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勒教授凭什么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10-18



10月9日,理查德塞勒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就是下面这位老大爷。看着其貌不扬,又是凭借什么获得的经济学奖呢?下面就由蜗牛来给各位稍微讲解一下。


-


我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经济学原理,比如物依稀为贵,比如价升量跌等。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价升量跌,一个原来卖100块钱的东西,涨价到卖200了,那可能很多人就不买了或者一些必需品就少买了。可有些人就说了,凭什么呀,为了让你的原理是错的,我就涨了价还多买点,你这个理论不就错误了嘛。所以,历来经济学各类原理的成立都有一个前提,叫:理性人假定。


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定大家都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因为感性的可能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我俩有仇,你卖的东西再好再便宜,我也不买,我宁愿买贵的,但你不可能跟所有人都有仇,所以像我这样有特殊情况的就可以忽略掉,因为经济学是一个大数据的广泛对象的学问,个别特例的情况就可以忽略掉(当然也可以专门研究),大部分人买东西,同样品质功能的,肯定选择便宜的。这就是理性人假定。


而我们这位大叔之所以得奖,就与这个理性人假定有关,但不是因为他提出了理性人假定,而是他部分颠覆了理性人假定,这就厉害了,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经济学成果,都是基于这个理性人假定而衍生发展的,这位老兄相当于是撬动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啊。


当然,他并不是用我跟谁有仇而导致行为与经济学原理违背来颠覆理性人假定的,我前面也说了,这是属于特例,不能用作于原理性证据。那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研究呢?我们先看一下颁奖词:“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的进行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这里提到三个东西我来解释一下:有限理性、社会偏好、自我控制的缺失。


有限理性:

就是说人在很多时候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理性,为什么呢?因为人有心理活动。比如有一些商店,就利用人的心理活动来增加销量,怎么做的呢,安排人排队,当你看到一个饭店天天排队,另一个饭店冷冷清清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你肯定觉得这个排队的要比冷清的那个好,有机会你一定愿意去试一试的。


社会偏好:

就是说整个大社会的阶段性认知对深处其中的个体有很大的影响,毕竟人不仅是为自己活的,人也要为别人活,所以你的衣食住行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你看看民国时候的着装,再看看现在的着装,再看看古人的着装。近代欧洲女子以白为美到了什么程度你知道吗?她们在脸上抹白色倒不算什么,关键是还要在脸上画出很多线,像血管一样,这样就觉得特别白,白到把血管都透出来了,现在如果还看到这样的妆容还不得吓死啊。


自我控制的缺失:

这个最有趣,就是说人啊,并不能有效的控制好我们自己,因为人有欲望,有自以为然的潜意识。举个例子:今天是10月13日,今天(10.13)我送你10万块和1个月后(11.13)我送你11万块,你选择哪个?很大一部分人都会选择今天拿10万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拿10万块,马上就到手了啊,一个月以后虽然更多,但是中间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么长时间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啊。所以,我们我给出多么大的诚意和保证,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今天拿10万块,可是明明1个月以后更多啊。这就体现出我们对自己控制的缺失了,我们潜意识里总是认为已经得到的东西比未来会得到的东西更重要,我们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理性思考和评估。


总的来说,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成功引入经济学,成为行为经济学派的急先锋。


其实说到这里,蜗牛也突然想到,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总是预测错误了,比如房价,每年那么多专家教授唱空市场,可房价依然蹭蹭往上涨,之前有人说丈母娘助推了房价,今天算是明白了,这是社会偏好影响了我们的理性思考,那些没被影响的,反而成了吃亏的人。所以说,人有时候太聪明,太理性了,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啊,稀里糊涂的,往往过的开心幸福的要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