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莹与中国首单家族信托

 悲伤0流年 2017-10-21



刘莹,1976年生,平安信托第一位私人财富团队总监。

曾先后任职于外资及中资私人银行,从业经验十余年。

2009年加入平安信托,2012年完成中国信托历史上的家族信托第一单。


初见刘莹,秀气、充满活力。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刚过完39岁生日,并且有一个10岁可爱女儿的职业女性。


说刘莹是中国信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并不过分。2012年,她完成了中国第一单家族信托,写下了国内信托史上颇具象征性的一笔。不过她自己对这个响亮的头衔倒是不愿多提。整个谈话过程几乎都围绕着两个词展开——观念和专业。“目前国内家族信托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是观念的挑战。”“我个人觉得专业才是信托从业人员最关键的素质。我们职责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而如何才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归根结底,靠的还是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刘莹说。


破冰


刘莹并没有过多提及她作为中国家族信托第一人的那段开拓性的职业经历,更多的时候,她都在分析中国家族信托乃至整个中国信托业的现状,逻辑清晰、思维严密,语言简单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家族信托历史非常短。在2012年,基本没有委托人会想到可以将资产通过信托的方式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因为之前没人这么做过。”


2001年首部《信托法》颁布施行,规定集合信托必须自益,但是对单一信托并没有明确限制,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做成他益。但是要把理论上的可行性落地却需要勇气。正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人铭记,第一个吃蜘蛛的人却被人们嘲笑并且忘记一样。


“事后人们再看这单信托的产品结构和框架设计,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只是委托人和受益人不是同一个人而已。但实际上中间牵扯到的问题却很复杂。”


刘莹所指的问题,包括投资架构安排、产品设置、法律审查、监管沟通等问题,每处理一个问题就意味着一次破冰。


产品设置层面,需要考虑怎样将资产权益从委托人过渡到受益人,受益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够行使他的权益;需要明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益的资产的安排如何实现,如何将委托的资产安全明确地传承给他的受益人。


法律层面,因为此前国内完全没有这类案例可以借鉴,因此前期筹备和合同文本拟定过程中对于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必须思考得非常全面。


企业内部,因为这个全新的尝试,整体流程也经历了一次重新设置。


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和监管层面的不断沟通报备,并在他益属性和投资范围等重要问题上得到了来自监管的最终支持。


经过每个层面的层层破冰,从开始筹备到签下这历史性的一单,前后经历了整整四个月时间。


挑战


如今,随着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的迅速增加和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开始选择家族信托来实现资产的配置和传承。刘莹将目前市场上的需求分为三类:


有的委托人担心继承人没有能力管理大笔资产,就可以通过信托的方式,选择一个资产管理人,然后再通过信托去保障子女等继承人的经济来源,同时又能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的委托人有多次婚姻,多个子女,不希望他的资产对自己的子女们没有保护,也会考虑通过家族信托来进行安排。此外还有一个需求就是公益慈善的需求,通过信托的方式把慈善以更长期的商化模式来运作。


不过尽管家族信托的未来市场看起来颇为可期,刘莹却说“家族信托业务面临的挑战,并不比2012年时来得小”。


“首先是客户的观念问题。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尤其是老人,一直比较忌讳谈及自己的身后事。这个观念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得到明显的转变。其次,因为家族信托在中国实在是太新了,甚至很多信托从业人员也仅仅止步于将家族信托理解为一个产品,首先考虑的是收益有多少,投资对象是什么,风险怎么样等等。但其实,家族信托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但在她看来,家族信托是基于法律框架下的一个定制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实现财富的总体管理、增值、个性化分配、慈善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资产隔离。现在国内家族信托以金融资产为主。未来可能会包括物业、股权等另类资产,更能为客户达到家族治理、员工激励等等多的功能。


差距


刘莹也坦承,自己依然会对无法满足客户提出的一些需求而感到遗憾。“国内的家族信托发展的时间还不够。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能力层面,我们必须承认差距。”


在欧美,由于具备比较完善的登记制度,房产、股权等可以直接放到信托计划内,这使得家族信托的作用更大:例如委托人可以通过家族信托保障公司股权的完整性,避免不确定风险,保证股权的传承。不过刘莹也说,随着国内登记制度的逐步完善,今后这方面的差距应该会逐渐缩小。


而当问及未来信托从业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时,她的语气异常坚定和严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固然重要,但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客户服务是你能够为客户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无可取代的金融专业服务。”


她认为,首先国内在家族信托领域的经验相对少,更需要所有的从业者持续学习,加强专业素养来弥补发展时间短造成的差距;而从业者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仅仅是对其个人的道德要求,而是会越来越成为关乎信托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


“最后我建议大家把眼光放长远。一定要放长远! 家族信托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的跨度,现在说50年的家族信托已经很长了。但在欧美,有的金融企业为一个家族服务动辄上百年。这就需要从业者把自己放在更长的时间线里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家族信托的从业者不是销售,而是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整体的长期的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


来源:平安信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