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如何改变传统金融的?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10-21


在目前国内主流金融生态中,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模式,渐渐暴露出沉积已久的问题: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使得非金融部门不得从事金融业务。这种垄断,导致产品创新缺乏,同时由于手续复杂、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使得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很难得到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种传统金融服务的问题使实体经济出现了巨大的融资缺口——借款人找不到合适的资金入口,款人找不到合适的资金出口,便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留了空间。

那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的哪些限制?弥补了哪些不足?

突破时空局限:

传统模式下的金融业务模式,要到银行物理网点,通过各种复杂的开户流程(填写大量资料),导致客户并不能及时高效地解决相应的金融问题。

但现在只要有了网络,拿起手机,个人就能便利地参与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人员可以在线处理好一切事宜。相关的业务流程包括资料审核、风险控制、签订合同、在线提交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一次性处理好。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能够突破空间局限性,无论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为客户服务。新型的金融模式,极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可以有更多的资金补贴用户。

打破了小众的服务:

在传统金融时代,由于金融产品进入门槛较高,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不容易享受到理想的金融产品服务,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拿起手机就可以申请借贷、投资等,随时随地享受无差别服务。

P2P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小微型企业贷款紧张的状况,促进了小微型企业和实体的发展。在个人金融需求方面,通过互联网渠道,打破了原有的封闭运作模式,个人用户可以十分方便的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理财当中,并获得相应的收益,这也是国家倡导普惠金融的原因。

更改盈利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在传统金融行业,陈旧的运营模式,导致物理网点营业成本不断攀升,相应的业务费用也饱受诟病。同时,由于相关的金融政策,国内金融行业不仅保守,还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在垄断的局面下,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再专注于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业务模式,最关键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用较低的成本来推广和维系用户群体。美国银行业曾经测算过单笔金融业务的平均成本,营业点是1.07美元,电话银行是0.54美元,ATM是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的成本仅为0.1美元,成本优势显而易见。这样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成本费投入到提升客户体验当中去,给客户更多的优质服务。

提升风控能力:

作为金融行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风险控制。这一直是传统金融的心病。进入到互联网金融时代后,基于大数据、可以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事实分析和挖掘客户交易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发掘出传统金融行业无法得到的客户画像信息,甚至能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集散处理,有助于在金融运营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由此,互联网金融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的效果。这和传统金融行业的风控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个量级差别。

不过,传统银行也有自己的优势,其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大面积的网点资源积淀和大量的专业人才,这是互联网金融所不具备的。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挑战,带来竞争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促生新的合作空间,我们不应该把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对立起来,因为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真正的带动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