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 | 教你用涂鸦和图像开发你的右脑,让学习变得快乐又高效!

 happyyoume 2017-10-18



昨天在一直播平台里超过32万小伙伴一起和薛良凯老师学习,还有可爱萌萌的行动喵伴舞,在一个多小时的欢笑声中依依不舍地结束了。


但是没有看到直播的小伙伴也不要难过,还是可以回放的。


我们也火速地把笔记整理好,供大家回顾哦~






为什么要一天阅读40本书 ?



以前我在编辑部当编辑,一本书要看七遍,看到的结果就是可以把它背下来。

 

之后就从编辑到营销部,为了要把书卖给读者,就需要每天都看完,选出好书后才能够卖给别人。

 

我意识到,必须看很多很多书,才能够看得越来越快。所以后来自己发明了一种方式,才能够很迅速地将这样的书看完。

 

其实算下来,我一年要看2万多本书,除以365天,一天看40本的书,并不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是被逼的,但后来这被证明是件好事。

 

你会发现看很多的书,就像我在沙漠挖一口井,每看一本书就好像往井里倒一点水。

 

或许当下在一点一点倒水的量太少,没有办法引起你的注意。水会越来越多,这些就是你的知识库,让你越来越厉害。

 

积累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累积对于你来说,会引起一些质的变化。






如何做到一天阅读40本书?



三个观点:


1、“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果你想要把书读得很多的话,你应该要有前提的思想准备,意思就是,知名的作者给他打8折,不知名的作者给他打5折,完全不知道的作者给他打2折。


因为很多时候,有些作者都是道听途说的。


举个例子好了,就像别人说的爱迪生的名言:“成功就是百分之99的汗水加百分之1的天赋。


而且后来还出了好几个版本,我就不断地去翻阅一些资料,才发现爱迪生从来就没有讲过那些话。



2、博览


当你想要把书看得很快的时候,有一件事情你必须要做。


你必须要先博览群书,广度比深度更重要!


我真的是所有的书都看,当我看完这些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书,对什么样类型的书感兴趣。



3、深入


当你博览了很多的书之后,你会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特别感兴趣。

 

举个例子好了,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人类存在的意义》。作者是爱德华·威尔森。

 

爱德华在书里就讲到,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但他不只用生物学,也是用人文学家和宗教学家的角度来看一件事。

 

他说,“人类生活为什么存在,是有它的必然性存在。人类是社会化的一种生命,人类会牺牲他自己的生命,去帮助其他的人类。这在生物学上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大部分的生物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利己和自私的。”

 

那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反差呢?因此,这本书里就讲到一个名词:“真社会性”。

 

什么叫“真社会性”呢?就是,有一群生物在一起会互相帮助,会互相扶持别人,他们是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去帮助别人的生物。

 

就叫做“真社会性”生物,而这样的生物在地球上存在着20种,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包括蚂蚁、蜜蜂、虾子等等。


“真社会性”跟自私是冲突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不断战争的结果。


人不特别,人是演化的结果。“真社会性”的另外十九种生物,也是一样的状况。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读书应该要如何深入:

 

我一般会把同样类型的书都看一遍,大该需要先准备4、5本相关的书,然后再去看你要看的书,也了这样的铺垫,你阅读速度就会爆量成长。


总结三个观点就是:

①“尽信书不如无书”

② 博览

③ 深入



三个方法论



1、 多读书


多读书才会对大家阅读的速度有影响。


因为每一本书书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它都是参考之前的著作,这一个人参考前一个人的想法,如果这些知识你都看过,那你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很快。


当你看书看得很多的时候,就能够融会贯通了 。


所以一定要提高阅读量才能够提升阅读速度。



2、 挑读


有很多人会说,看书会一直卡住,我的想法是,如果卡住了就卡了。


挑读的意思就是说,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哪些对你是有用的,然后你就去读它。如果这本书不合你口味的,那也可以稍微放下,因为他不适合现阶段的你看。


比如小时候爸爸要求我看《西游记》,我自己觉得不是太喜欢,虽然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在这一时刻我或许真的和它没有太多的链接,所以我就先把它放在一边,等以后有兴趣再看。



3、笔记


在看书的时候,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去记,我们现在在记的东西呢,我们叫做整理。


通常我看完一本书,我都会问自己一些问题:


这本书到底在写什么?这本书到底帮助了我什么?这本书带给我了什么样的启发?




什么是右脑图像思考?


左脑和右脑是独立的脑,如果进一步地测验,我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左右脑的能力是怎么样的呢?


左脑是擅长逻辑思维,右脑是擅长图像思考的。




大多数人都是用左脑思考的比较多,都是线性思考而不是发散思维的。文字思考是会被卡住的

 

比如我现在马上要你回答出来,欲穷千里目的上一句是什么?你是不是也需要倒带一下,从头 '白日依山尽' 开始背诵才知道呢?


那就是线性思考的麻烦。

 

但是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了圈圈,里面写着60,你会觉得是什么?大部分的第一印象应该是限速60对吧?

 

所以图像或许是一种特别记忆的方法,我直到2005年的时候才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也就是用图像记忆、创意特别快,我自己也喜欢用涂鸦去记忆东西。

 

在偏左脑思考的时候,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的。在偏右脑思考的时候呢,是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

 

一般不会有人是单纯的左或右脑思考的。

 

那么,为什么要学右脑图像思考呢?

 

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中,我们从小到大都好喜欢死记硬背的,我们的右脑就好像被关闭的感觉,你的右脑就几乎像是在停滞没有发展的状态。


图像思考,就是解放你的右脑思考,让你全脑运用!



图像思考的优势


1、图像会给你最直接的感受


直线和图像能够刺激你的创意完全不一样,  如“白日依山尽...”脑海中是出现图像,和文字给你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2、它可以在大脑中重现空间感



图中可以代表是不同工作和收入


横轴是所花费的时间,纵轴是收入。最左边的是创意工作者,中间的是制造者,最后的是如阿里巴巴等大平台的电商。


如冰雪奇缘的两个公主,赚了10个亿。创意工作者收入是非常高的,制造者是收入最低的。



3、表达、记录很方便


用图像表达或是纪录一件事快速又方便。



如何用图像思考来打造我们的笔记术? 


很多人会说,做课堂笔记的时候,你可能只记得老师讲的第一句话。

每一句话讲得太快了,也无法还原老师讲的东西。比如“右脑、回家练习”。


有时候是老师讲得太快,有些是自己记得太简约了。


那该如何帮助自己整理信息和知识,让自己在一页的范围内透彻理解一个知识点呢?



1、记笔记


笔记其实有两种:一是重点的笔记,二是过程的笔记。

当你在听不同演讲,不同目的的时候,你就要想:你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笔记。


① 重点的笔记,我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② 如果说,我们不是要抓重点,那就可以将流程和步骤记录下来。用时间轴的方式,将每一部分的内容记录下来。


还可以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写下来,比如红色的笔就是和自己有关的,可以带一些便利贴。(Tips: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袋。)


我随手携带的笔记本,就会记录这些画面,随时记录精彩的那一刻。


随着记忆的衰退,就要把一些灵感爆发的时刻记录下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会记得,这样就是你错了。



2、要想办法把你记得东西图像化


比如我今年过年的时候就是要每年都画一张,你会发现在你画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脑动、心动、手动,在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会激发了很多的创意。



3、请来上我的图像思考课(笑)


当然,各位也可以来上我们的图像考课,学习一种用图像的方法去记录、呈现,表达你当下的纪录、事件、感情、问题等等。





独门的图像思考的三大基本功


浓缩目前11种心法于一起,让所有的图像思考变成系统化、简单化;


1、 眼睛


用眼睛看,重点是叫做观察,不是只用眼睛看而已,而是要用脑子去思考。


比如见到一个人,你要用铅笔去画下来,在你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别人长得什么样了。纸的大小,就是你心胸的大小。


观察的好处:比如诚品书店和别的书店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把诚品画出来,一般的书架是平的,诚品的书架在腰部以下是斜的,非常人性化的一个设计。但是如果你不画出来,你可能很难观察到这么细小的部位,和感受它们贴心的服务。



2、流程


把步骤记录下来,就是始末,其实就是逻辑——上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最后是什么?



3、蜘蛛


其实就是关联性,我们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他画出来。目的是为了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找出这些的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