夜行》中,一个是为了对方幸福而犯下罪行的亮司,一个是配合亮司完成罪行的雪穗。

小说中这段文字已经被奉为经典: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东野圭吾《白夜行》)

这部小说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将两个生命牵扯到一宗离奇命案里,通过20年的巨大时间跨度展现复杂的人性和无常的人生。爱情、罪行,善恶两级交织在一起,读完让人很难说清到底该对谁报以同情,对谁投以仇恨。小说给人心带来的巨大冲击让我们深深为之着迷。

豆瓣日记:当我们追完白夜追凶后我们还可以追什么!

东野圭吾

无论宫部美雪,还是东野圭吾,他们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清张革命”的重申。什么是清张革命?清张指的是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他的小说里,犯罪动机和犯罪事实同等重要,甚至犯罪动机比犯罪事实更重要。读者所看到的不只是案件的经过,凶手是谁,他用什么手法犯案,用什么技巧逃避追捕,最终又如何落网,读者最感兴趣的是凶手的犯罪动机。

一个案件结案的真正标志是找出凶手的犯罪动机,这个动机所反映出的人心叵测和人性的复杂足以让我们冒一身冷汗。松本清张用三十年的时间,出版了八百本书,他平均每天写九千字的稿子,所要质问读者的,归根结底是一句话:

如果有人为了这样的动机,犯了这样的罪,你如何看待、如何评断?

对松本清张而言,找到凶手不过是另一层悬疑的开始——一个人是怎么变成凶手的?

由网剧《白夜追凶》,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相似的题材。但依据杨照先生的观点,悬疑推理类小说,还是要看以上这几部经典,它们所讲述的,不只是侦探,不止于谜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