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格律|第八讲(修正版)

 像月光一样清亮 2017-10-21

什么是孤平?

      “孤平”是指在一个律句中,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所以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孤平。

      比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里,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就是犯孤平;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个字必须用平声,否则也是犯孤平。

      那么,要如何避免犯孤平呢?

拗救

       为了避免犯孤平,我们可以采用“拗救”的方法。那么,什么是拗救?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律诗对于格律的要求比较严格。违反格律的诗句被称为“拗句”。但有时,为了表达词意,不得不使用拗句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予以补救。所谓补救,就是调整平仄用字,使得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恢复平衡。此类补救拗句的方法,被称为“拗救”。拗救主要有下面几种。

本句自救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式里,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那么第三个字就要用一个平声来补救,从而变成“仄平平仄平”,否则就是犯孤平,这种叫做“一拗三救”

      如杜甫的“凤林戈未息”,其中第一个字应该是平声,这里却用了“凤”这个仄声字,这就是“拗”,而第三字“戈”本该用仄声,却用了平声,这就是“救”。

      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字,那么第五字就要用平声字来补救。这种叫做“三拗五救”

      如邵雍的名句“眼见四朝全盛时”,第三字本该用平声,却用了仄声,这是“拗”;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却用平声,这就是“救”。


对句相救

        在出句出现拗句的情况下,调整同一联的下句(又称对句)中的平仄用字,使之在上下两句之间,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恢复平衡,就是“对句相救”。对句相救,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用错平仄的对句相救:在五言“仄仄平平仄”以及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如果用了仄声,那么在对句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四字就要用一个平声字来补偿。从而变成: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中,“不”字处本因用平,但却用了仄,这是拗句,所以只好在下一句的第三字用平声字“吹”来补救。

       第二种情况是孤平拗句的对句相救:在五言诗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则被称为“犯孤平”。同理,在七言诗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五字也不能用仄声。补救方法是,如果在出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仄声的地方改为平声,以求补足。比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其中,这首诗的第一句第三字应该是用平声,却用了仄声,这就是拗句。于是在第二句的第三个该用仄声字的地方用了平声字“空”来补救。

      通过学习“孤平与拗救”我们可以看到,上讲所提到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不完全正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不能不论,“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注释

①:这是王力观点,也称甲派观点。究竟何为“孤平”,学术界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初学者可自行百度搜索关键词“孤平”,从而查看学术争论。

②:这里所说“平平仄仄平平仄”处第五字用仄则犯孤平是乙派观点,即两仄夹一平为孤平。


END

下一讲:绝句

公众号ID:lfxgz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