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是谁确立的?

 凤凰山居士 2017-10-18


(备注:本文配图为李世民书法墨迹)

王羲之是书圣,而且这个地位,截至现在还未有人能推翻,甚至还没有更有力的证据能够推翻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不管是从清初开始,西方艺术融入到中国书法后的发展,还是后期沈曾植对书法碑帖结合的推广,甚至不管郭沫若、林散之、弘一法师等这些民国书法家对书法的不断创新还是力求变革,还是当下特别流行的书法模糊艺术概念的广泛流传,各路书家都没有推翻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书圣的地位,甚至无人能及。

但王羲之的这种书圣地位到底是谁确立的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搞明白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确立与那个朝代,基本上就能说明白这个问题。

只要了解中国书法史的人,基本上都能回答这个问题:王羲之的书圣地位确立于唐代。

这应该是广大书法人最为模糊而又清楚的概念。但再确定一下时间年号,是唐太宗李世民时代。

人所共知, 唐代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以其书法和诗歌为代表, 而李世民正是唐代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不但喜欢书法,而且特别珍惜书法人才,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就是他确立的。因为李世民在书法上做了几下几大主要贡献:

1、搜求各类书法遗迹。

为了解决获取第一手书法学习资料的问题, 唐太宗向全国颁发诏书, 并拿出内府金帛, 大量进行收购。一方面由于皇帝的权威, 并通过至上而下的行政手段; 另一方面又以重金购求。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搜求进献, 出售交易的热潮, 得到了不少真真假假的羲之等人的魏晋遗墨。为了鉴别真伪, 专门任命褚遂良对二王墨迹”细加鉴裁, 整理编目。“不愿出售的, 想尽千方百计的也要得到。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当时时辨才和尚藏,但不愿出售, 唐太宗就命御史萧翼化装成商人, 设计骗来。

由于对王羲之遗墨的搜集整理, 又加之太宗在《王羲之传论》对王的充分肯定, 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基本确立。这对唐及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真可谓晋代之“千里马”

遇到了唐代之“伯乐”。尽管后代或今天的书坛对创新问题争论不休, 但还没有人能动摇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2、特别珍惜书法人才

贞观元年, 太宗诏设弘文馆,设书法一科, 由欧阳询, 虞世南教授楷法, 诏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喜书者可就馆学书。

唐太宗对当时书法名家也极为器重。欧、虞都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 虞世南亲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传授, 妙得其体, 所书笔致园融遒逸, 外柔内刚, 风神萧散, 自开风貌, 唐太宗对其器重有加, 命虞世南写烈女传装饰屏风。虞世南也经常犯颜直谏, 太宗并不罪他,知道虞世南去世后,太宗曾慨叹无人论书, 魏征推荐遂良, 太宗即日诏令侍书, 太宗购求二壬墨迹甚多, 当时莫能辨其真伪, 遂良备论所出, 一无舛误。

3、身体力行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书法也是千古流传。这一点都是公认的,《温泉铭》则是太宗一佳作。

书法来自二王一脉且不守成规, 雍容和雅,圆劲遒丽, 朗润流美。通篇流溢出一种虎步龙行,豪放不羁的开国帝王的英武气概。

从而确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当然在此不能展开详细谈,只能这样说说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唐代书法史。

在书法理论上, 不仅强调“骨力”, 讲究书法的“冲和”之美, 而且指出“凡诸艺业, 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怡, 不能专精耳。”并把自己驰骋疆场的作战阅力引入书法, 悟出学书也要抓住主要矛盾, 作纵深突破的道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李世民利用帝王的权威, 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 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同时举办书法学校, 重视和培养书法人才, 宏扬书法文化, 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崇楷尚法唐代书法也对后世的书法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 我们可以结论说: 李世民在书法史上雄视百代, 其地位之高是无人可与相提并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