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沐:艺术消费市场大行其道是不容置疑的趋势

 天宇楼33 2017-10-19

青瓷龙纹碗(高仿) 雅昌艺术网供图

 鸡缸杯拍出天价后,高仿品也受热捧。雅昌艺术网供图

高仿李苦禅花鸟画。雅昌艺术网供图

目前艺术衍生品品类主要在复制版画、丝巾、衣物、背包、杯具、餐具等品类,根据已有数据分析,艺术消费时代可能还没完全到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潜力会在哪里?对此,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沐认为,在不远的将来,艺术消费市场会大行其道,并且是不容置疑的趋势。


以艺术家为品牌的衍生品市场 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谈及艺术衍生品,有几位日本的艺术家不得不提,村上隆、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等,但在国内为什么还没出现一位出名的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产生大的社会影响?


西沐表示,我们一些主体性、民族性的艺术形式,比如中国书法以及其他的中国艺术品本身好像没有大规模的艺术家品牌衍生品产生,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IP”是近年较热的词,大概可以理解为“有人格温度的,能持续变现、持续衍生的一切都叫IP”。其核心是“携带深厚文化属性,有铁杆粉丝的,凭自身的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或单一品类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持续关注,进行分发”。这一点,跟艺术衍生品似乎有不谋而合之处,然而,在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北京大学美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郭羿承看来,目前国内尚未有艺术衍生品达到这样的程度。


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分析,艺术消费时代可能还没完全到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潜力会在哪里?对此,西沐认为,艺术消费市场在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少美术馆也在强化艺术教育,并开始做一些艺术衍生品,这都是一些非常积极的信号,从产业体系和市场潜力来看,我认为在不远的将来,艺术消费市场会大行其道,并且是不容置疑的趋势。


西沐介绍,据国外数据统计,在艺术市场交易中,艺术衍生品的成交额几乎是原创艺术品市场的六倍,这一点,在陶瓷艺术里面有一些表现,“比如景德镇陶瓷,陶瓷产业交易一年的成交量大概在400亿元人民,但是艺术陶瓷占了很大比例,原创艺术品可能在一年卖2000万元,而艺术衍生品则可以上亿元,虽然国内目前还处于艺术衍生品发展的过程中,但我们相信,随着艺术衍生品的发展,以艺术家为品牌的衍生品市场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目前艺术衍生品品类主要在复制版画、丝巾、衣物、背包、杯具、餐具等品类,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也存在盲目现象,似乎只要日用品印上艺术家的作品以后,就能够成为艺术衍生品。以致不少人看来,艺术衍生品很多时候有“衍生”但缺乏艺术性,或者文创产品只有产品,缺乏“创意”。


对此,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市场与产业专家、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专家顾问向仕杰就这种现象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目前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产品缺乏创意,大多是图像的移植,第二,品质一般较为粗糙,这是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为目的的结果;第三则是艺术品本身的文化价值缺乏真正的提炼与凸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