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妈妈说
其实我看的书很杂,某个时间段偏向于什么,就会狂看那方面的书。开始学习育儿心理方面的内容之后,也会偏向于育儿方面的内容。
但其实,看多了就会发现,育儿或是育自己是相通的。
至于书单的部分,我不想简单地分享一个冷冰冰的书单。
我想把自己看这本书的过程和感受也同时分享给大家。
如果亲们也有想分享的育儿书籍,或者想让我分享哪些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加我的私人微信号:chenyanmama1给我留言。
陈妍妈妈说 其实我看的书很杂,某个时间段偏向于什么,就会狂看那方面的书。开始学习育儿心理方面的内容之后,也会偏向于育儿方面的内容。 但其实,看多了就会发现,育儿或是育自己是相通的。 至于书单的部分,我不想简单地分享一个冷冰冰的书单。 我想把自己看这本书的过程和感受也同时分享给大家。 如果亲们也有想分享的育儿书籍,或者想让我分享哪些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加我的私人微信号:chenyanmama1给我留言。 我要分享的第一本书是张德芬的《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湖南文艺出版社。
自从《遇见未知的自己》以来,张德芬出过很多本书,但我感觉,对我个人帮助最大的还是这一本。 它可能是我在最热衷原生家庭的问题时找到的,它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要学会跟原生家庭和解。
不高兴先生是在很糟糕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这导致了他即便是现在也无法平息心中的愤怒。 但是我在书中看到了这一段文字: “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埋怨父母小时候没有善待你,在你的负面反应和抱怨下,他们永远学不会自己检讨当年的行为,并且看到自己的错误,而对你真心感到抱歉。 因为你负面的看法和感受,会让他们起防御之心,只想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辩护,无法真诚地回到内心面对自己真实的感受。” 我把它分享给不高兴先生,希望他能早点放下,放下怨恨也放过自己。 但,我很清楚,我并不是不高兴先生的摆渡人,每个人的彼岸只能由自己到达。
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我也常常会有逃跑的念头。因为父母都指责我,找了一个令他们不满意的老公,让我的生活一而再地陷入窘境。 当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分析自己之后,我明白了,婚姻关系其实就是亲子关系的延续。 养育一个孩子成不成功,不是看他长大后一个月赚多少钱,当上多大的官,而是看他将来的婚姻幸不幸福。 同样这本书中也有这样的话: “每个人都是在亲密关系中寻找童年的遗憾,有些人很幸运,真的找到了一个像爸爸或妈妈一样的爱人,但有些人则是必须面对儿时的旧痛,勇敢地亲密关系当中去修复。” 如同我家的控制型父母,不高兴先生家的缺位型父母一样,其实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 但这并不妨碍,孩子生活在不完美的原生家庭中,长大也能成为优秀和出色的人。 他们寻找到了治愈自己的方式,把自己送到了人生柳暗花明的彼岸。
所以当我们面对自己糟糕的生活时,难免会去责怪怨恨自己的父母。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父母其实也曾经是孩子,他们也是第一次甚至是唯一一次做父母啊。 比如我的爸爸妈妈爱控制我和弟弟,很可能他们就是像这本书中说的: “他们非常爱孩子,想要给孩子最好最安全的生活方式,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控制孩子。 其实,这类家长的父母也许曾经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所以他们就将这样的教育方式延伸到下一代。 或许,上一辈父母对他们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让他们觉得缺憾,所以要尽力去做好一个妈妈的角色。”
如果你只看到黑暗,生活就是地狱,如果你能看到光明,生活就有一线生机。 每当我觉得痛苦得无法呼吸的时候,就会把这本书翻出来看看。
无法呼吸是因为挣扎,想要挣扎因为还有一丝救生的欲望,只要想继续活下去,就不会被放弃。
下面的这几句,也是书中我觉得对我很有帮助的话: 痛苦可以使一个人成长,但是你的干预可能会剥夺对方成长的机会和面对挫折的反应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智慧。 吵架需要两个人,而和好只需要一个人。 如果你无法接受自己又生气的事实,还要不断责怪自己的话,那么下次你发脾气的概率会更高。 如果你能学会尊重自己生命的源头,就会为自己的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富。 我不需要孩子做什么或成为什么来满足我的需求或虚荣。 我尊重他们是独立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有他们自己需要体验和经历的功课。 我祝福和支持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 我爱他们,如此而已。 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昨天有个姑娘跟我说,她的单亲妈妈一直未婚,现在跟他们小夫妻住在一起帮他们带孩子。但是每天妈妈都找各种理由指责她,为此她的脾气很差就会跟老公吵架……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纵观我们的周围,离我们最近的爱人无非就是父母、爱人和孩子。 我们的爱来自他们,痛苦也来自他们,甚至我们的痛苦是因为,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我们无法承受。 正像那个姑娘说的那样,很多时候家庭关系就像一个解不开的恶性循环,想要打破就要先从放手开始。 每个人先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才有可能解开全家痛苦的魔咒。 资料来源:《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 张德芬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