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花回家”:韩少功汨罗老乡见面会实录

 老鄧子 2017-10-18

“他叫韩花。”

“我们都叫他韩花。”

“他书中写的我,是个不好不坏的人,比较好。”

“他常来,这里他好多朋友。”

“有一次,他来过一回,但我不在。”

“太多年了,好多人都不在了……”


2017年10月15日,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群英村,原天井公社长岭大队团坡里,如节日般热闹。在今天,他们将迎来久违而熟悉的客人。

他是著名作家韩少功,是如今的“韩大嗲”,更是他们四十年前的“韩花”。

“今有韩大爹”韩少功文学创作40周年汨罗乡亲见面会今天在这里举行。天涯杂志部分同事及特邀嘉宾参加了这次难得的聚会。这或许是韩少功历次文学活动中最特殊的一次。

村口悬挂着“欢迎韩大嗲夫妇回乡省亲”的条幅。会场旁边,陈列着韩少功作品名字的书法作品。韩少功下车以后,便和在村头等候的乡亲们聊了起来。

活动由汨罗籍的知名学者黄灯主持。


汨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代表主办方致辞。

《天涯》杂志前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王雁翎代表海南省作协和《天涯》杂志祝贺“汨罗老乡座谈会”的召开,并向韩少功老师致敬。

她谈到汨罗之于韩少功的“文学原乡”意义,以及“韩少功模式”的典型意义:

一,韩少功1968-1978在汨罗下乡、工作10年,从2000年回到汨罗八景峒建屋,每年大半年在此居住,也已是第17个年头,韩少功的文学创作总是围绕着汩罗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汨罗是他的文学土壤,滋养了他的写作。今天这个会以他的文学原型人物、长岭村的父老乡亲们为主角,这在文学会议作家会议中绝无仅有,韩少功创作的人民性在此得到了真实的见证。汨罗之于韩少功,就如同高密之于莫言,故乡小镇那块“邮票大小的地方”之于福克纳,也已成为韩少功的文学原乡。

二,韩少功这种扎根-离开-回归的模式,不仅仅为了文学,而是远大于文学。中国很多作家出身于乡土,青少年时期读书工作离开乡村生活于城市,有了一定的审美距离后回望故乡写出了成名作,但随着年龄渐长他生活于城市的时间已远超过乡村生活,他所拥有的是少年时期的乡村生活经验,对当下进行时的乡村生活却是隔膜的,所以我们总是强调作家要深入生活要“深扎”,但我要说韩少功的回归汨罗,并不是什么“深入生活”,他在汨罗本身就是在生活。他说自己就是八景峒人,他深度参与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为八景学校的小学生编教材改作文交学费,还带村官向上级“讨钱”,身体力行做环保,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献策等等。这一切不仅仅潜移默化地引领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风气,而且也使他对基层社会三农问题有了切身感受,促进了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入思考。如果说他的《马桥词典》是他对知青时代长岭村生活一次语言学的深情回望与咀嚼,那么他回到汨罗后创作的《日夜书》《山南水北》等作品,就是他在汨罗生活之余的分沁物、副产品。同时因为韩少功归来时已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作家和思想者,也使他面对汨罗当地人民的生活,能有更深更多的“看见”。

汨罗与韩少功,韩少功与汨罗,二者之间的不解之缘,将随着时间越来越呈现出它的意义。


      韩少功、梁预立贤伉俪向当地捐赠图书。


播放由楚兮文化制作的短片。



韩少功与乡亲们一起观看视频。


视频所勾起的回忆,让韩少功一度湿了眼眶。


出席见面会的韩少功先生知青时期相关人物及作品人物原型先后发言,场面热烈感人。在不断地追忆中,人们似乎回到了四十年前,他们的青春岁月。

李复查  男  65岁   农民      《马桥词典》中复查之原型

李检书  男  64岁   退休干部  《马桥词典》中梓成之原型之子

李世昌  男  70岁   退休教师   时任长岭完小教师,梁预立同事

李龙光  男  70多岁 退休干部   时任长岭大队支部书记

李玄夫  男  71岁   退休教师   韩少功下乡时长岭大队宣传队同事

李可庆  女  64岁   退休职工   韩少功下乡时长岭大队宣传队同事

戴铁香  女  60多   农民      《马桥词典》同名人物,宣传队同事

胡子一  男  67岁   退休教师   时任长岭完小教师,梁预立同事

吴云华  男  69岁   老村干部   时任长岭大队支部副书记

胡新民  男  69岁   退休教师   时任长岭完小教师,梁预立同事

彭孟兰  女  70多岁 农民       《风吹唢呐声》中二香之原型

胡应根  男  90岁   农民       时任长岭大队大队长

丁岳文  男  80多岁  茶场老场长 韩少功下乡时茶场同事

李秋兰  女  70多岁  退休教师 时任长岭完小教师梁预立同事

胡春芳  男  70多岁  农民     韩少功下乡时长岭大队宣传队同事

舒德琪  女  62岁    农民     时任长岭大队部营业员

胡志飞  男  70多岁  农民     韩少功下乡时长岭大队宣传队同事

李富荣  男  70多岁  农民     韩少功下乡时长岭大队宣传队同事

李孟云  男  70岁    农民     韩少功下乡时长岭大队宣传队同事

胡    母  女  80多岁  农民         韩少功下乡时住户户主遗孀

熊知仁  男  嵩山村 农民    《马桥词典》《鼻血》有其影子

尹良华  男  双合村 退休干部  《史遗三录》等有其影子

范菊华、江合良夫妇  双合村  退休教师 安心返乡务农的特点人物

......

韩少功在不断倾听中,眼眶再次湿润了。


梁预立老师甚至在随后的发言中,几度哽咽(图片来源:今日汨罗“生如夏花”)。


以下是韩少功和梁预立两位发言时的影音,虽然是带有长沙口音的汨罗方言,但仔细听还是可以大致听懂的。韩少功在讲话中当场表示,向当地小学和敬老院各捐赠3万元。这已不知是他第几次向当地捐款。





最后,韩少功梁预立与老朋友们合影(魏建华摄)


与当年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部分成员合影。


与天涯杂志社出席活动的同事及特邀嘉宾合影(魏建华摄)。从左至右:林叶(《天涯》编辑)、王雁翎(《天涯》前主编)、韩少功、单正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项静(《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李宁(《天涯》编辑部主任)。

活动前一天,天涯同仁还到八景学校韩少功的家中拜访(合影由魏建华拍摄)


《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次活动的情景,不禁令人感慨,为人为文,或许都是如此吧。


文图:李宁

相关报道


韩少功 | 马桥记忆,40年前的知青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