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爱玩的数学家:沉迷一切户外运动,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最后差点没把自己作死……

 茂林之家 2017-10-18


对方不想跟你说话

并向你抡了一拳


关于科学家,超模君已经介绍了不少,而我们对科学家的印象都是温文尔雅的大师,顶多就拿着实验数据,跟其他科学家进行一场唇枪舌战。


不过,今天超模君要讲的这位科学家,就不满足于口舌之争了,人家可是要动手打人的。



就是这位仁兄啦!


20世纪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几个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安德列·柯尔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



1903年,安德列·柯尔莫哥洛夫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小镇,母亲在他出生10天后就因病去世了,而父亲作为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革命者,后来也因战斗牺牲。


庆幸的是,出身贵族的外祖父还是有点能力的,立马将小柯接回自己家,用心呵护起来。再加上两位姨妈的悉心照顾及指导,小柯慢慢显现了惊人的天赋。


5岁时,小柯就独立发现了奇数与平方数的关系,即:1=1²,1+3=2²,1+3+5+7=4²……得出了前 n 个奇数相加等于 n² 的结论!


甚至小小年纪就承包了自家开办的家庭杂志的数学栏目,时不时就在上面发表一下自己的发现。


6岁时,小柯跟着姨妈去到莫斯科,进入了一所当时最先进的预科学校就读。求学期间,小柯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他从未接触过的物理和生物


初中的时候,小柯表示这些知识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自己了,便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同时,他也开始研究象棋、社会问题,还对历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0年,高中毕业后,柯尔莫哥洛夫一时脑抽,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列车售票员。

在这里,他终于第一次体验到“平民”的痛苦,每每看到俄罗斯民兵欺压老百姓,看到这些不公之事,他都忍不住冲上前去,跟欺压者大打出手。


(da)(jia)之余,柯尔莫哥洛夫写了一篇关于牛顿力学定律的论文,只不过论文的原稿没有保存下来。


同年,柯尔莫哥洛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刚开始那段时间,他沉迷于研究历史,调查了15~16世纪的诺布哥罗德的财产登记,还将此写成了一篇出色的历史学论文。


莫斯科大学


当他屁颠屁颠拿着自己的成果给老师、著名历史学家巴赫罗欣看时,迎来的却不是表扬,而是:

在历史学里,想要证实自己的观点,需要几个甚至几十个正确的证明才行。而你的这篇论文只有一个证明。


一般人听到老师这样讲,都会非常不好意思地回去了,可是,柯尔莫哥洛夫不是一般人,不仅没走,还厚着脸皮追问老师:“那请问什么地方是只需要一种证明的呢?


老师巴赫罗欣回答:“数学。”


于是,柯尔莫哥洛夫就这么愉快地决定学只需要一种证明的数学了。。。



进入数学王国的柯尔莫哥洛夫,就这样开始了他开挂的一生。


他参加了斯捷班诺夫的傅里叶级数讨论班,于1922年2月发表了关于傅里叶级数,解析集合的著名论文,定义了集合论中的基本运算,震惊学术界。


同年6月,他又发表了一个几乎处处发散的傅里叶级数,到1926年,他进而构造出了处处发散的傅里叶级数。

据说,这个级数是他在当列车这个级数是他当列车售票员时在火车上想出的。


1925年,大学毕业后,柯尔莫哥洛夫成为了数学分析大师尼古拉·鲁津的研究生。


而他与鲁津也是“不打不相识”,在大一的时候,柯尔莫哥洛夫就直接在鲁津的课上,怒怼了鲁津,同学们都目瞪口呆。。。


不过后来,柯尔莫哥洛夫解决了鲁津提出的一个问题,成功让鲁津刮目相看,立马决定收他为弟子。


这一年,22岁的柯尔莫哥洛夫一连发表了8篇高质量论文,其中,就包括他与辛钦合作的概率论处女作,建立了关于独立随机变量的三级数定理。


他证明了排中律在超限归纳中成立,构造了直观演算系统,还证明了希尔伯特变换中的一个车贝雪夫型不等式,后来成了调和分析的基础。



1929年,柯尔莫哥洛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当助理研究员,2年后升为教授,开始指导研究生。


1933年,柯尔莫哥洛夫成为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研究所所长,创建了概率论、数理统计、数理逻辑、概率统计方法等教研室。


1935年获得苏联首批博士学位,1937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而1930年代,也是柯尔莫哥洛夫的创造巅峰。在这一时期,他发表论文高达80多篇,内容涵盖概率论、射影几何、数理统计、实变函数论、拓扑学、逼近论、微分方程、数理逻辑、生物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等。


其中,1933年出版的概率论巨著《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首次将概率论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上,解决了希尔伯特第6问题的概率部分,一经问世便得到世界公认,为现代概率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柯尔莫哥洛夫发现了湍流理论的重要定律——“三分之二律”;在生物遗传学方面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动力系统理论中引入了熵的重要概念,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后来还导致混沌理论的诞生;开创了演算信息论(柯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理论)和演算概率论这两个数学分支。


柯尔莫哥洛夫的研究几乎遍及数论之外的一切数学领域,他先后用新方法开创了十多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众多学术学派的奠基人。


柯尔莫哥洛夫一生发表学术论文488篇和科普文章57篇,在教育领域首创数学寄宿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有方,直接指导的学生有67人,他们大多数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其中14人成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



柯尔莫哥洛夫如此强大、高产,也终于有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人了。。。

1963年,在第比利斯召开的概率统计会议上,美国统计学家沃尔夫维茨(J. Wolfowitz)说:“我来苏联的一个特别的目的是确定柯尔莫哥洛夫到底是一个人呢,还是一个研究机构


柯尔莫哥洛夫为何在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都如此的充满创造力,几乎癫狂般地出成果?



那估计是因为他极其爱玩了。。。


柯尔莫哥洛夫沉迷一切户外运动,他最喜欢的研究方式就是去旅行。。。



他不喜欢一直呆在实验室,面对这四堵墙工作,便经常跟好友亚历山德罗夫相约一起出去浪。


他们一个星期只有3天是安心呆在学校里的,其他时间不是去滑雪、划船,就是去徒步(平均路程长达30公里)



有时穿越高加索山脉,游览塞万湖,留在小岛上,一边享受着游泳、日光浴,一边进行着数学研究。

亚历山德罗夫就戴着墨镜和巴拿马草帽,在阳光下撰写了一部拓扑学经典著作;

而柯尔莫哥洛夫则在树荫下研究连续状态和连续时间的马尔可夫过程,并于1931年发表了成果。


塞万湖


有时相伴去世界各地游学,访问柏林、格丁根、慕尼黑、巴黎等,结识了希尔伯特、库朗、兰道、外尔、卡拉泰奥多里、弗雷歇、波雷尔、莱维、勒贝格等一流数学家,偶尔一起出去林间散步,湖中畅游,在欣赏美景之余,讨论学术问题,很多奇妙且关键的思想也因此产生。


1962年,访问印度时,柯尔莫哥洛夫还建议印度所有的大学和研究所都建在海岸线上,以便师生在开始严肃讨论之前,可以先愉快地游泳。。。



这样的柯尔莫哥洛夫,生性直爽自然不是盖的,这不,一言不合就给了别人一巴掌!


在一次苏联学术会议上,由于与数学家Luzin(注意,这不是他当年的导师)意见不合,几经辩论无果之后,柯尔莫哥洛夫终于忍不住跟Luzin大打出手了。。。



在学术会议上搞出如此“大阵仗”,柯尔莫哥洛夫理应是要遭到点教训的,而神奇的是,最后这件事竟然不了了之了。。。


因为“大佬”斯大林得知此事后,竟然“大声叫好”,大赞柯尔莫哥洛夫的真性情!(求此时Luzin的心里阴影面积……)



柯尔莫哥洛夫的“作死”事件还远远不止这些。


70岁大寿时,他组织了一次滑雪旅行,穿着短裤,光着膀子,在寒风中将一众参与者甩在了后面。


经过这次,柯尔莫哥洛夫对自己的强壮体魄表示高度认可,于是,在70大寿不久之后,又跳进冰水里游泳。。。


结果,被送到医院抢救,没了半条命。。。




柯尔莫哥洛夫不仅仅沉迷户外运动、数学研究,他还研究哲学、语言学、诗歌、美术、建筑、音乐,甚至对他“最初的爱”——历史学也从来没放弃过。

柯尔莫哥洛夫辞世一年之后,俄国著名历史学家瓦伦丁·亚宁从柯尔莫哥洛夫的手稿中发掘出了这篇关于俄国中世纪历史的遗世之作。


直至此时,这篇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这一历史领域的开先河之作才得到历史学界的重视。


亚宁教授在评述中写道:“作为其研究方法的基础,作者提出了概率理论的应用,这一方法从未被运用到诺夫哥洛德地区财产注册的研究上,而且直至今日也未被广泛采纳。历史学界的这一遗憾正是源于学者们对柯尔莫哥洛夫七十年前这篇论文的忽视。”


在亚宁教授的主持下,柯老邪的这篇文章也在三年后正式发表,终成经典。


他不羁,他博学,兴趣广泛,性格谦虚,从来都不夸耀自己的成就和荣誉,尽管自己已经是二十几个科学院的院士,以及许多名校的荣誉博士,并且已经获奖无数。



他淡泊名利,不看重金钱,他把奖金捐给学校图书馆,并且不去领取高达10万美元的沃尔夫奖。


他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科学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