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说歙砚之老坑与新坑

 沙漠无涯 2017-10-19


关于老坑的定义,确实有些模糊不清。我们辨别砚石,考虑坑名是有必要的,但切不可拘泥于砚坑,只要料质优良便为上品。

寒山提供


老坑与新坑的字面理解

老坑与新坑,从字面去理解,不外乎两种解释:一种是在砚坑中有“老坑”和“新坑”的具体坑名;一种是按时间划分,过去开的砚坑称为老坑,现在开的砚坑称为新坑。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老坑,就是所谓的“四大名坑”。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是不准确的,甚至关于“四大名坑”,也是现在人定义的,从考古上,没有“四大名坑”的说法。

裘国平提供


吴振开提供


老坑石的特点

一般来说,老坑石质地莹润,细腻光泽,玉德金声,呵气生云,贮水不涸等,并富含云母石英等成分。一般人认为,只要是老坑石,石质都很好,这样理解当然不妥,老坑石材当中也并非全是优质石材,其中由于石层不同不乏枯松粗劣石质夹杂其间。有些老坑的子料由于在水中冲刷浸泡时间久远,在石表产生一些类似珍珠贝壳样的特殊光泽,尤其温润可爱,敲击则发木声。

吴日生提供


从具体坑口去理解新、老坑

龙尾石的开采颇早,从有关史料来看,为唐代开元年间中叶,迄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千二百多年里,先后在龙尾山开发了不少砚坑。而这些砚坑主要在砚山村周围和济溪村附近,每个砚坑都有着自己的名称,如眉子坑、里山罗纹坑、罗纹坑、樟树背、桥头坑、水舷坑、水嶡坑、溪头坑、叶九坑、金星坑、济源坑、碧里坑、紧足坑、荘基坑、外荘坑等。歙砚中名贵美妙的眉纹、金星、金晕、罗纹,鱼子、龙鳞、玉带、庙前青、庙前红等,就出自以上砚坑之中。如果,人为地去把这些所有坑口区分为老坑和新坑,然后,言辞之间都透露着“老坑为优,新坑为次”,这种做法我们是不赞成的。我们会倾向于直接以坑口具体的名字去定义每个坑口,然后,根据具体的石品来区分石质的优劣。


浸歙提供


按时间顺序去理解新、老坑

在龙尾山,唐代开发砚坑为眉子坑、里山罗纹坑、罗纹坑。宋代开发的砚坑有水舷坑、樟树(也可能是唐朝,具体有待考证)、桥头坑、水嶡坑、溪头坑、叶九坑、金星坑、济源坑、碧里坑和馿坑等。元代开发的砚坑是紧足坑、荘基坑、外荘坑。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没有开发新的砚坑,只是在旧坑中续采。解放后,在恢复龙尾石的开采时,也是在旧坑遗址处进行的。

江印钦提供


孙涛提供


对于龙尾山如此诸多的砚坑,如果我们以时间早晚来论其新老的话,显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比如,以唐宋时期为例,唐代是一个起点,不存在老坑与新坑的问题,那么到了宋代就不同了,唐代开的砚坑自然为老坑,宋代开的砚坑则为新坑。到了元代,宋代开的砚坑就自然转化为老坑了,而元代开发的砚坑则成了新坑。我们再从现代看,历史所开采的砚坑都属老坑,只有现代开采的砚坑才是新坑。就此而言,龙尾山的老坑是很多的,新的砚坑几乎是没有的。

裘国平提供


杨裕军提供


老坑石材就好,新坑就差吗?

当然不是,这也没有历史依据。

诚然,砚石的优劣与砚坑有关系,但不是老与新的关系。老与新只是时间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的。比如,今天的新坑到了明天就成了老坑。而砚坑中砚石的质量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再说老的不一定就好,新的未必就差。宋代开采的水舷坑、金星坑所出的石材就不亚于唐代眉子坑和罗纹坑的石材。

吴日生提供



吴淦元提供


鉴别砚石的优劣关键是砚石本身

砚坑与砚坑之间,相比之下,所出的砚石在石质上有优劣之分。同一个砚坑所出的砚石也有优劣之别,因此,鉴别砚石的优劣关键是砚石本身。如宋大文豪苏东坡赞龙尾砚的“玉德金声”、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砚史》中说:“无星者细罗纹为上。”等,都是针对砚石的质地而言,只有具备这样条件的砚石才是好的歙砚。至于这样好的砚石出自哪些坑、哪个坑出的砚石质地最好?需要进一步研究。

程德林提供


今天,我们在这里说老坑和新坑,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纠结于哪些是老坑哪些是新坑,更不能简单的去定义老坑和新坑砚石的优劣,而要具体根据砚石本身去辨别砚石的优劣。所以,要想真正辨别砚石的优劣,还是要系统地学习歙砚知识。

浸歙提供


参考文献:《歙砚》(胡中泰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