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老院里的母亲

 源源不断 2017-10-18


老 院 里 的 母 亲

赵 黎/文


中秋节,风轻轻地一动,便染了秋的颜彩,似曾相识的阳光落在地上,落了一地的金黄。秋天像一个清纯幽静的女子,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还带着微微的笑意和微微的凉。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中秋,就像青春的岁月,在生命里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是与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异地工作成家后,中秋,成了我一抹淡淡的乡愁。是的,游子不管身在何方,有一个地方,始终在心上,念念不忘;有一条路,让你魂牵梦萦,永不厌倦。那条路,就是通往家乡的路。



中秋节前夕,我打点所有的思念作为行囊,带领妻子、孩子开车奔赴故乡。


我的家在中原花木之乡鄢陵县太子岗村。车一进鄢陵,各种花木如林如织,恰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撩动着,又沉静着。农家庭院都在花木掩映下,任由落叶把它装扮得五彩斑斓。秋天的阳光透过红花绿树散落下来,花影树影,随风徘徊,枝间的啼鸟悠扬地歌唱,层林尽染,一抹秋韵织成锦。没有哪个时节,能像清秋时节这样惹人动情。隔着车窗,看着家乡这些景色,静静地入了眼眸,醉了心房。


车驶进了故乡太子岗村,村内人不多,我突然发现在我家的老房子前,弓腰站立着我那九十二岁的老娘,她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往村口眺望,不时的擦擦被风儿吹着她那殷殷期期的昏花老眼,丝丝秋风拂过,撩起母亲头上的如雪白发,随风飘呀飘……


从母亲企盼的眼神中看出,娘正等着我们的归来。这个画面充盈着母爱的真情,湿润人心,见到风中盼儿归的母亲,我的心猛然一酸,让我再次读懂“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


我下车紧走几步,上前拉着母亲消瘦的手说:“妈,我们回来了。”母亲慢慢地撩开随风飘洒在脸颊的白发,上下细细的打量着我,“回来了,回来了好!”一边用苍老的声音回应着我。一边转身又拉拉爱人看看,一边又拉拉孩子看看,用无限爱怜的双手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脸岁月犁就的皱纹脸上,透出满足的笑容。从母亲的笑容中,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眼里隐隐透出了泪花。我的心再次被振动,令我再一次领悟母爱的无彊,儿子回家看娘太少了!


全家人扶着母亲进到院里,母亲不停地问这问那问个不停,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他们的孩子。



进到老院,熟悉的院落,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又看到了父亲生前当年亲手种植的那棵老榆树,又看到了那几间历经风雨依然厚重的老屋。又看到了老屋和厨房的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老家具,歪歪斜斜、半遮半掩的,好像诉说着久远的记忆。


回到了故乡,看到了老院,见到了母亲,记忆的风吹了过来,心头漾出在故乡孩提时无边的春、夏、秋、冬时的心澜。心,会莫名的安静与柔软,一任灵魂于淡然中,诉说深深浅浅的温馨。


左邻右舍听说我回老家了,来了很多人,院子里瞬间洒满了乡亲们的欢声笑语。秋阳也笑眯眯的,似火如霞,煞是喜人,偶尔从树上发出鸟儿啾啾叽叽的鸣叫声,给老家这个静寂的院落增添了无限生机。


母亲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身板也直了许多,给乡亲端茶让座忙个不停,还时不时向人介绍一下自己的孩子。看到母亲高兴的样子,我突然明白,母亲要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和自己的孩子多聚聚。


自从我上班离开故乡后,多少年来,我知道一份牵挂永远萦绕在母亲的心头。我知道母亲牵挂的是什么,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深深的惦记;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牵挂是一份真情,一缕思念,一种幸福。


乡亲们走后,随着暮色降临,袅袅的炊烟伴随圆月初上,玉盘般的高高挂在天空,月光洒在金黄的树叶上,倾泻在白墙黛瓦上,照在晾晒的秋收的果实上,在莹莹清辉中组合成迷人的画卷。母亲将月饼摆上,又端上肉,摆上了鱼,不停地让吃让喝。始终洋溢的笑脸,似一种无言的温暖。我坚信,母亲看似无言的笑脸,定给全家人带来一生里最甜美的回忆。


家乡,许多回忆的曾经,渐行渐远。可在我心里,院子,还是那个院子,母亲,永远还是那个母亲,无论游子走到哪里,母亲的心,永远都不会和自己的儿女分离……



故乡的月亮皎洁明朗,或许,故乡才是心中的月。小时候,故乡的老院是记忆里简单的音符,司空见惯,奏不出动人心弦的乐曲。长大后工作异乡,才知老院是一首清远撩人的歌,因为老院里有最亲的人——母亲!


我敬重那些对孩子辛勤哺育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更敬重那些陪伴父母承欢膝下的儿女们。


故乡的晚风,格外的温柔,并牵动着一缕缕摇曳的月华。我深深地遥寄明月祈愿:母亲长命百岁,天下所有的母亲康健长寿!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