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期间,为何有“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这一说法?

 斯郎曲培卓拥 2017-10-22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火炮编制少,整体装备水平尤其是重装备上不及日军。然而,不论是正规战还是运动战,对于久经沙场的中国军队老兵来说,完全可以很熟练地躲避日军炮弹的连续轰炸,充分证明了老兵是不怕炮的。于是流行一种说法“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枪”,这是为什么呢?

抗战期间,为何有“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这一说法?

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在抗日剧中经常出现

因为打炮的话,因为火炮离目标一般比较远,一般炮弹打出来有几秒钟到十几秒的一个射程,老兵经验丰富,完全可以从炮弹的声音的节奏变化判断炮弹是否会打到自己附近,是否需要躲避。特别是在火炮密集度不是很厉害的情况下,后边一发炮弹打中前边一发弹坑的几率是很低的,所以老兵会很从容地利用弹坑躲避下一发炮弹。而新兵经验不足,看到炮弹不长眼,到处都能落,一炸一大片,自然感到可怕。

抗战期间,为何有“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这一说法?

缴获的日军歪把子机枪

既然老兵们不怕炮,那怕什么呢?没错,老兵最怕的是机枪,不过不是重型机枪,而是轻机枪。因为像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在战场上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火力上的压制,进行的是大概率的射击,因此对单兵的命中精度并不高。而轻机枪射程近,可快速转移阵地,基本上都在一两秒甚至不到一秒就可以子弹出膛击中目标,根本没有留下反应的时间。

抗战期间,为何有“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这一说法?

中国士兵手中的捷克式机枪

而在抗战中,不管是日军的歪把子机枪、鸡脖子机枪,还是九二式步兵炮,日本老兵最怕的还是捷克式轻机枪。因为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了众多捷克式轻机枪,这是中国军队的优势所在。因为捷克式轻机枪为了减轻重量和增加突击单兵作战的性能,采用的是弹夹供弹,容量只有20发,有经验的老兵一般以3到5发子弹进行点射。虽不能长时间地提供火力支持,但是在射击精度上却比日军的重机枪高很多倍。

抗战期间,为何有“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这一说法?

淞沪会战时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

例如1937年淞沪会战时,由于日寇海陆空火力优势,中国军队的炮兵无法有效作战,因此主要靠步兵火力和敌人相拼。一些重机枪掩体过分强调正面发扬火力而忽视生存能力,遇到装备精良的日寇,这些重火力点往往被摧毁。如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日寇的平射炮打掉了32挺。相比之下,对阵地依赖性小、更加灵活机动的捷克式轻机枪反而能对日寇造成更大的杀伤。过去流传的“新兵怕炮,老兵怕轻机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