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16922郝现军思考中医短信录【112】

 AB向往神鹰 2017-10-21


2229陈实功2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气盛兮,顶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脚束而无疑。高肿起者,忌用攻利之药以伤元气;平塌漫者,宜投补托之剂,以益其虚。内热甚者,量加消毒清剂;便秘燥者,必须通利相宜。使脏腑得宣通,俾气血自流利。十日之间疮尚坚,必用披针当头破。半月之后脓亦少,须将药筒对顶拔提,有脓血之交粘,必腐肉之易脱。频将汤洗,切忌风吹。又关节在于斯时,变生出于此候。治当大补,得全收敛之功,切忌寒凉,致取变生之局。概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净几明窗。饮食何须戒口,冷硬腻物休餐。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脉虚病虚,首尾必行补法;表实里实,临时暂用攻方。病要论久新,要法在于宽治猛治;药必求标本,功莫别于先医后医。若一概之攻补,恐两途之误用。又说阳变为阴,内外被寒凉克伐,岂期阴变为阳,首尾得辛热扶装,病分真似,理究阴阳。既有针功之异说。岂无线药之品详。

2230生姜抗衰老-生姜是食物烹调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治疗外感风寒畏寒头痛鼻塞胃寒呕吐的常用药物,有“驱寒圣药”之美称。生姜还能抗衰老。[东坡杂记]记述了一则吃姜延寿故事:杭州净慈寺有位8旬老僧,童颜鹤发,红光满面,两目炯炯有神,东坡惊异问其何以高寿?老僧答:“每日用连皮嫩姜开水送饭,坚持40年”。当生姜中的辛辣成份姜辣素进入体内吸收消化时可产生一种有益机体的抗衰老物质,能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的产生,防止褐质色素(老年斑)的形成,故适量吃嫩姜可防病保健。俗语“晨起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确有道理。生姜能降血脂,我常对心脑病人说的话是“多吃姜多吃菜,少吃盐少吃肉”。生姜胜过阿司匹林的抗栓功能*冬季老年保健浸足方:花椒红花艾叶桂枝熬水。上药性热,内服散寒除湿,温经通络,行气和血;温浸两足使药性直达足之三阴三阳,旁达手之三阴三阳经,贯穿全身十四经脉脏腑,增强肝肾脾胃功能,助阳生热,暖身御寒,浸后温暖极易入寐且增进食欲。并治胃痛腰酸肢麻,预防冻疮。

2231医案:局长,病已多年,右上腹时痛,吃寒凉药后腹不适加重,眼胀,耳鸣,易上火出口疮牙痛便秘,睡眠差,烦躁易怒,乏力 秋冬较怕冷,舌质淡红,舌体胖大有齿印 苔薄白,脉弦滑。血压120/90偏高,如果不积极调治最易患高血压病。体检无器质性病变,故西医乏术。久服中西药效差。工作繁忙劳心,久则易生心肝之火,肝阳上亢是为标象;且年过五旬,脾肾阳气渐虚,此与遗传体质有关,也是病本所在,寒热错杂 虚中挟实。若过用寒凉泻火之药则损脾伤胃,若过用温热之品则肝火愈旺。内伤杂病,调治棘手。因系领导有条件,故宜用贵重之药效果自然好些。拟方(一)经验方也是秘方-水蛭活血方加麝香羚羊角牛黄珍珠等做胶囊以清心肝之火并平潜肝阳。1次5粒日3次,进餐时用粥饭送服(二)经验方-人参乌梅散胶囊以调治肝脾不和,寒热错杂,兼补肾阳。1次4粒日3次(三)食疗1百合莲子小米煮粥,以养心安神2刺梨玫瑰花绿豆夏枯球白菊花开水泡茶饮用。慢性病疗程长。先吃40天以观疗效。

2232四季养生饵:天人相应的观点是中医学基本观点[内经]认为四时应对五脏,人之饮食起居各有与其适应的养生方法。养生食品也包含着这个道理,符合自然生态之机1春季养生-莲子木耳羹:莲子白木耳加水煮烂入冰糖晨服。莲子补五脏,尤善补脾胃之虚,治形瘦食少久泻心肾不交之失眠健忘心悸,白木耳滋养肺胃之阴,治咽干口渴干咳咯血便秘。合用气阴双补有益心脾2夏季养生-百合汤:鲜百合煮烂加白糖下午服。酷暑汗多,心营易耗,取百合补中益气,养肺宁嗽,清心安神,有“养长”之功3秋季养生-山药糊:山药煮烂如糊状加糖甜桂花卤少许。山药补肺脾益肾,治肺虚自汗咳嗽脾虚食少泄泻肾虚尿频遗精,亦可做保健品4冬季养生:核桃糖泥:核桃仁加白糖同捣泥吃。核桃为补肾妙品,善治肾虚咳嗽气喘便秘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健康人食之有补脑健身之功,适宜冬令服用。冬为闭藏之令,肾为闭蛰封藏之本。肾之生理功能务冬季相应。冬令进补核桃不可缺少。

2233明·赵台鼎[脉望1]-言性命大旨了了“儒释道三教之趣合也。佛教深而广;道教精而显;儒者以维世。故作用稍近,然百行能全,一切无然”。俗语“学道(理论),不学法(技术),一个能顶俩;学法不学道,一辈子瞎胡闹”说明理论的重要性。中医最初是以丹道医形式出现。道人修行时,首先要对自身进行调理,之后辅以药物以实现长寿的目的。对自身的调整,形成了现在的吐纳动静功夫;药物的提炼,形成了现在的丸散膏丹。这是中医形成的轮廓。过去老中医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先对自身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以后学理论时就不会存在身体认知上的困难。理论学习不能只读医书,要博览群书。因为道是一,通过阅读一门类书籍能找到道当然最好,若找不到呢?释家曰“佛开八万四千方便法门,修行者择其门而入”本书粹集儒释道三家精要于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或有一语领悟而豁然开朗。读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功课,而读书先要明理,读书五车,一理以贯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