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钧瓷的主要特征

 自华居 2017-10-22
凯信荣钧瓷展览中心 2017-10-19

元代是钧瓷烧制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钧瓷的兴盛虽在北宋,但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窑系,却是在元代。在这一时期,钧窑瓷器成为民间百姓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具,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钧瓷的生产和发展。

元代烧制钧瓷的窑场主要集中在北方广大地区,波及河南的登封、鹤壁、郏县、宝丰、鲁山、内乡、汝州、新安、安阳、修武、林州、淇县、浚县、焦作、许昌、新密、卫辉,河北的磁县、邯郸、隆化,山西的交城、临汾、长治、怀仁、介休、浑源,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和包头等。此外,钧瓷技艺传至南方,江南地区仿钧日盛。如景德镇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红釉瓷器,广东一些窑口的釉陶称广钧,宜兴的釉陶称宜钧。

元代的钧瓷器物多为民间日常用品,以盘、碗、碟、罐之类居多,还有少量的执壶、枕、梅瓶、高足杯、三足炉等。已不见盆、奁、洗、尊之类陈设品,鲜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海棠红釉色。从整体上看,元代是钧瓷发展较快的一个年代,窑口密布,产量骤增,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百姓的需求。同时,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如在造型中采取的堆花、镂孔等技法,在宋、金钧瓷中实属罕见。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钧瓷双耳炉,就是其中的精良之作。该炉侈口,直颈,圆腹,下承三足,口沿至肩有双耳,颈部有三个堆积的麒麟。造型饱满,庄重豪放,施钧蓝釉,窑变色彩有紫红和孔雀绿。同时颈部刻有“乙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为我们提供了该炉烧制的确切年代,实属难得。

元代属少数民族统治,其粗犷豪放的文化背景,使元钧的造型普遍显得硕大粗犷,胎厚体重,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但随着民间用瓷量的增加,为追求数量,多偷工减料或粗制滥造,总体水平趋于衰退。如胎质粗松,釉厚欠匀,釉面多鬃眼,釉汁流积如蜡泪。施釉时一般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器体表面的紫红窑变彩斑系人为涂抹而成,色彩暗淡,显得呆板,不及宋钧窑变自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