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经典案例之小柴胡汤证by何宽其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10-18
卢某,男,52岁。2016年8月31日初诊。右胁肋胀闷半个月,口干苦,咽干,目眩,口唇紫,舌淡紫苔淡黄腻,脉弦。乙肝两对半正常,B超提示轻度脂肪肝,肝功能检查见附图。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生姜3片,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2016年9月9日复诊。来人代诉:右胁肋胀闷、晨起口干苦明显缓解,已无目眩,咽干仍旧,舌苔较厚。拟柴苓汤。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生姜3片,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12g,猪苓6g,茯苓30g,泽泻10g,炒白术15g,桂枝2g,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本案是非常典型的小柴胡汤证。伤寒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证四大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之一的“胸胁苦满”以及脉弦,都见于本案患者。初诊投以小柴胡汤原方,二诊时即获明显效果,考虑到患者舌苔较厚,拟合五苓散以利水祛湿,即柴苓汤。姚帅说,何老师你开的小柴胡汤,药味虽对,但剂量与《伤寒论》原方有出入,答曰:经方中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证候而变化,但经方中的相对剂量(即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不应改变或违反原则的改变,如麻杏石甘汤中石膏的量要大于麻黄,这个剂量比不应改变。另外,本案患者瘀血较盛,也可以加活血化瘀药姜黄、丹参、丹皮等,或合桂枝茯苓丸。

复诊时有个小插曲:来人代诉者为一大妈,我说“你先生的问题……”,大妈连忙矫正:“噢,何医生,他是我妹弟。”我立即感到一点点尴尬……

病历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