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和珅登上权力顶峰的华丽手段

 江山携手 2017-10-21

 

    在中国清代历史上,和珅是乾隆朝第一宠臣,也是知名度最大的官员之一。他一度同时担任着朝廷十几个分量极重的官职,把持着整个大清帝国的内政外交大权。和珅他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贪官,他的家产是清王朝十几年国库收入的总和。那他是怎样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追求着巨大的权力和无限的金钱,演绎了自己最精彩、最华丽,同时也是最贪婪、最狡猾的人生篇章?

和珅在上学的时候,就有意了解乾隆皇帝,发奋考上咸安宫学学校,能考上这样的学校,证明和珅的天赋突出。和珅毕业时精通四种语言,武功骑射也好。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托人进府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和珅在真正接触了乾隆皇帝后,就赢得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好感。

和珅是一个善于用心之人。他对乾隆皇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珅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和珅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珅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欢?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了。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为,和珅还经常与乾隆和诗,历史档案中至今保存着当年和珅与乾隆和诗的文档。乾隆皇帝一生也喜爱书法,据传说和珅上学的时候,就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干脆交由和珅代笔。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那就是由和珅代笔的,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

和珅是一个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之人。在乾隆面前,言谈话语委婉动听,他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到好处的话,做出恰到好处的事情,博得乾隆皇帝的欢心。有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和珅在处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事例。

乾隆年间,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负责镇压的部队屡屡受挫引起了乾隆的担心,乾隆要御驾亲征。和珅却委婉地阻止皇帝说:“皇上,我跟您说,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您看您在您统治的几十年里,对老百姓多好啊,人头税都不征收了,只征一点地税,哪见您这么好的皇上?但是台湾这里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和恩德,是什么原因呢?这是领导者的责任,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他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问题就在这里。所以依奴才愚见,两手准备:一,继续用兵;二,换掉台湾的官员。换上一个新的官员,把您的仁德带给台湾人。”短短的几句话乾隆听了很中用,很爱听。和珅话不多,但第一阻止了乾隆亲征的打算,第二夸了乾隆的功德,第三指出了破敌的方略。几句话乾隆听着很舒服。

和珅是一个干练侍君如父的人,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乾隆皇帝是个皇帝。但是在和珅眼中,乾隆皇帝不仅仅是个皇帝,更重要的乾隆皇帝是个很普通很慈祥的老人。因为在和珅发迹的时,乾隆皇帝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在和珅看来,更多的时候看到乾隆皇帝也有我们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喜欢别人奉承、照顾,于是和珅就陪伴在乾隆左右,对皇上服侍照顾,体贴周到。从朝鲜《李朝实录》中可以看到:和珅虽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每当皇帝咳嗽吐痰的时候他就马上端个痰盂去接。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爱戴他的母亲,每当太后大寿之时,乾隆总是把寿庆办得隆重喜庆,让母亲满意高兴。于是和珅总是会与侍卫们一起,亲自抬着太后的凤辇,乾隆看在眼里,心中不由地更加看重欣赏和珅。

崇庆皇太后在乾隆六十七岁的时候,以八十六岁高龄崩逝,乾隆悲恸欲绝,为太后守孝。罢朝三日,长跪不起,守在灵堂。很多人都劝乾隆皇帝要节哀,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只有和珅没有劝过乾隆皇帝一句话。乾隆皇帝在那儿跪着,他也在那儿跪着,他自始至终陪伴着乾隆皇帝,一句话都没说。此时,和珅知道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三天以后,乾隆皇帝瘦了,和珅也瘦了。由此可见,和珅之心思和心机。

和珅是乾隆最得力的干将。和珅本人精通四种语言文字,这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的所有大臣中间是不多见的。在乾隆皇帝七十寿诞之时,朝廷上下都在紧张地安排祝寿典仪。此时的乾隆皇帝与众多大臣正在热河避暑山庄行宫中准备,和珅等另外一些大臣则在北京留守。

  恰在此时,西藏六世班禅飞骑呈来一份文书。乾隆接过文书,却是藏文,随行的众位官员无一人懂得。粗通藏文的乾隆皇帝也看不大明白。乾隆立刻想到了和珅的重要,派人火速传和珅前来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候驾。和珅到来后,拿起信随即念道:“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豢养之恩,不胜尽数,非他人所能比。小僧乃一出家人,无以极称,虽然每日祝祷文殊菩萨大皇帝金莲座亿万年牢固,并让众喇嘛等奉经祈祷,但仍时时企望见文殊菩萨大皇帝。庚子年为大皇帝七旬万万寿,欲往称祝,特致书皇帝膝前,以达敝意。”此信大致意思就是说,六世班禅知道乾隆皇帝七十大寿,非常高兴,他准备亲自带领几百名喇嘛、僧人前往北京给乾隆皇帝祝寿。

乾隆听了很高兴,七十大寿如果有班禅亲自祝寿,会使祝寿活动大放异彩。乾隆当即命和珅拟诏。和珅用满、藏、汉三种文字拟好了诏书。乾隆见了更是高兴。乾隆为了奖励和珅卓越的外交才能,任命和珅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诺大的乾隆朝,能流利地掌握四种语言的人,会为官的人只有和珅。

乾隆晚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大权独揽与身体条件每况愈下的矛盾,为了大权继续独揽,晚年他需要一个能干秘书,而和珅恰好满足皇帝的要求。二是增长的欲望和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的矛盾。这时的乾隆很想找一个理财专家来为自己开辟财源,而和珅正是理财高手。他是古代少有的大理财家,和珅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传统观念喜欢买地,因为土地固定才能安心。而和珅不是这样,他认为钱得流动,才能产生效益。和珅将贪污所得一小部分投资于不动产,大部分投资于商业。据史料当时他在北京当铺就有十二家。除此外还开了印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等。还拴了八十架大马车,用于运输业。不动产也用来出租,创造效益,光在北京出租房屋就有三十五处。在当时只要是赚钱快的,都有他的身影。和珅成为乾隆私人理财助理以后,和珅的经营天才更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他当时的财产,说他是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也毫不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