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相传也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建在城台上,台下绿树成荫,远望烟波浩渺。中央主楼两层,平面方形,下层左右伸出,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