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平台幻影,像牛一样好好做内容

 汕头能率 2017-10-20



最近听了N多大咖中咖小咖的课,都会把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十个公司举出来,说有七个是互联网平台型的公司,听得一些做不出平台公司的创始人们两眼发直,似乎平台级公司的机会一直在那里,你做不出来不是别的,是你不行,是你没用。


在互联网已经快速发展二三十年的今天,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下,平台级公司的机会非常渺茫,不仅如此,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人们对好的内容和好的产品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作为被马云的创业历程深深激励而离开央视这个平台下海创业的我,因为没有认知到互联网平台级的创业机会已经非常稀少,而在执念中徘徊了好几年;只清楚地知道一个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做出了平台级的公司这个结果,我就任性地、甚至也可以说是感性地上路了,糊里糊涂在创业这条路上被各种互联网的泡沫裹挟着、浸泡着,跌跌撞撞了好几年。


不仅是我本人,其实今天放眼望去,无论是双创带来的每分钟8个公司诞生的洪流,还是人们饭桌上和私底下的闲谈碎语,我看到有太多的人同样被裹挟在时代的喧闹中,并一点点丧失自我判断的能力。我认识一个传统产业的老板,产品在中国市场拿到了第一的份额,接下来应该是做强的时候,他却说他要做另外一个产业,那个产业与现在的行业有一定关联,但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他现在的行业最多只有几百亿的规模,他的梦想是做千亿级的公司。我听了心里除了一惊还有几丝悲凉,类似的话我在各个场合还听过好多,我知道这是千亿美金市值企业给这个时代投下的阴影,他们的光照有多亮,阴影就有多大。



这位传统产业的老板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至今还没有走出千亿美金市值阴影的人。当我们看到高唱《野子》的贾跃亭大手笔布局他所谓的生态,把租车、影视、体育、汽车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捆绑在乐视的战车下,不惜大笔举债把自已置于悬崖边时,我看到这些行为所释放出来的清晰的信号,是他急于做大、做大、再做大。在他内心深处某个褶皱里,是否有千亿美金市值的催促和召唤,或者说还想与马云马化腾一较高下?在许多企业家不经意的谈吐中,我感觉到马云、马化腾这二马成为他们的一个跨不过去的心理门槛,一个莫名其妙的看不见的指挥棒,一个治不好的心疾。像二马那样做平台,做千亿美金级公司的梦想正如炼钢的火星,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如同几十年前的大炼钢铁般飞溅。


我是湖畔大学第一期的学员,听了三次马云在开学上的讲话,讲话的举例有所变化,但他打造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战略、KPI、组织与团队,这个上三路和下三路基本没变。但要记住,马云那柄六脉神剑只是针对阿里而言奏效,对别的公司别的创始人就未必,我们学员中有几个曾经回去照搬的,结果公司的人先跑掉一半。因为公司不是那个公司,时机也不是那个时机,行业也不是那个行业,驾驭人也不是那个人,执行团队也不是那个团队,一切的前提变了,结果当然不会如阿里一样如意。即便马云自己再把他的路重新走一次,极有可能不能如愿。


平台级公司和非平台公司的路径肯定不一样,如果说马云的上三路和下三路这六种中草药是玩转公司的一剂药方,那么每种中草药的剂量多少,食材来自哪里,熬煮多少时间,一天喝多少次,在什么时候喝,喝这个药的同时不可以喝其它什么药,等等,这才是真正的秘密所在。


我想到了苹果公司这个雄霸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的例子。苹果的核心价值是把科技与美的结合做到了极致。2004年,我驾车在硅谷,看到高速公路边巨大的广告牌上,一个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戴着白色的耳机听着iPod沉溺其中,他们那种不能自拔的神态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正好有一个美国教授来看我,他是个音乐发烧友,他说要给我推荐一个非常好的小玩意,随即掏出来一部新出的iPod,说这个东西竟然可以把他收藏几十年的上百个唱片装进来。我现在还清楚记得他当时说这话的神情,像极了牧师拿着《圣经》的样子。2006年,我买了几十部iPod,全装上《赢在中国》《在路上》那首歌的七个版本来送朋友,每个拿到的人都觉得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礼物。当这个iPod和电话结合起来时,魔术效果让人瞠目结舌,天变了!它虽不是互联网公司,但最后它的平台威力连微信在它面前也显得像个乙方。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通向商业顶峰的道路条条都不同。



每个公司的未来看似都没有路,但上了路也许就会找到新的路。


我在稍稍有一点商业感觉后找到的生存根基,是做内容。今天的创业图景已不再是前几十年互联网跑马圈地时的样子,那个时候比赛的是骏马迅疾的速度和开垦拓荒的能力,而今天,需要向纵深精耕细作,牛的专注和节律会成为新的竞争力,即便人工智能在很多场景中也是在精度上向前掘进。


2012年、2015年,我曾参加了TED在北欧和巴西的两场大会,每张门票都是6000美金之多,即便在那时,我也没有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更不认为TED模式会成为一个可以裂变的平台。2017年初重新上路后,我开始走向自已的长项,做内容。我走进了几个并不是明星的中国公司,在纪录提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还原这几个公司在困境中的抉择和挣扎,最后找到中长期发展的道路。每个公司的创始人我采访的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以上,片比都是200:1,后期改动的次数有些超过百次。我第一次深度地走进了一个个创业公司剖开了横断面,让人们看到今天竞争的战场在哪里展开,创业到底是怎样的一条不归路。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跑马圈地的战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跑不过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他们在马群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骑绝尘,扬起的灰土漫过地平线,让后来者看不清前方时,有的顶礼膜拜、有的恨之入骨、有的争相效仿、有的暗暗较劲。


我猜想,是否圈地运动正在过去?他们圈地的过程搭建了今天后来者要用的许多基础设施,我们只需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精耕细作就好,往深里挖往精里做就好,这就像牛,天天吃草天天反刍,最后才会有牛奶。在马继续展开雄姿奔跑的时候,牛不要被滚滚马蹄声分心分神,就会有自已的草吃,把草吃好了,当然可以挤出好奶。有好奶,还要让人知道,进而占领用户的心智,这样你就是一条有特色的牛。



结尾处,借用互联网话语,弱弱地问一句, 在骏马已经开辟的疆场上,牛会是过剩时代赢在中国的物种吗?

  • 作者为优米网创始人、CEO,供职于中央电视台,曾任《对话》总制片人兼主持人,曾创办《赢在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