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战期间,美军子弹都是白铜头,是什么刺激到美国人,让他们换成了钢弹头?

 天选小丑 2020-06-13

在美国历史上,.30-60步枪弹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款弹药由美国国营兵工厂Springfield(斯普林菲尔德,也叫春田)开发,1903年开始成为美国陆军制式弹药,一直到50年代被7.62mm NATO弹取代为止,.30-60弹服役了接近半个世纪。

当然,.30-60弹并非一尘不变,为了适应美军的需求,它的材质、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20世纪末,美国陆军的制式弹药是.30-40步枪弹,这是一款黑火药弹,我们知道法国早在1886年就发明了无烟火药,性能远超黑火药,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弹药改革浪潮。

美国与欧洲之间隔着宽阔的大西洋,改革的浪潮也来得晚了些。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虽然美国获得了最终胜利,但西班牙人手中的7.92mm毛瑟弹还是把美国人打疼了,军方这才意识到.30-40弹的威力太弱,于是决定更换新式弹药。

经过几年开发,1903年,春田兵工厂研发的.30-60步枪弹列装,这也是美国第一款大规模生产的无烟火药弹,同时诞生的还有春田M1903步枪。

最初的.30-60弹分M1903和M1906两款,前者为圆头弹,后来为尖头弹,且弹头材质均为白铜。后来到了1926年,.30-60的弹头材质换成了黄铜,二战爆发后弹头又分出了两个分支,一种是M1937钢弹头,另一种是M1938黄铜头,延续了M1926的设计。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白铜头到黄铜头,再到铜弹头,可以发现.30-60弹的弹头材料一直在变化,是什么刺激到了美国人,让他们不断更换弹头材料呢?

首先说说M1903和M1906,两款子弹都是白铜头,即弹头被甲是铜镍合金,优点是穿透力强,而且色泽亮而美观,但问题就在于“镍”上。

镍属于战略金属,坦克、火炮、飞机、子弹都需要,本身消耗量就比较大,尤其是1917年美国介入一战之后,弹药的需求量猛增,美军突然发现镍越发紧缺,制造重武器都不够用,更别说拿来造子弹了,于是一战结束后,美国人决定寻找新弹头来取代白铜头。

1926年,美国陆军改用M1926黄铜头,也被称为M1弹头。黄铜头的被甲是铜锌合金,强度高、塑形低,打入人体后容易变形,从而形成翻滚,制造更大伤口,这倒是很符合军方的要求,表现更好,所以黄铜头在短时间内快速取代了白铜头。

黄铜的性能确实很适合作为弹头被甲,所以不仅仅是美国,很多欧洲国家的制式弹药为黄铜头。

然后时间来到二战前,.30-60弹的弹头也发展到了“M2时代”,分出黄铜头和钢弹头两个分支。M2黄铜头可以认为是M1黄铜头的改良版,修改了弹头形状,让弹道更加稳定,而M2钢弹头比较特别,属于时代产物。

1941年12月,美国介入二战,兵力迅速从几十万人暴涨到一千万人,武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包括M1“加兰德”步枪、M1919勃朗宁机枪在内,美国陆军很多主要武器都在使用.30-60弹,弹药需求量太大了,军方必然要考虑成本问题。

对于美国成熟的工业体系来说,钢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生产效率高,虽然性能不如黄铜头,但能满足军队消耗,所以美国才会生产大批钢被甲弹头,甚至战后美国还有大量过剩白铜头,大多被武器商低价抛售,让红脖子们好一阵欢呼。

50年代,过剩的钢弹头基本都消耗完了,美军开始看重子弹的性能,于是黄铜被甲弹头再度受到重视,后来发展到7.62mm NATO弹时代后,黄铜被甲弹头依然是主流。至于白铜被甲弹头,因为涉及到战略材料,如今已经很少见了。

从.30-60弹头的材料变化不难看出,弹头材料的性能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战争年代重成本,和平年代重性能,主要还是根据军方的需求不断变化,演变出了丰富的.30-60弹家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