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经方实践(上)

 苦酒疗人 2017-10-18
呼吸系统疾病经方实践
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 史载祥

(5月8日,北京,名老中医暨呼吸专家经验讲习班,讲稿)

 一、前言

随着空气污染、雾霾、新病原及耐药病原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常见、多发、重大疾患。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紧随心血管、肿瘤之后,名列第三。但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却严重滞后,尤其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更显不足。

事实上,数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尤其“经方”疗效卓著,值得深入研究。现就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经方学习及实践交流如下,以供讨论。

二、 经方实践案例

   《伤寒论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可见经方(《伤寒杂病论》)是基于对自古以来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伤寒”危重病救治,“循证”积累的真知灼见。应用于临床,每能收到与众不同的疗效。

现遵大会主题,就西医诊断明确的呼吸系统疾病经方应用实践交流如下:

(一)大叶性肺炎,浆液纤维性渗出性(包裹性)胸膜炎验案(十枣汤)

顾某,男,42岁。

主因发热咳嗽伴胸痛2周,于1977416日入院。患者2周前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以午后为甚(39以上)。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病毒灵及抗菌素(口服四环素等)治疗,未见缓解。1周前出现胸痛伴咯铁锈色痰,数日来发热加剧,持续在39.5~40之间,胸痛以右侧为甚,身热汗出不解,口干粘而苦,大便5日未行。脉弦滑而数,苔黄厚。

查体:T40.5P106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重病容,面色潮红,精神疲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廓对称,右侧呼吸运动受限,右后下部叩之呈浊音,肝肺浊音界居右胸第六肋间,右下肺呼吸音消失,语颤减弱,可闻及细水泡音,心界不大,未闻及明显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

血常规示:WBC  21.8×109LN 87%10%。胸片:右肺第2肋间以下见有大片云状致密阴影。超声定位局麻下诊断性穿刺,胸水常规示:李凡他氏试验(+),细胞数18000个/mm,分类:多核90%,单核10%,内缘为弧形向肺内突出,外缘紧贴胸壁。

西医诊断:大叶性肺炎,伴浆液纤维性渗出性(包裹性)胸膜炎。

中医诊断:饮留胸胁之悬饮。

处方:大戟1.1g  芫花1.1g  甘遂1.1g1剂。共研为极细末,装胶囊,以大枣10枚煎汤浓缩,分2次送服胶囊。

服上药1剂后,腹泻4次,稀水样便,腹痛不显,右肺底罗音明显减少,呼吸音仍低,体温已趋正常,咳减,痰少,苔黄腻,脉滑数。

续服上方半剂,自午后起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千金苇茎汤出入:

冬瓜仁30g  芦根30g  葶苈子10g  鱼腥草30g  蒲公英30g  全瓜蒌15g
一见喜
15g  甘草10g

继进3剂,体温已降至正常,咳痰胸痛均好转。右下肺呼吸音仍低,湿罗音消失,舌质偏红,苔薄腻,脉滑数。复查血象:WBC9.7×109LN70%L28%

原方加败酱草30g、苡仁30g。再进4剂。

其后患者体温一直正常,诸症逐步减轻,胸片复查示逐步吸收乃至完全吸收。

按:患者感受外邪,而见寒热。继之邪郁肺卫,水道失于通调,饮邪壅盛于里,留于胸胁,而成悬饮之变。水停气阻,故胸胁作痛;肺不主气,则气短、咳促;邪郁化热,故见高热汗出,口干粘而苦,便结,虽汗出,邪未祛,饮仍聚。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为一派“悬饮”实热证之象。水饮壅盛,随气攻窜,又于体格壮实之人,当以峻剂攻逐,一般化饮渗利之品恐难胜任。

《金匮要略》:“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故用甘遂行经逐水湿;大戟泄脏腑水湿;芫花消胸胁伏饮。三药同用,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但其药性峻烈,易伤正气,故以大枣10枚,益气护胃,甘缓其毒。1剂后,得快利,邪去大半,病势骤减,热势大退。再改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以清热解毒、泻肺利水收功。

 

(二)肺炎验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青龙汤)

患者男性,43岁。主因“咳嗽2旬余”于2016214日来诊。缘于20多天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夜重影响睡眠,伴喘息,咳痰清稀,自汗肢冷,同时有胃脘冷痛,偶有痉挛性痛,范围直径10cm。自服藿香正气水无效。

此后,患者于春节期间反复因受寒、饮酒、劳累后症状加重,彻夜咳喘,白痰,冷汗,脘腹冷痛,日间活动后咳嗽气短,畏风。曾自服橘红丸咳嗽中间缓解2天后再度反复,胃脘冷痛症状嚼服附子理中液丸及热敷后无缓解。214日查胸片示右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血常规示:WBC14.1*109

/LN 78%CRP 1.0mg/L(0-8 mg/L)

刻下:咳喘畏寒,活动及夜间加重,咳痰白稀,涕中带血,脘冷,冷汗。纳可,二便调。舌质紫暗,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西医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医诊断:气分喘咳

治以温阳散寒,通利化饮

方拟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青龙汤加减:

桂枝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5g,麻黄8g,淡附片15g,细辛6g,干姜10g,五味子10g,法半夏15g,化橘红15g3付。

西药莫西沙星0.4Qd

患者当晚服药后,自觉脘腹发热,咳喘若失,是夜安眠。此后脘腹不再冷痛,服药亦无热感, 3剂后,偶有咳嗽,少量痰,仍涕中带血丝。无冷汗及脘冷,唯大便偏溏,完谷不化。

217日二诊,舌淡红,苔薄白,根偏腻,脉略弦。与香砂六君子善后:

党参10g,茯苓15g,炒白术12g,炙甘草10g,化橘红15g,法半夏10g,木香8g,砂仁10g3付。

药后诸症消失,肺部听诊未见异常。复查胸片示右下肺可见斑片状阴影消失,右下肺纹理稍重。血常规:WBC 7.7*109 /L61.2%CRP 0mg/L随访患者饮食恢复,体力增加。

呼吸系统疾病经方实践(上)

按:本案患者青年男性,咳嗽夜重,气短,胸片有斑片状阴影,感染指标WBC升高。故肺炎诊断成立。

治疗上以口服抗生素配合。患者曾服用附子理中丸,单纯温中健脾也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患者表里同病,故需表里双解方能凑效。

考虑患者平素劳倦,近半年来体重下降约5kg,脾主肌肉四肢,过劳伤气,故脾气已虚。此次反复感受风寒、饮酒后咳嗽,咳痰清稀,冷汗,“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患者舌质紫暗,是为寒象,脉弦滑,苔白腻,为寒湿的表现;脘冷肢冷为脾阳虚表现,畏风为表证未解。

自觉脘冷可诱发咳喘为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脾主升,肺主降,脾肺功能失司,升降失调,上喘下痞。故病在太阳,阳明,太阴,法当温中散寒,表里双解。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9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是桂枝汤去苦酸微寒之芍药,合助阳解表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而成。专取辛甘发散,温热通阳之品于一炉,功搜温阳散寒,化饮解凝,通阳利气,宣肺解表。故阳虚感寒,风寒痹痛,肺气失宜,水气互结等所变生之诸疾。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案合用小青龙汤取患者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益气健脾,化痰和胃,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

两方合用,共奏温阳散寒,宣肺解表,化饮解凝,健脾和胃之功。三剂药后即症状十去八九,改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患者病程中出现涕中带血,视为红汗,药后便溏,完谷不化,鼻塞明显,为药物调动自身调节机制,驱邪外出,肺合大肠之旨。

临证时要善于抓主证,方证对应,有识证,辨证准确,遣方用药,才能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案除患者服用莫西沙星外,并未使用一味常规所谓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而是温阳解表,既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又调动人体自身免疫机制达到治愈肺炎的目的。

 

(三)COPD验案(皂荚丸)

吕×,男 75岁。  

主诉:因喘憋30年,加重4。于200287日由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收入院。

患者有30年的咳喘病史,秋冬多发,胸部CT: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大泡形成。长期反复住院,诊为: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刻下症:患者呼吸困难,轻度体力活动可诱发喘憋加重,动则汗出,咳粘白痰,夜尿多。舌红无苔,脉滑数。

曾用竹沥水及西药祛痰止咳药,效果不显著。

89日查房时见患者喘憋重,不能平卧,亦无力行走,痰粘不易咳出,口干咽痛,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脉滑数。BP135/60mmHg已持续半年不能行走,很少下床。

查房指示:加《金匮要略》皂荚丸,用皂荚500克委托同仁堂遵古法(刮去皮,酥炙,研细末,和蜜为丸如梧子大),加工成蜜丸,从923日起服用,每次3克,每日两次。其他治疗不变。

927日:喘息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咳痰量减少,较前容易咳出。共坚持服完500克皂荚制成的蜜丸,痰易咳出,喘憋明显减轻,可扶轮椅行走50多米不需休息。

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7条: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也证明皂荚有良好的祛痰作用,特别是在给药后第一小时为最强,说明其有一定的速效作用。皂荚中所含的皂甙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地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从而产生祛痰作用。

服药应根据患者体质,于36g之间掌握剂量(体弱者少用),儿童酌情用0.53g。皂荚有小毒,临床应用毒性与剂量有关。药典规定,单味内服11.5g(生用),以研末服用为主。

根据条文“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的简短描述来看,其主要适应症是咳嗽喘息,胸部憋满,痰多粘稠如胶,咳唾不爽,但坐不得卧,大便难,苔腻及脉滑等,属于“痰浊壅肺”的咳喘实证。上述以“咳、痰、喘”为中心的症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最为常见。

本案为一30余年的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常规治疗仍不满意时,辅以皂荚丸,能明显改善“咳、痰、喘”,缓解症状。

 

(四)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肺脓肿验案(大柴胡汤)

 Nsah,男性,30岁,俄罗斯人

 20094.19初诊,主因“间断发热3年,加重3周”来诊。在俄罗斯,莫斯科,明确诊断为“韦格纳肉芽肿”。

刻下见症:恶寒发热,午后为甚,最高39-40,一般高于38,头痛,咳嗽,痰多,稠黄,口苦,咽干,耳鸣,听力减退,脉弦滑,苔黄腻质红。

WBC17000,中性83%,尿常规:蛋白(++

4.19初诊处方:   

柴胡20 黄芩20 半夏18 党参20 大枣20 生姜20 炙甘草12 杏仁12 麦冬15 全瓜蒌30 煅瓦楞子60

水煎服,5

呼吸系统疾病经方实践(上)呼吸系统疾病经方实践(上)

4.24复诊:服药后3天体温降至正常(37),夜间可安睡6-8小时,头痛,咳痰,恶心,口苦均改善。胸片正侧位显示:右胸可见空洞液平。处方:  

柴胡20 黄芩20 半夏18 枳实20 大枣20 生姜20 炙甘草12 酒军10 金荞麦100 全瓜蒌30 冬瓜仁15 杏仁12

水煎服,5剂。

此后发热无明显反复,回国巩固。

按:韦格内肉芽肿可致多系统脏器受累,肺部可有空洞形成,常常并发细菌感染,形成肺脓肿。

中医临证与肺痈相符。《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提及:“热之所过,血之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本案辨证少阳热化,肺痈已成,以金荞麦为治疗肺痈首选药。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