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7亿!尚未发挥全力的二战美国子弹生产

 昵称12310011 2017-10-20
417亿——尚未发挥全力的二战美国子弹生产
身披M2型重机枪弹链的克拉克·盖博中尉,《乱世佳人》中出尽风头的这位大叔在二战后期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兵。

先简单的列出几种主要枪弹的产量
M2型重机枪用12.7毫米子弹——产量100亿发
M1汤姆逊和M1911柯尔特手枪用11.43毫米手枪弹——产量40.7亿发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和M1919机枪用7.62毫米步机枪弹——产量250亿发
在二次大战这个极端崇拜火力的时代,美国的军火工业在轻武器弹药方面创造了闻所未闻的耀眼成绩。

1940-1945年美国弹药工业产量——417亿8859万3千发口径 数量 合计 41,788,593,000 15.2毫米 6,100,000 12.7毫米 10,042,259,000 11.43毫米 4,072,000,000 9.65毫米 187,000,000 9毫米 548,600,000 7.92毫米 798,800,000 7.7毫米 1,068,000,000 7.62毫米 25,065,834,000
一战期间美国的弹药工业就为自己和其他协约国提供了大量弹药,并且在一战结束时还有约10多亿发的剩余库存,经过十多年的训练和到期的销毁,使美国陆军轻武器弹药库存在1940年为止大约比1919年减少了一半。
1940年英国刚刚从敦刻尔克撤退时是它最危险的时刻,美国政府立即批准向英国出口1.38亿发7.62毫米步机枪弹,约占美军当时该种子弹库存的1/4。在1941年3月之前,美国又向英国援助了1.88亿发7.62毫米子弹。这个时期的地主——美国因为还完全动员,看来也没有太多余粮。
1941年的美军虽然装备水平还算不错,但弹药由于和平时期缺乏积累,与全面战争的需求相去甚远

同时美国也在大力扩充自己的弹药工业规模,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第一波新建弹药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月产量一下子跳到了3亿发。但这个产量仍远远跟不上军方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增长的需求。
整齐划一的12.7毫米重机枪弹包装箱

弹药危机
克莱斯勒公司在1941年在埃文斯维尔破土建造一座新的弹药工厂,当时收到的军方合同是每月500万发,一个星期后,军需委员会的军官递交了一份正式文件,要求将产量提高到每月1000万发。而在之后的两个月里,这种需求数量的变更又发生了三四次,从发正式文件改成急火火的电话通知,最后月产量要求一路飙升到了3000万发。这虽然只是一家弹药工厂的情况,却反映了当时美军弹药不敷使用,急需提高产量的现实情况。

1942年夏天到秋天,第二波和第三波新建的弹药工厂也开始了生产。其中,第二波的三家工厂总计招募和培训了35000名工人,这次扩张使美国弹药月产量上升到7.62毫米子弹4.8亿发,12.7毫米子弹1.4亿发。
其中7.62毫米子弹的月产量就已经追平了日本各类轻武器弹药的平均年产量。
惊人的产量,让凡是跟美国轻武器弹药有关的统计数字都变得非同寻常。
1942年夏秋,两艘美国货船被德国U艇击沉,仅这两艘货船的沉没就造成2.4亿发步机枪弹的损失,这相当于当时中国弹药产业两年的产量。
1944年4月20日遭到日军袭击,引发大爆炸的美军弹药船保罗·汉密尔顿号,其爆炸的瞬时闪光让黄昏变成了暗夜。

向钢壳进发——黄铜的短缺
美国军火工业虽然掌握有全球超过半数铜矿的支持,但扩张速度也还是太快了,急剧扩大的弹药生产规模让黄铜的供应不堪重负,弹药工厂开始在军方的支持下对钢壳子弹的生产工艺紧急进行研究。
美国子弹向来是铜壳,导致轻武器设计时拉壳勾及弹膛等等都是为锥度很小的铜壳配合的,因此在润滑度和韧性上都稍差的钢壳子弹的研究上进展缓慢。到1943年1月为止,只有克莱斯勒的11.43毫米钢壳手枪弹通过了军方的审查开始批量生产,这也是二战期间美军唯一全面转入钢壳生产的弹种。7.62毫米和12.7毫米弹药的钢壳研究由于不能变动枪支设计而举步维艰,直到1943年夏天因船只运输能力猛涨而最终解决了铜的供应问题的时候,这两种子弹的钢壳化仍未成功,干脆就不生产钢壳了。
下图为克莱斯勒公司埃文斯维尔工厂生产的钢壳11.43毫米手枪弹

埃文斯维尔的钢壳手枪弹生产线

恐怖的真实——在战争高潮期开始降速减产
在战争最激烈的1943年底,美军发现目前的弹药生产速度过快,甚至于超过了前线的需要。
1943年11月和12月,美军参联会的弹药生产主席给各个弹药工厂发出了公开信,这封信不仅发给了军火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们,还陆续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信上首先表明战争还远未结束,但是美国军队弹药最为紧张的年月已经过去,目前的弹药生产规模过大,挤占了其他战争物资所需的资源,比如潜水艇。因此弹药生产方面需要稳定的逐步控制和减产。
这封信对工厂方面的士气倒是没有影响,因为这无异于是颁发给整个轻武器弹药行业一颗最高级别的勋章。但在对美收集情报的德国和日本看来,这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此时德国正在进行完全总动员,而日本又一次发行了新的国债,两个国家都正在榨干自己最后几滴血汗,人家美国已经好整以暇的开始控制弹药产量了,这战争前景不问自明。

1943-1944年主要型号弹药月产量变化情况,其中消耗量最大的7.62毫米步机枪弹的月产量从9亿发降到了1944年7月的1.72亿发1943年7月 1944年1月 1944年7月 7.62毫米步机枪弹 903,000,000 513,000,000 172,000,000 12.7毫米重机枪弹 455,000,000 210,000,000 168,000,000 11.43毫米手枪弹及7.62毫米卡宾枪弹 433,000,000 310,000,000 51,000,000
下图体现的按弹药美元计价的美国各类战争物资的变动,其中,作战和机动车辆以及弹药在1944年初出现了明显的控制生产的情况

美国产量与德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德国1939-1945年轻武器子弹产量共216亿发左右,平均每年约36亿发;
日本1941-1945年轻武器子弹产量约21亿发,不要惊讶,日本的财政能力在保障了飞机和舰艇之后,也就这个水平;
重庆政府下属兵工厂1937-1945年子弹总产量共11亿发,平均每年1.3亿多发。同期,中国通过进口(5.7亿发)和受援(7亿以上)合计约12亿发子弹,这部分弹药对于坚持抗战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美军轻武器子弹的产量峰值年是1943年,当年完成197亿发,1941-1945年5年时间生产总量417亿发。
把子弹和木箱一起运过大西洋和太平洋
直到1940年为止,美军子弹的包装还和其他国家一样,就是用钉子钉起木箱,里面用油纸盒包起整包的子弹,这种包装往往重达68公斤,为了把子弹送往前线,船只和汽车同时要运输巨额重量的木头和钉子。部队收到弹药后还要花时间把子弹塞进帆布或金属弹链,非常不便。1942年开始,事先已装上弹链和弹夹的子弹被包进两个大型铁皮盒,再外面再用薄些的木箱封装,整体包装重量下降到45公斤左右。这个铁皮盒可以用附带的钥匙像开罐头一样打开,这算是美军首创的弹药包装方式。
顺便一提,美军的各种子弹包装箱也生产了7亿只左右。


今天的美国弹药生产商分布图,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幸存下来的二战弹药承包商。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