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是如何谈指数投资的?

 妖城主 2017-10-20

       股神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楷模,成为无数人学习投资的榜样,他的长期投资业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巴菲特十分推崇指数投资,尽管他的主动投资收益率早已超过指数投资。从1993年至今,巴菲特先后十次推荐了指数基金。

01

1993年|《致股东的信》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通常都能打败大部分的专业基金经理。”

02

1996年|《致股东的信》

“如果让我提供一点心得给各位参考,我认为,大部分的投资者,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投资股票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去买手续费低廉的指数型基金,而且这样做的收益(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应该可以轻易地击败市场上大部分的投资专家。”

03

1999年|巴菲特推荐书评

《共同基金常识》:“要想获得最大可能的市场收益率,就必须降低买入和持有基金的成本,而投资者要做的,就是买入运行成本低、没有或很少有佣金的基金,尤其是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然后持有尽可能长的时间。”

巴菲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令人信服,非常中肯且切中时弊,这是每个投资者必读的书籍。”

04

2003年|《致股东的信》

“那些收费非常低廉的指数基金,在产品设计上是非常适合投资者的,对于大多数想要投资股票的人来说,收费很低的指数基金是最理想的选择。”

05

2004年|《致股东的信》

“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了优异的业绩,按理说股票投资者也应该相应取得优异的收益,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投资所有美国企业即可分享其优异业绩,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就可以做到,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投资股票的业绩大多只是平平而已,甚至亏得惨不忍睹。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成本太高,投资者买入卖出过于频繁,或者费用支出过大;第二,投资决策是根据小道消息或市场潮流,而不是根据深思熟虑并且量化分析上市公司;第三,盲目追涨杀跌,在错误的时间进入或退出股市。”

06

2007年|CNBC电视采访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他们投资股市的最佳选择。

“如果你坚持长期持续定期买入指数基金,你可能不会买在最低点,但你同样也不会买在最高点。”

07

2008|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Tim Ferriss提问:“如果你只有30岁,没有其他经济依靠,只能靠一份全日制工作谋生,没有办法每天进行投资,假设你已经有些储蓄足够你一年半的生活开支,那么你攒的第一个100万将会如何投资?”

巴菲特回答:“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08

2008年|巴菲特百万美元大赌指数基金

巴菲特个人和主要投资于对冲基金的普罗蒂杰公司立下一个十年慈善赌局,2008年至2017年长期投资一只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收益将会跑赢普罗蒂杰公司精心选择的5只对冲基金组合,赌金为100万美元。2015年,Ted Seides基金宣布提前认输,巴菲特提前胜利。

09

2014年|《致股东的信》

“我对信托公司的要求非常简单:持有10%的现金购买短期政府债券,另外90%配置在低费率的标普500指数基金上。我相信遵守这个策略,信托的长期业绩会战胜大多数聘请了高费率管理人的投资者——无论是养老金、机构还是个人。”

10

2015年|《致股东的信》

“6年前(2009年)有权威人士警告股价会下跌,建议你投资‘安全’的国债或者银行存单。如果你真的听了这些劝告,那么现在只有微薄的回报,如果你当时买了一些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现在的回报能保证有不错的生活(标普500指数6年前约700点,现在约2100点)。”

       指数基金受到如此推崇自然是有原因的,指数基金不仅有费率低、不易被人为操纵的优点,同时不需要投资者花费大量的时间选择基金经理,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谋而合。

       如果你有自己的全职工作,无暇顾及投资研究,但又想获得比普通理财产品更好的收益,长期关注指数基金是你最好的选择。省时省力费率低,何乐而不为呢?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