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场|冯纾苨:这不仅是爆改,更是让建筑活过来

 流深shi 2017-10-18

当你已经习惯每天去固定的地点工作;

坐拥CBD繁华的都市风景与便利条件;

心想这大概就是工作方式的全部可能时,

一股名为联合式办公(co-working)的浪潮正迅速漫延,

并以“共享”的概念冲击着传统的办公模式。


还记得那个把菜市场爆改成超级办公室的清华女学霸嘛?

她就是这场浪潮的弄潮儿之一。


近40000㎡,

超过260个团队、公司入驻,

让6000人下班后都赖着不肯走的共享办公空间,

她带领着梦想加的设计团队,

耗时仅仅一年多便完成,

彻底颠覆办公环境的传统定义。


从清华到宾大,

从非常建筑到梦想加,

面对时代洪流的席卷,

她始终初心不改。


是什么让她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一路打怪升级高歌猛进的背后,

有着哪些探索与执着?

本期ArchiDogs独家专访

爆改办公室而走红网络的清华女学霸,

“梦想加”的设计总监冯纾苨。


采访人:李鑫然/陈欣然

编辑:李鑫然




本期人物


冯纾苨


建筑学学士/景观学硕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曾任非常建筑主任建筑师

现任梦想加空间产品/设计总监



以下为正文


访谈内容


A=ArchiDogs

F=冯纾苨


A:从学生时代到走上职业之路,其间国内外建筑市场几经转型,许多建筑师都陷入了职业生涯的困境,转行的也大有人在。但您一直坚守在建筑领域,想了解一下是这个专业的哪种特质吸引了您呢?

F:我感觉建筑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它是无止境的,是一个需要终身去从事的事业,不会有一个终点,或者说达到了某一步就可以不做了,对于所有的人,不论从业多少年,还是可以不断地探索新的、未知的东西。对我来说喜欢的就是它可以一直一直做下去,到了40岁还是青年建筑师。



A:在求学阶段,您做过哪些有意思的尝试来探索这个学科呢?

F:在宾大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independent study,本质上是一个小的

research,和建筑系还有生物医学系的老师一起研究细胞的某一种行为,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去模拟这种行为产生的细胞形态。当时我们组有三个人,我主要负责编程。因为我感觉学建筑用到大脑的层面其实是比较浅的。例如,数学就是加减乘除,物理也仅仅停留在一些非常简单的模型层面。那个时候觉得,居然还可以通过这么精巧的工具去探索形态方面的问题,很入迷。


细胞行为研究与编程


其实那个study的成果和实际的建筑设计还离得很远。但那段经历让我感觉到工具对于一个设计师的重要性。别看我们现在用的工具,看起来好像更换成了电脑,但其实和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在绘图板上做设计的那种思维方式并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把在纸上画一条线变成了在电脑上画一条线,其实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还是可以继续探索的。包括编程,就是给你一个去设计自己的设计工具的机会。



A:梦想加的设计模式中有没有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应用呢?

F:梦想加的设计是一种空间产品的设计,我们并不是只做一次的,而是每个场地都要去做一个标准化的设计,还要收集很多用户反馈的数据,经过分析来进行产品优化,也就是设计标准的迭代。这种设计模式就能很好的和编程工具结合在一起,这是编程普及到日常建筑领域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过目前还没有达到编程式设计的程度,但有在自己做一些工具。我们现在做一个空间需要七八个专业的设计师、技术人员来协作,每一个设计师接触的信息量和工作量极大。


现阶段梦想加协作平台的登录界面


通过开发一套系统,可以避免在协作的时候人为传递信息可能发生的错误。我们现在做的很多计算机化是在这个层面。作为一个科技公司,软件团队中的技术人员会支持我们做这方面工具的开发。未来我们希望能把项目的整个流程所有方面都计算机化,形成BIM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做形态算法方面的尝试。



A:相比国内,国外的建筑教育带给您哪些不同的感触?

F:挺突出的一点是,国外的设计师比较个人化。

在清华学习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很多他们的经验和这个学科里公认的一些知识,因此可能只有极少数知识是你自己体会到的。但是在美国,设计课老师不会给你一个任务书,而是会提出一个问题让你去研究。你完全可以只用这极少数的知识来做设计,老师也不会责备你没有去想剩下的那些公认知识,而是会考虑你整个的逻辑是否完整,以及你体会到的知识是否从头到尾都体现在这个设计中。


另外,在跟老师交流的环节,美国同学会直接跟老师说,别人都已经这么做过了,我为什么还要这么做。这对于当时的我是大开眼界的,因为在国内参考或者模仿优秀的设计案例十分正常。但美国同学他们的逻辑是,我做设计是为了实现我的个人价值,不能和其他人一样,要体现出我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想想觉得,也对,那就按你想的来吧。


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对自己的设计非常负责。在国外的日子里,我们基本每天晚上凌晨两三点都一直在studio里待着,对自己画的那几张图有非常大的热情,就像自己的baby一样。


Independent Study: cellular networking within extracelluar matrix in the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血管形成过程中基于细胞外基质的细胞网络构建

同组成员:Joshua Freese, Jeffreys S Nesbit


同样,对于研讨课,老师会把大家分成学习小组阅读不同的论文,每个人都要发言跟大家讲自己的认识。老师的评价标准其实和评价设计是很像的,就是你们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能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个观点,哪怕这个观点是很片面的。我觉得这样的教学非常启发人的主动性。



A:这段留学经历对您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了哪些影响?站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下,一定会对很多东西产生别样的认识。

F:在宾大,大家会浮想联翩一百年以后的建筑会是怎样的,然而在中国我们所想的却是明年的建筑会是怎样的。这之间有着一个经济、社会背景的差异。设计其实是需要在一个文明程度比较高,大家素质水平也比较高的阶段才能够繁荣起来的,需要有自己生长的土壤。国外的整体水平会比较高,就算在乡村,公共建筑也大都会经过比较专业、仔细的设计,比如学校和电影院,有时候包括自己的家都是经过设计师来设计的。在这种状态下,设计师更多的是去想怎样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去做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设计。


然而我们整体的水平没那么高,一般人能接触的设计很少。很多时候还需要设计师去教育大家什么是设计。在日常领域,更多的是缺少设计,还没有到追求个人标签那个阶段。


可能还是清华教育背景的影响,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还是在国内,因为我还是希望能通过实际建造出的东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善。国内实际建造的机会更多,设计师能够带来改变的地方也更多。



A:在您回国发展之后感觉国内的行业的现状如何? 

F:国内可能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向趋于理性化过渡的过程中,行业末端的公司慢慢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前端设计水平比较高或者细分专业领域比较强的公司,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但是在国内,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人们缺少跟设计师合作的经验,很多情况下设计师还没法得到业主在专业上的充分信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A:作为设计师,面对这种局面是不是很难权衡是听自己的还是听客户的?

F:设计师在甲乙方关系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客户可能会觉得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就直接告诉设计师怎么做。设计师可能也会觉得应该满足客户的需要。但其实如果设计师处于被指挥的状态,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专业性全部发挥出来,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后就会变成一种大家都不是非常满意、互相妥协的状态。


在非常建筑工作的时候,因为这里很有名气,所以慕名而来的业主都比较尊重设计师的意见,设计师相对也能够站在比较主导的地位去做一些设计。但实际上,我们还是要花很多精力去向甲方争取决定权,在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但我们觉得很重要的、可能只有设计师能够理解的设计决定上。有时即使成功了,相互之间还是可能有理解上的错位。如果用户不认可你设计的使用方式,就会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自己去改造。


但其实建筑是有生命的,当真正使用起来的时候,建筑才真正的活过来。当设计师的追求和用户的需求没办法匹配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建筑本身会遭殃,也没办法按照设计师当初构想出来的形式活下去,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个对我来说,会是很难过的一件事情。



A:对此您有过哪些想法呢?以应对这种现状。

F:我觉得可能做设计产品是一个方式。其实像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这些领域早就已经产品化了。设计师不是对甲方负责,而是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产品的好坏是通过市场去检验的。你去买一个苹果手机,不可能跟苹果设计师说给我装一个安卓系统吧。你是认可这个产品,才会为它买单,你是考虑清楚了的。


我当时想做的是一些规模很小的东西,比如公寓。就是去租一些现状比较差的公寓,把它改造后转租给喜欢这个设计的人,这种产品投资不大,设计师可以把控得比较到位,做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A:之后跟梦想加的合伙人结缘的关键契机是?

F:当时我在想公寓这个事情时,遇到他们正开始做联合办公空间,有趣的是几个创始人都不是建筑方面背景,所以正好是非常产品化的思路。


而且他们的想法是做智能空间管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如果以传统的方式去做,会涉及到很多管理成本的问题。但是有了科技的智能化管理工具来辅助,不仅会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与成本,让这件事的可行性提高;还可以让这个空间实现24小时运转,以自助服务的方式替代管理人员坐班。


梦想加智能管理——门禁扫码



A:简要介绍一下梦想加的模式吧!

F:梦想加把空间设计产品化,设计师负责交付的是实际的办公空间产品,如果客户喜欢这个产品,就可以直接买单。其实比较好的设计事务所都会预先选择自己的客户,客户可以接受我的设计,我才能跟他进行合作。我们现在是把这种预先选择变成一种商业模式,把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变成一个产品,变成一个设计师能够自主控制其质量的产品。



A:这的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不太会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F:其实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植根于客户的需要,但是我们会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帮他们做一些判断和权衡。


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玻璃贴膜的问题。一般客户的直觉是我不希望别人看到我的办公室,所以要贴一个膜把自己保护起来。


传统的贴膜效果


但我们规定不能贴膜,因为需要创造一个很好的社区氛围,大家都是很开放很透明的状态。当你在公共空间行走的时候,可以看到两侧都是其他行业的人,你可以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去找他们聊天,甚至达成合作关系,或者单纯地看看别人在做哪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对于你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如果真的全都贴膜,就没有共享的概念了,这里也会变成一个类似于群租房的让人感觉很沮丧的地方。


梦想加的不贴膜效果


当他们真正使用起来就发现,不贴膜其实没那么别扭,尤其是看到社区的氛围这么好的时候,会觉得我们坚持这一点其实挺棒的。



A:梦想加社区的平均入住率在85%以上,可以说非常火爆了,您认为你们的产品吸引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F:首先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很多人其实有这种需要。


一方面租金可能会比客户自己去改造要便宜,不用自己装修,除甲醛,也不需要自己去雇前台、保洁和买打印纸,所以可以很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且现在全球的趋势都是小企业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小企业会更加适合使用这种联合办公空间。规模小自己拥有一个办公空间会更加困难,因为无论多小,都会需要会议室、配套设备,而自己去维护一套使用率低的设施,性价比其实不高。


另一方面我们会比较强调社区的文化,希望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可以交流思想碰撞的工作社区,而不只是我们为了省钱而分租一个空间。来我们这里办公,也是一件比较潮的事情,只有思想上非常年轻的、有创新意识的、热爱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会来用我们的共享办公空间。


梦想加办公空间中浓郁的社区氛围


A:在中国,从梦想改造家开始掀起一股改造热潮,我们知道梦想加很多空间都是改造的结果,那么您认为建筑改造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F:我觉得改造本身有一种新建项目所没有的魅力,能够真切地看到设计价值的体现。比如这里以前是一个菜市场,随着我们的改造,它变成了一个很潮的办公空间,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改变,所以会很有成就感。


朝外MEN梦想加改造前后对比图


关于改造,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本身的样子,它拥有自己的特点,你需要尊重这个建筑本身的状态,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套进去,这样首先是不经济的。


其实我很喜欢建筑结构搭起来,但还未建成的状态。这个建筑可能不会很好看,因为她穿上了一件不适合自己的外衣,但是结构本身拥有自己的美感,是一个很纯粹的东西。我会围绕结构本身去挖掘它的美感与特点,使它在我们的设计中得以发挥出来。对一个城市来说,虽然是很小的空间改善,也可以让这个城市感觉更舒服一点。


首开松榆里梦想加改造前后对比图


其实做改造其实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会比新建一个所有都是理想状态的建筑,增加很多困难。但是具体麻烦的地方是千变万化的,去了解建筑本身的现状就要花很多时间。年代久远的建筑没有cad辅助,可能就只有一套蓝图,也可能并没有完全按照图纸施工,而建成以后又被不同使用者修改,所以没有一套准确的图纸。有时施工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每天驻扎在现场,哪里出现问题就会修改设计方案。 



A: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改造过程中最有激情的时刻吧!

F:一定在是去现场的时候。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去现场,看如果它的效果非常符合我们的设计,包括有一些细节做得非常漂亮,就会感觉非常棒!哪怕是在现场看到错误及时纠正过来,使得最后做出来的效果更美了,这些时候都会觉得兴奋。在正式开业之前,设计师要去现场去布置一些东西,因为有些饰品还有画,只有设计师自己知道应该布置在哪里,会有一种周末去画黑板报或者去郊游的期待感。


我也能体会为什么设计师有时候想要做一个纯粹的、只关注设计阶段的乙方,因为设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真的会让你消耗很大一部分精力。但是我觉得随着品牌越来越被大家认可,这些事情都会越来越顺利,当你的产品越来越成熟,实施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快速。反而你就会投入更多时间到研发上,去畅想一些在传统状态下没有办法实现的东西,比如像科幻电影场景一样的办公室。



梦想加新项目定妆照

这是梦想加的第一个OAAS设计输出项目

不是梦想加自己的场地

而是受邀为他人设计改造的办公室


A:其实现在年轻人出游也会更多的考虑像Airbnb这类App上有风格特点的民宿,人们对于设计也渐渐在有自己的要求。

F:我觉得这些都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变化,而且现在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度是全球领先的,所以互联网的力量从线上引起很多线下的社会变革,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它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一些。


联合办公这种形式可能以后会到达10%到20%的市场占有率,而现在可能只有0.1%,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在北京已经开了十几家,接下来的半年还会在北京和成都开设6~7个新空间,比如在成都顶级商业中心开设的IFS空间,在望京的2个空间和三里屯、上地、北京西站的几个改造类项目,而且还会继续开下去的,让它成为一个热点式的存在。不管你到了这个城市的哪里,都有一个梦想加空间可以去到里面去喝咖啡、开会、办活动,有一个Pass卡,你就能随时接入属于自己的小型工作站。


梦想加空间分布地图,北京



A:您觉得现在的工作状态在您以往的工作生涯中算得上巅峰嘛?

F:我希望不是巅峰吧。我觉得现在工作很好的一点就是有很多可能性,我觉得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就是能够不断地激发新的想法并且有机会去实现它,而不是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以前在传统设计行业的时候,有时会感到自己很无奈。现在虽然有很多烦恼,但是都可以想办法去解决,有空间去优化和改善。



A:最后,对于现在的建筑学生以及年轻建筑师,可以给一些具体的建议么?

F:我有这个资格吗,我觉得我也是年轻建筑师呀(笑)。


不过如果回到学生时代,我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去探索。因为建筑不是你在学校五年的时间里就可以面面俱到的,所以在学校里,更重要的是发现你的热情,找到可以坚持自己热情的方面。因为以后还会有很多时间去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的建筑师。但是你的热情会决定你的方向,当你在一个方向走得更远的时候,你才能对这个行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而不是说去泛泛地接受所有方面。


我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师需要激进(aggressive)一些,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要能为自己的观点负责。你需要非常相信自己的设计,在面对各种怀疑时要自己去研究、查各种资料、想各种办法而且要有坚持探索最佳解决方案的那种毅力。这样才能以一个领导者的角色统筹各个专业,才能把这个项目真正带领起来,让这个建筑具有它自己的精神。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