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士卿教授谈“经方头、时方尾”

 wyfx100 2017-10-18

作者:王小荣,张弢,刘光炜,王鹏飞,代志蓉


在中医的学习和临床方面,中医历来讲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其中,中医治疗疾病取效的关键就在于方剂的选用。从古至今,中医医方书籍层出不穷,汗牛充栋,其中所记载的方剂数量众多,浩如烟海。如何学习掌握这些方剂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以解除患者疾苦,就成为学习中医的重要内容之一。张士卿教授是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中医儿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张教授关于运用经方和时方的宝贵认识和经验总结如下。


经方、时方的传统认识


传统上,对于方剂的划分有经方、时方之说。正如黄煌所说:“中医的流派,从处方用药的风格来分,历来有两大派,一是经方派,一是时方派。”时方,又称今方,就是后世时兴习用之方。尤其是自从金元时期,张元素提倡“古方今病不相能也”,因而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等著名医家创制很多新方之后,历代医家又创制了众多药方。经方,又称古方。关于其含义,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是指经验之方,也有的人认为是经典之方。


黄煌认为,所谓经方就是古方,主要指汉、唐以前的经典方剂,其结构严谨,主治明确,疗效可靠,久经实践检验,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为代表。所谓时方,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流行方、通套方。


张教授对经方、时方的学习与认识


张教授早年毕业于原北京中医学院,后又深造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中国中医研究院,师从王伯岳、刘渡舟、任应秋等多位名师,深入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对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内容尤为熟悉,对其中的经方推崇备至,临床运用得心应手。在甘肃工作后又拜师于经方名家于己百门下深造多年,更是加深了对经方的认识。同时,张教授受导师王伯岳的影响,也广泛学习了后世儿科学名著,对时方也掌握了很多,临床上也广泛使用。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张教授对经方和时方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经方和时方各有不同的组方用药思路和特点。经方用药药味较少,多数在3~9味,药味精简,药量较大,主治明确,法度森严,规范严谨,药物用量之间的比例和一加一减都有严格的指征,药量变化和药味变化都对方剂的主治和功效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不可随意进行加减。临床使用经方时,按照方证相应的原则,如果方剂主治和证候相互吻合,则疗效显著。同时时方在组方选药上要机动灵活,不拘一格,多数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变化,以便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解决。而且,时方选药多数药物药力较轻,药量较小,药味较多,且相互牵制,以防太过而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故时方与经方相比较而言,多数比较轻灵平和稳妥。


张教授提出“经方头、时方尾”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方和时方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治疗呢?张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不断深入思考和摸索,总结出“经方头、时方尾”的选方用药经验。其含义就是,在临床具体使用时,针对患者的主要病机、病情往往以经方打头,作为主方或者说处方的主体,进行相应的治疗,取“擒贼先擒王”之意,以治其本;而针对患者的一些兼见症状、次要症状,则采用对症治疗,选取时方或者时方中的常用药进行辅助治疗,以治其标。如此一来,既有治本之方药,又有治标之方药,标本兼顾同治,疗效显著。


张教授在从事儿科疾病诊治时发现,现在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孩子非常重视和疼爱,在孩子生病时总是希望孩子的病情迅速得到缓解,并把孩子生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的改善和消失与否作为判断治疗有无疗效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治疗小儿疾病时,既要从传统中医角度出发,治病求本,针对患儿病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主证选药,又要适当照顾患儿家长的心理,根据兼证和主要症状选取方药。在这个过程中,张教授体会到,在解决患儿主证时,选取经方为主,能够药证相合,解决病情的关键;对于兼证和症状,随症选用时方进行加减,适应性更强。这样组方,既有经方的严谨以治本,又有时方的轻灵治标,方药轻重兼备,动静结合,标本兼治。


张教授临床经验


张教授在临床诊疗时,如面对咳嗽患儿,根据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等体质特点,常选用经方小柴胡汤作为主方加减,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症选用时方配合治疗,如兼感风热之邪,咳嗽程度轻、发热重、咽痛明显者,多合时方银翘散;咳嗽较重者,加用时方桑菊饮;感受风寒邪气者,兼用时方杏苏散。治疗小儿虫证,常选用经方乌梅丸作为主方,合用时方使君子散、抵圣散等进行加减,以增强疗效。小儿脾胃虚弱,食欲减退,面黄肌瘦,多选用经方理中丸和时方参苓白术散配合应用,协同起效。小儿内有积滞,外感表邪,引起发热不退时,多选经方麻杏石甘汤和时方达原饮同用,内消积滞,外散表邪,疏通气机郁滞,邪无可留,发热自退。


结语


已故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先生生前也提出了经方、时方“古今接轨论”。刘老认为,经方与时方合用虽古有先例,但临床应用并不广泛,古人及现代文献对经方与时方合用的意义也较少论述。对此,他提出了“古今接轨论”,认为:“中西医能结合,实验室的动物模型也能与人的疾病相结合,为什么同气连枝、一脉相承的古方与今方而不能接轨呢?”张教授和刘老均从临床出发,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时方与经方进行巧妙的结合,这是中医药学创新的一个举措,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既对经方有深刻的认识,又对时方有扎实的功夫,体现了他们精湛的中医功底,也为后学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引,值得深入研究并学习发扬。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年10月第32卷第5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