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此乃李白的杰作之一《听蜀僧浚弹琴》。相传李白游峨眉山,于万年寺小住,和高僧广浚——抚琴和诗。每日,广浚在明月池边弹琴,一旁的李白思绪万千、屡有佳作。 (万年寺的山门殿匾额) (遍能法师题写的万年寺山门殿匾额) (大千秋色?是张大千在此画过?) (万年寺山门殿前的土地公) (万年寺的售票处) 我在万年寺里闲逛,路过一水池,见一位工作人员用网兜从池里捞出一只巴西龟。“必须清除这家伙,不然把我们的弹琴蛙害了!” 哦,弹琴蛙。传说,这种蛙喜欢在明月池边嬉戏,有灵性,每当广浚弹琴时,就停止鸣叫,静听琴声。 这池子,莫非就是“白水池”了? (传说中的“明月池”) 肃立池边,我遥想万年寺的历史。 万年寺,在观心岭下的一块平地上,上有息心所,下有白龙洞、清音阁,是峨眉山最悠久的古刹之一,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解放前,峨眉山的农人世代以采药为生,相信传说还是有些依据。 (从万年寺向山下白龙洞、清音阁方向看) 晋隆安三年(399年),慧持禅师在此创寺,供奉普贤菩萨,名“普贤寺”。 唐僖宗时,更名为“白水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再次扩建,更名“白水普贤寺”。 北宋年间,太宗遣使入蜀,铸普贤骑象一尊(高7.35米,重62吨),供奉在白水普贤寺,并建木制大象阁其上。 明代万历已亥年(1599年),大象阁失火,仅铜像未损。明万历庚子二十八年(1600年),神宗为母亲慈圣太后祝寿,赐重金与白水寺,特建砖殿保护普贤骑象铜像。 从此,“砖殿”(也称无梁殿)和其内的“普贤骑象铜像”,成为峨眉山的文化象征之一。 (万年寺的“砖殿”) (“砖殿”的正立面) (砖殿内的北宋雕塑“普贤骑象”像) 自三门而入,依次是弥勒殿、观音殿、般若堂、毗卢殿、无梁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其间有花园、亭榭、水池,宛然一座园林寺院。 (“巍峨宝殿”的正立面) (“巍峨宝殿”的内部) (“巍峨宝殿”的内部) (“巍峨宝殿”内的朝拜者) (“巍峨宝殿”的内部) (“巍峨宝殿”内的菩萨) (“巍峨宝殿”内的朝拜者) 万年寺赏秋风,为天下一绝。 秋日,寺周红叶纷飞,似水似风,清代文人谭钟岳誉此为“峨眉十景” 之一,曰“白水秋风”。并附诗:“曾闻白水出真人,此水依然不染尘。何遽西风吹落叶,万山深处悟前因。”我在夏日里到万年寺,寺周围林海茫茫、遮云蔽日,只在观音殿和砖殿之间的开阔平坦地带,能仰望浩瀚天穹。 万年寺三门下,以东不远处,有一座小庙叫“慈圣庵”。里面珍藏有慈圣太后御赐的经典、袈裟、供器等。 现有“慈圣庵”为1940年重建,在山路边的高台上。我穿过一座石门洞,踏上数级台阶,进到庵内,三合院内空空如也,一股孤寂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猜想当年太后,清修于此格外安详。 某年,苏轼游峨眉山,写下《白水寺》一诗: 但得身闲即是仙, 面前口角漫纷然。 请君试向岩中坐, 一日真如五百年。 该说的他都说完了,我无话可说,只能写到这里。 (“巍峨宝殿”内的茶道) via.文质彬彬的小书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